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的科学鉴定(一)

银锭的真伪鉴定是一项艰难、复杂而又不可回避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收藏品市场伪造风气盛行,银锭仿真造假行为也开始抬头,且伪作水平越来越高,给古代银锭的研究和收藏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对古代银锭之真伪进行科学鉴定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将分别从铸造工艺、银锭铭文、形制、金属含量、色泽包浆、水坑银锭等多方面来阐述鉴别的方法。

一 铸造工艺辨伪

古代银锭的铸造工艺有独特的内涵,是银锭真伪判断的重要依据。其中,蜂窝和丝纹是中国古代银锭通常具有的特征,从现代工业铸造银锭的角度看,这些都应算是铸造缺陷,是必须极力避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蜂窝和丝纹被视为铸造银锭专有的特征,彰显了白银贵金属的特质;而银锭成色鉴定机构也常常把蜂窝和丝纹作为评定成色的重要依据。

1. 依据银锭蜂窝特征辨伪

银锭蜂窝是白银熔化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在冷凝过程中逸出后留下的空间,是古代银锭铸造中经常出现的特征,这种铸造缺陷在中国古代往往作为判断银锭真伪的重要标志。真品银锭浇铸时,由于银液在冷却过程中迅速释放出来的氧气被挤压在银液底部和锭模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气泡,气泡撑出的空腔即是所谓的“蜂窝”。

清代江西“方宝”底部蜂窝和滴珠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

“蜂窝”一般呈圆球状空腔,内壁光洁。蜂窝内往往还会产生“滴珠”。“滴珠”是古代银锭铸造过程中又一常见特征,是部分“蜂窝”在后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形态,与“蜂窝”伴生。根据我们的科学实验,低成色假银锭和非银金属锭一般不会产生“滴珠”形态。社会上一些低仿的银锭,没有铸出任何蜂窝形态,容易辨别。如一件明代银锭的低仿赝品,底部只有粗糙的铸造面,没有蜂窝孔洞;

仿明代赝品银锭底部状态

而同样是明代的山西五十两真品银锭,底部有密集的圆形蜂窝孔洞。

明代五十两银锭底部蜂窝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

又如一件清代银锭的低仿品,底部也没有任何蜂窝形态。根据我们的科学实验结果,低成色的银锭和非银的普通金属锭都铸造不出自然的“蜂窝”。目前,低成色银锭和非银金属锭仿造古代银锭“蜂窝”,大致有两种手段。

仿清代赝品银锭底部状态

(1)模具作伪。即在锭模上相应的部位仿照“蜂窝”样制作出连成片的圆颗粒,翻铸后的“银锭”底部就出现相应的凹坑,借此来仿冒“蜂窝”。针对此种作伪的手法,辨伪时要注意对细节的观察,看看所谓的“蜂窝”形态是否自然?腔壁是否光洁?假锭底部的凹坑是锭模上翻印的,位置固定,形状呆板,腔壁不光洁,呈铸造态,而且口部直径一定要大于内腔直径,否则不能实现翻铸。这些特征与真银锭蜂窝圆润、自然、光洁等特点判然有别。

仿宋金五十两赝品银锭底部铸造的假蜂窝

(2)錾凿作伪。即在假锭的底部用圆凿、圆锥等工具錾刻、戳凿出凹坑,以此仿冒“蜂窝”。此种作伪手段形成的凹坑,口大里小,

仿清代十两赝品银锭底部戳凿的假蜂窝

内壁有与戳凿方向一致的擦痕,因凹坑多为固定工具戳凿,形成的口部形状几乎一致,太过规律,且无滴珠现象。

仿清代五十两银锭底部戳凿的假蜂窝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银锭并不是在所有时期、所有锭形上都具有蜂窝特征。在唐代的大部分锭形和清代民国时期的部分锭形中,也不具有蜂窝特征,在银锭的辨伪实践中,“蜂窝”角度的鉴定还需辩证地、结合古代银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辨别。

2. 依据银锭丝纹特征辨伪

古代银锭铸造中,自然冷却的银水会由锭模边缘到中心顺次凝固,形成向心的层层丝纹,

明代十两方宝纹银的丝纹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

而且,根据我们的实验验证,银锭含银量低于90% 就不会出现自然的丝纹。从中国白银货币的历史看,唐代的饼形、笏版形、船形等主要银锭类型都不见有明显的丝纹特征,此后,在宋金时期、元代、明代,以及清代中前期,银锭大都具有明显的丝纹特征,直到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部分锭形因追逐所谓的“镜面”效果,才没有丝纹。我们可以通过真伪银锭的对比来作具体的分析,如金代“解盐司·明昌二年”真品银锭,丝纹集中在弧头束腰的银锭边缘,锭面中间则不明显,丝纹的出现和缺失都比较自然;

金代“明昌二年”五十两银铤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而“解盐使司·明昌”赝品银锭,锭面没有丝纹,且过于平整,没有明显的从边缘向中心顺次凝固的坡度,不具有真银锭应有的丝纹特征。

仿金代五十两赝品银铤的表面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时期,一些锭型因采取了额外的干预手段,使所铸银锭表面应有的丝纹消失了。因此,通过丝纹鉴定银锭真伪还需要具体实物具体分析。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周卫荣、杨君、黄维著《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相关内容

◆ 新书 | 《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全彩版)

(0)

相关推荐

  • 银两卖不出去是有本质原因的

    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刻铭文.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以前的多为阴文,以后的多为阳文. 从外观上看,老银锭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孔中有金黄 色的多色彩光.因浇铸时模中残留 ...

  • 银两之美的文化内涵

    如果买家拿的不是银锭,而是散碎银子,那么交易将变得更为复杂.卖家需要先让大侠落座,然后拿着银子到当地钱铺或者钱庄,让有经验的师傅鉴定含银量.<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钱业发展与性质演变> 鸦片战 ...

  • 清代云南素面元丝银锭一组十九枚

    清代云南素面元丝银锭一组十九枚,总重量:783.5克,成色均佳,绝大部分丝纹清晰圆润,蜂窝亮丽,其中三枚底部凿菱形小验银,近未使用至完全未使用品

  • 清代云南“清”字一两元丝银锭

    清代云南"清"字一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39.3克,砸戳极深,蜂窝细密

  • 银锭论文

    目前所见,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银锭的重量,则视乎需要而定,并无准则.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大锭一般是50两左右,中 ...

  • 明代“合县”四两元丝银锭一枚

    明代"合县"四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157.9克,铭文少见

  •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2)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43.1克,丝纹清晰,蜂窝晶莹

  •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3)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32.9克,原色原光,气孔亮泽

  • 简议古钱币及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杨青 摘 要:我国古钱币和银锭的发展时间较长,而且品种多种多样.古钱币发展从商代的贝币.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战国的刀币和步币,再到清代所采用的机制币.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之一银锭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据了极 ...

  • 清代云南“户”字一两元丝银锭

    清代云南"户"字一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36.8克,字口深峻,气孔光泽亮丽

  • 银两鉴定真假方法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见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4年宣布废两改元后, ...

  • 古代银锭子精美绝伦

    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 花银五十两重 作头顾阿福 匠人仇士平 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2007年 中国嘉德成 交价15 ...

  •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1)

    清代云南"股"字一两元丝银锭一枚,重量:42.3克,包浆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