从塞尔维亚青训聊聊中国篮球
温度篮球 深度原创
曾经中国男足有个传统,世界冠军在哪里,中国队主教练就来自哪里,主教练来自哪里,国足的未来就押在哪里。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国足共换了8位洋帅,打法也随之变幻着各种风格,越来越迷。
1992年德国刚得了世界冠军,中国请了施拉普纳;
英超崛起,中国请来了霍顿;
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崛起,中国又开始请巴尔干教练们研究东欧风格;
西班牙拿完2008年欧洲冠军、2010年世界冠军,国足就请了卡马乔……然后......再然后.....
让人看了想哭又想笑的中国球迷
这些主帅别人用了都说好,一带我们就拉稀,可能除了米卢蒂,其他的无一不在中国狼狈的鸡毛一地。
曾经篮球也隐隐有这种趋势,及时启用老帅宫鲁鸣稳住了局面,后来李楠的男篮虽打的不近如人意。
但积极的是,从现在的局面看接任者杜峰应该会迎来一个较长的带队周期。
对男篮来说,需要用时间不断摸索磨合出自己的打法和风格;对中国篮球来说,则需要一个长远的、有步骤的规划。
如何建设好我们的联赛,如何提高我们的篮球人口,如何将青训融合我们的校园体育。
不如来听听塞尔维亚篮球的故事吧,没准他山之石可以为我们带来启迪。
巴尔干地区有句谚语,“要想拿到世界冠军,给南斯拉夫人一个球吧!”
塞尔维亚只有718万人口,却拥有着不少于四十万的篮球人口,是中国的4倍左右(姚明曾说过中国的篮球人口最多只在八到九万。)
而塞尔维亚最为宝贵的是他们的青训培养模式、成熟的联赛分级和先进的团队篮球理念,并且,他们有着全世界最为重视基本功培养的篮球教练。
还记得2015年青岛男篮引进塞尔维亚的青训功勋人物米莱·普雷斯特时,这位老人就曾骄傲地说:
“我已经记不清国家队里谁不是我教出来的了,我想你们了解的所有有名的塞尔维亚球员都是我的学生。”
在国内有很多喜欢篮球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觉得从小培养孩子对篮球的兴趣最为关键,我甚至在女儿不到四岁还跑不稳的时候,就把她扔进了家附近的篮球培训幼儿班。
结果呢,却往往适得其反,可能是我的不科学引导,使得篮球成为我女儿人生中第一个不愿再去上的兴趣班。
而在最爱篮球的塞尔维亚,他们却不太希望小孩子过早接触篮球。
塞尔维亚篮球界普遍认为,5岁开始练习专业篮球是一件很蠢的事情,因为连走路跑步姿势都没学好,怎么能去开展如此复杂的运动呢。
塞尔维亚的幼儿园和学校最常带给孩子的第一项运动是空手道,
他们认为空手道可以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并带给他们坚韧的性格意志,并且相对于篮球,空手道威风凛凛的样子使幼儿更容易产生兴趣。
待到孩子稍微大一些的六七岁左右,塞尔维亚人会尝试让孩子接触游泳和滑冰。继续强化着协调性平衡性的练习。
而接下来,塞尔维亚的篮球俱乐部就要闪亮登场了。
塞尔维亚全国有着几百家为青少年开设的俱乐部,我们可以来个同等面积的密度换算,就拿我所在的小城合肥举例,2018年人口普查结果是808万人。
我们能同时组起来三只不同年龄段小篮球少儿比赛队的篮球培训机构大概有多少呢?顶破天去三十四,可能我还过于乐观了。
这些篮球俱乐部都有针对7,8岁孩子的篮球基础课程少儿培训,一周两节课,每节课90分钟左右,一个月学费换算人民币1000元左右,跟我们国内二三线篮球培训的价格差不多。
当然这还是以兴趣培养为主的,真正到了塞尔维亚孩子12岁的时候,真正的篮球世界才正式向他们敞开大门。
12岁,每周训练2次,打1场比赛;
13岁,每周训练3次,打1场比赛;
14岁,每周训练4次,强度增加,打1场比赛;
15岁,每周训练5次,打1场比赛;
16岁以上,每周训练5-6次,打1-2场比赛。
这是每一个塞尔维亚孩子在其篮球体系中的必经之路。一定有人问,为什么训练一直在加大,但比赛数量几乎没变呢。
这会就要参考塞尔维亚的经典篮球名言——“训练永远比比赛重要。”
“提高水平就要牺牲更多的时间,塞尔维亚球员每天会在球场花很多时间,而不是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塞尔维亚国青主帅马里奥·史蒂夫诺维奇是这样说的。
每周的比赛,只是检验孩子们训练成果的考试,而每周高频率的训练,才是他们篮球水平不断提供的核心秘诀。
在塞尔维亚,每个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划分的非常清晰,从U10、U12再到U15,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能和同龄人一起训练,强大的篮球覆盖面,几乎保证了所有适龄的篮球少年都能得到打篮球的机会。
而跟我们不同的是,大多塞尔维亚篮球教练,在教授15岁以下的孩子时,不会让他们使用联防和挡拆。
“不用联防,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直面自己防守的漏洞,自己的锅自己背;
而不用挡拆,则是锻炼他们多练个人技术,提高个人能力,日后有一己之力决定比赛的能力。”
塞尔维亚的青训功勋教头米莱·普雷斯特曾这样解释这种独特的设定。
如果以上是塞尔外语青训的根基,那下面的精英培养模式则更值得我们思考,
每年全国几百家俱乐部会优胜劣汰,每个俱乐部选出最强的十几名球员组队来角逐同年龄段的冠军,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从根络到顶端的筛选模式。
试想一下,塞尔维亚每一个孩子从10或12岁开始,就开始了一场场优剩劣汰的闯关之路。
从区到市再到全国,过关斩将,优秀的最终才会留下,进入各级别的国家青少年队。
而每个俱乐部都不约而同的去强调团队配合,对每个孩子进行战术素养+个人技术的双轨培养之路。
让几乎每个塔尖上的孩子拥有着超高水准之上的篮球素养和基本功,掘金的约老师全面的篮球身手在塞尔维亚并不是偶然。
在我们国家,教练会和队员说,不管你是高矮胖瘦,但必须要理解篮球、理解比赛。
马里奥·史蒂夫诺维奇的话,就像是塞尔维亚青训以及联赛的一个缩影,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大举进攻相比,他们更想依靠团队来组织进攻和防守。
并且,塞尔维亚篮球的强大不仅仅是依靠青训,他们的联赛体系也极其成熟。
他们的联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档:
最后一档称作第一联赛和第二联赛,介于职业和半职业之间,球员收入微薄,许多球员同时还要打别的工来维持生计;
第三档是B联赛,属于较低级别的职业联赛,类似于NBL或者是NBA的发展联盟;
第二档是叫KLS联赛,是塞尔维亚本土最高级别的联赛,类似于CBA和NBA;
第一档叫ABA联赛,准确来说这是以前巴尔干地区(包括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七国)打的联赛,一共有包括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内的四支塞尔维亚球队参赛,这些也是塞尔维亚的最强篮球队。
不过,在第一档KLS联赛和第二档ABA联赛之间,也有关联。
KLS一共有14支球队,从10月一直打到次年4月,最好的八支队,进入超级联赛(类似季后赛)。
不过,他们遇到的对手,还包括参加ABA联赛的四支球队(那时ABA联赛已经结束),最后这些球队再去争夺KLS联赛的冠军。
拿塞尔维亚的篮球传统豪强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为例,在这种赛制下,像红星这样的强队全年需要打七十场甚至更多的比赛。
而这种高水平高强度的密集对抗,也让塞尔维亚的优秀俱乐部可以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
我们熟悉的独行侠队的巨人博班就曾是国内联赛的佼佼者,在来NBA之前,他连续三年蝉联了塞尔维亚超级联赛的MVP,并入选了2015年欧冠的一阵。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和国际赛场一样,塞尔维亚的比赛不像NBA动辄一百多的高分,得分并不高,一般来说不会超过60分。
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平不行,而是因为他们崇尚整体,稳扎稳打,防守凶悍,在整体的联防体系下,得分并不那么容易。
约基奇曾经在篮球杂志上发文介绍过这里的联赛,
“当你看到欧洲这边的比分时,大概会是50比58?你还会说,噢,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
是的,事实上,这是一场100或120分的比赛。因为在欧洲,他们的防守非常强。如果一个球队得了80分,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事实证明,我们只是想打好防守。”
在2017年12月,CBA联赛就曾分别与立陶宛LKL联赛和澳大利亚的NBL联赛达成过战略合作,旨在CBA的休赛期填充优质内容,加强联赛与联赛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不过相比之前,前段时间中国篮协与塞尔维亚篮协的合作显得更为深入,在对梯队的培养和体系的借鉴上,思路更为清晰完善。
这不竟让我们对中国篮球的未来再次燃起希望。
绝处逢生,破而后立。
自2016年姚明开始牵头18家CBA俱乐部,积极推动管办分离,再到上任中国篮协主席,进而推动人才培养选拔以及小篮球的发展,中国篮球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分水岭。
紧接着,CBA又将成为全球率先重启的职业体育联赛,这对中国篮球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在男篮兵败世界杯后,科比曾说:“相信我,经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必须从中成长。”
对我们而言,成长之路可能仍旧极其漫长,但至少,还有路在前方。
如果觉得老司机说的有道理,右下角一波在看走起。
就酱,溜了溜了。
据说转着溜可以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