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价值在哪里?

书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的是动手的能力。虽然是这样,但学会欣赏、品评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一定的品评能力,习书不至于去找一些三流的字帖,甚至有一些习书者,还去找当地的一些所谓书法名家,其实就是江湖书家,临摹他们写的字。结果不言而喻,鄙俗之极。还有一些木刻字帖,本身刻工粗糙,与原帖形有出入,更何况没有原帖的神韵,习书者再临写,又变样,所以写出的作品结果也可想而知,有多么不耐看。比如说,我的家乡是朱熹故里,大家有高度认同感,因此,朱熹的书法,受到高度关注与推崇。在许多人临朱熹的法书时,也出现一种弊端。朱熹的原帖,当然好,但很多人学的是行楷书拓本。拓本原本取自木制的刻板,经过八百年流转,刻板烂了,工匠再根据拓本重新刻字,字走形再正常不过了。这些临习的范本,有非常明显刀刻的痕迹,并不适合毛笔临习。用毛笔是写不出效果的。这些拓本拿去当字帖临摹,可以说百害无一利。习书要取法高古,习其精髓,写出的作品才有神采。

更可笑的是,有些习书者说要学一些江湖书法的套 路,习字像画画一样,比较有新意,写一个“龙”字,像是龙的造型,“醉”字画一个喝酒的造型。还有的崇拜各种行为书写,如倒立写,用头发写等,种种言行,更让我们觉得提高书法审美的重要性,对社会普及书法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书法品评能力,可以说迫在眉睫。书法,首先是写,延伸来说书为心画,书法是国画重要的基本功,以书入画,但没有听说,画画能入书,还能提高书法的水平。

有一定的品评能力,对别人的作品才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能力,才不至于人云亦云,跟风而行,那样你永远走在别人身后。另外,品评能力得到提升后,对社会一些看法,自有鉴别能力,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另外,作品水平,怎么样,写得怎么样,你心里自然会有数,不会跟在别人后面起哄,别人说好,你也说好,别人说不好,你也说不好,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古人也不乏这样失败的例子,天分很高,但容易受观众影响,其实观众的眼力未必很高。跟着流行走,中途换了帖后,没学到精华,而沾上了不好的习气,白费了心力,也不见得是好事。

眼高手低,眼界不高,想要进步也难。学书法,先要从眼力开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再回头看看,总觉得过去写的书法不太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们觉得自己写的都是最好的。现在眼界提高了,鉴赏能力不一样了。这是一个人学习书法必须走过的过程。

如果是收藏,懂得品评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买错了,就是亏钱,对作品起码的好坏都不懂,还是慎重为好,不要轻易去收藏,更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特别是这个商业时代,有些商人本来就见利忘义,为达到商业目的,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如果收藏者自己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辨别美丑,也不至于上当受骗,经济利益受损,艺术界的骗子也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市场,自然销声匿迹了。

品评书法作品,就如品葡萄酒,需要有专业的品酒师,一般人只能喝出个大概。所以,书法界有评论家、鉴定专家,这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对于从事此行业的人,就是权威。社会有些人,认为自己眼界最高,喜欢谁,认为谁最好就是最好,颇有偏差。有些时候,还是要讲科学,还是要听专家的,切不可意气用事,自以为事,那样搞收藏是要吃大亏的。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大家一定是知道的,方向走错了,是越走越远,时间不等人,一去不复返,明白了再回头,可能太迟,为时已晚。所以,学书法,个人认为先要学会欣赏书法,起码知道哪些书法作品是好的,哪些作品是不好的。这样,终身受益。

本文已于1月27日发表在《书法导报》2021年第4期第12版(副刊)

作者:支荣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