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教师培养新要求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克服教育发展中长期非均衡高速度增长所形成的种种矛盾,推动教育发展从非均衡向高质量均衡增长转变。这场转变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根本转变。为此,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营造新格局、转向新发展阶段,在改革创新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使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教育发展主旋律的变化给教师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高水平的教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石,要依照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教师培养方式,使他们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

  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征

  随着教育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将加速摆脱以往的功利化发展模式,其引发和诱导生命生长的本体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凸显,教师工作也将进一步回归促进学生发展的初心。教师是引发、促进学生彰显生命力量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价值融汇于教师工作过程中,教师工作的本质力量也展现于这个过程中。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职能将转向对教育原点的探寻,更加关注生命的生长,教师职业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拥有强烈生命意识者。促进生命生长是回归教育本质的高质量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质量的目标下,教育所担负的引发、培育人的本质力量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彰显,教师工作必然会更加全面地回归到对生命生长的关注上。依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生命的唤醒只有通过能够触及生命本质的方式才能实现,如果离开了充满活力的生命的影响和激活,就难以唤醒另一个生命。教师职业以育人为天职,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处于成长之中的生命,教师要通过自己拥有和掌握的各种教育资源、采取专业的策略和方法去唤醒每一个生命。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自我的生命觉醒,教师职业的功能就难以充分地显现出来。为此,教师对人的成长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而深刻的感悟能力,在与人的沟通和交往过程中,能够充分而得体地运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去影响他人,进而实现卓越。

  教师是拥有鲜明主体间性者。人是社会化的存在,是不断生成中的存在。人的生成性决定了生命的觉醒和对生命的影响是通过主体间关系实现的,为此,教师必须要具有高超的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这是其核心的专业能力。只有在与学生深入的交往和沟通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发挥到极致,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才能至深至远。

  教师是拥有强大理性精神和浓郁人文情怀者。强大的理性精神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唤醒生命的精神基础。教师的仁爱之心是建筑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由理性支配的情理交融的复合体,它建构了教师的内心世界,使其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秉持公平公正的理念,设身处地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当下情境中的需要,尤其是能够关爱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同时能够及时把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是拥有卓越实践智慧者。人是情境性的存在。教育情境瞬息万变,不可能机械地按照既定的路线复演。教育情境的生成性、建构性使得教育活动有了“机”,人的发展也因此有了巨大的可能性。积极创造机会、捕捉机会、借机施教是生成教师工作内在价值的重要条件,也是可资教师工作开发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然而,由于教师工作牵涉的外在因素很多,情境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其所遮蔽。为了避免这一点,教师就要拥有高超的巧妙摆脱外部因素干扰、及时把握和运用教育情境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把自身学科化的专业能力融汇于其中,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是拥有高超信息技术教育能力者。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与教育有关的各种智能技术,有能力获得各种有价值的资源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入信息化时代,学习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将给教师工作带来从原理到方式的革命性变革,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使各种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创新教师遴选、培养和评价机制

  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教师培养的理念、途径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师职业对从教者的禀赋的特殊要求,为此,要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创新教师培养过程,改进和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设定符合教师职业特性的教师职业准入标准。良好的禀赋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也是培养好教师的条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为像教师这样有更多品格内涵的职业构建出专门化的资格遴选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把优秀者遴选出来,这是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高水平教师的先决条件。为此,要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和研究,构建适合教师职业特征、能够实现教师终身发展的选拔机制,将有教师潜质者遴选出来,并为其获得适合的专门化的教育创造条件。

  创新对有良好教师禀赋者的培养过程。要使师资培养区别于大众化的一般意义的人才培养。要对有良好的教师禀赋者进行高端的专业化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质,为其成为卓越教师奠定基础。作为有特殊内涵和品格的人群,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终身发展能力的。为此,要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充分体现“实践—反思”模式在教师培养中的内在价值,帮助教师积淀实践智慧。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不仅仅实现于具体“做”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它是在高位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锤炼的结果,这是其拥有反思能力的关键。为此,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同时,也要强化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此外,作为彰显卓越的方式,要着力培养教师的行动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以高超的言说方式去影响他人,促进生命生长。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教师工作的内在价值实现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评价要摆脱以往技术化、计量化的评价方式,要尊重教师职业的特征,回归教师工作的本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使教师工作更加卓越。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