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灵魂和肉体的差距,能不能用酒来丈量?
曹操喜欢聪明人,越聪明越喜欢。
为什么喜欢呢?
大概是聪明,是动物特有的灵性,来自上天恩赐。上天恩赐丰厚,因为稀有,值得珍惜。
在他的儿子中,曹冲最聪明,曹操最喜欢。
曹冲的聪明,据说在五、六岁时,就能成年人的智商。大家熟悉的曹冲称象故事,透的就是他的聪明劲。曹冲的聪明,让曹操产生让他继承自己位置的想法。
可惜的是,生于公元196年的曹冲,在208年就夭折了。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也很聪明。
这个儿子叫曹植。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比曹冲大4岁,比曹丕小5岁。
和早夭的弟弟,和后来登上皇位的哥哥比,曹植活得很痛苦。
他的痛苦,来自才华高,抱负大,但展示的机会很少。
曹植的才华,世人公论很高。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的曹植,在弟弟曹冲夭折之后,确实得到曹操的欢心。
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建成铜雀台,召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一挥而就,写下《登台赋》,文辞华丽,语句跌宕,引人入胜。该赋写景述情赞功,深得曹操欢心,认为曹植是最能成就一番大事的人。
这一年,曹植18岁,而他哥曹丕23岁。
曹植聪明,曹丕同样不傻。
曹植有抱负,曹丕同样有野心。
曹植的得意,就是曹丕的失意。在曹冲夭折时,曹操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
从210年至217年,这7年时间,是曹操挑选接班人的7年。
生于公元155后的他,已经过了55岁,到了该考虑和确定接班人的时候。
曹操把曹植带在身边,出征西北,进一步培养曹植。
把儿子带着一起打仗,是曹操的习惯,从曹昂到曹丕,从曹彰到曹植,都是如此,一方面培养才能,一方面多吃苦,多历练。
到214年,曹植被封为临淄侯。这一年,曹操出征孙权时,命令曹植留守邺城。
这个时候,曹丕并未和曹操同行。
曹操没让曹丕守邺城,而让曹植来守。曹丕这个时候,应该服从曹植的管理。
曹操还勉励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离立曹植为世子,只差最后一层纸了。
但是,曹植纵有才华八斗,也没能点破这层纸。
没能点破的原因有不少,但核心只有一条,曹植贪酒,酒后不能控制自己。
曹操和曹植都是诗人。是诗人,难免都好喝酒。
曹操在《短歌行》里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有愁事、有喜事,都来一杯,来完一杯,再写点东西,那是标准的诗人、雅人行径。
曹操喜欢曹植,很大原因在于父子俩在这上面性格相似,能因为同一件事欢,同一件事忧。
但是,曹操爱酒但能控制自己,不误事。
他同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必须做到这一点。
当诗人时,可以放飞灵魂,情接星汉,但当执政者时,肉体不能放飞,一旦放飞,就会带来灾祸。
在政坛和战场长期厮杀,曹操掌握了从诗人到政客,从政客到将领的熟练转换。
既能慨当以慷,又能厚而且黑,也能勇且以猛。
年轻的曹植却没把他的聪明,完全用在诗赋上。
他和他父亲的距离,只差两个字——自制。
没有自制力,可以做一个普通的平民,甚至做一个优秀的诗人,但绝对当不了领袖,当不了领导者。
公元217年,曹植饮酒大醉,私自乘车,打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奔驰在禁道上。
曹操大怒,处死管理王宫车马的官员。
同年十月,曹操立曹丕为世子。
此后,曹植离他的政治抱负越来越远,但他的文学成就却越来越高。
这里面,少不了酒,少不了害他的酒。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