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上海人家做过的规矩——坐立言行篇

畸笔叟

用上海话讲讲上海人上海事。
134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上次讲上海人家“做规矩”,只讲了一个“吃相”。
今朝就来讲讲坐相站相以及言行方面的规矩。
坐相,上次提到过一条,那就是不好翘矮凳。
其实还有许多。
比方讲,坐矮凳,双脚最好要踏着地板。人矮够不着,可以踏在横档上面,但是不好翘二郎腿。也不要前后荡法荡法。
坐沙发的话,不好靠背靠煞,要端坐。覅鲎背。
未成年人最好只坐沙发的一边,单肘搁在一边扶手上,不要双手同时搭在两边扶手上,派头太大。
坐着说话时上身不好晃动,手势也只可偶尔为之。别人在讲话时,眼睛覅东飘西飘。
坐长板凳,起立时要先与邻座打个招呼,以免倾倒。
手放在自家膝盖上,千万不可插在裤袋里。
不坐人家的眠床。
站相里有很多规矩与坐相类似。
比方讲,要站直,覅鲎背,覅摇晃,尤其不要东隑西隑。
两只脚不要“搅花”,手不要插在裤袋里。
如需弯腰捡拾物事,应该蹲下来,而不是两腿笔直,屁股翘得半天高。
出门走路的规矩也多得不得了。
上装的纽子要全部纽好,不好敞胸。
穿拖鞋或穿平脚裤不许出门。
裤带要塞好,鞋带要缚好,鞋子要揩清爽。
走路时手也不要插在裤袋里。
不要沿墙根走,贼相。
不要用手或树枝等划墙头。
看见对面人过来,要让道,尤其是老人妇女小孩,最好停下来让他们过去了再开步走。
不站在商店或人家的门口,不在狭窄的路段停留。
老上海人对这一点极其考究,哪个小孩没做到,人家大人一句言话厾过来,很难听:“好狗不挡路”。
现在很多小朋友,便利店买好吃食,三三两两站在门口就开吃,把门口封得死死的也不自知。
真不知从何说起。
那句话现在又不好再讲了。弄得不好,会不会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绕道要从别人背后绕。
别人在前面并排走,不要“穿”人家“弄堂”。会被视为“上枪”的。弄得不好打相打有份。
进门前先要掸灰。
以前家家人家有鸡毛掸子或者布条掸子,从胸背直到脚面,掸清爽再进门。
穿走廊,走楼梯,不好重手重脚,搅打别人家。
夜出或夜归,侪要轻手轻脚,最好踮脚甚至脱了鞋子拿在手里。
讲言话的规矩也不少。
我们小辰光,大人是不许吹口哨的,哼音乐也不来讪。滴沥达拉惹人烦。
不好讲龌龊言话。哪怕“册那”的“册”字轻轻漏出来,也至少要“吃白眼”。
不好哇啦哇啦。
大人讲言话不插嘴。
决不跟女士争吵。这叫做“鸡不跟狗斗,男不跟女斗”。
也不与比自己年幼的人争吵,有道是:“大欺小,现世报”。
做人客不好不喊人。
大笑时用手捂嘴。
叫门先讲谢谢。钥匙忘记带了:“张家姆妈谢谢侬帮我开开门好否啊?”
要麻烦人家,不论事体大小,先要讲一声“借光”。或者讲“对不起,请让一让。”
到1966年以后,这一套不流行了。
前头人实在不肯让,只好高喊一声:“当心!开水烫痛。”嚇得伊让开。
老上海问路的规矩,是将对方喊大两辈。
我从小看到我外婆冲着六七岁的小孩喊“弟弟”的。本来是孙辈,现在跳过儿辈以平辈相称,岂不是喊大了两辈。
曾经问过外婆,啥体要吤客气。外婆讲,否则人家不帮侬指路。
还有一些其他规矩。
比方讲,不好乒呤乓啷穷敲门,更加不好用脚踢门。
敲门最多两记、三记。敲不开等歇再来。
男人或女人单独在家,来了异性朋友,照规矩房门是要大开的,以示清白。
不好关起门来嘁哩簌落。
超过四人在场,不要交叉握手,“搅花福禄”。
不要挡着别人家的光亮,无论室内室外。宁波人有云:“乖人遮亮头”。
千万不可以用手指指别人的脸,也不作兴用手电筒晃人。
现在电视上的滑稽戏或者小品里,几乎人人巴不得拿手指头戳到人家鼻尖甚至眼珠里,还吐馋唾水,实在是粗鲁之极。
老早吵相骂也不这样做。
至于走弹簧门,进门后以手扶门直至有人接手。
进电梯女士优先。
现在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了。
其实,所有老上海的规矩,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最大程度避免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在城市生活的必要条件。
现在好了,样样讲究“零距离接触”,大家赛过天天坐在火山口,分分钟性命交关。
最后,我讲一桩我自家遇见的滑稽事体。
有一次,我在武宁路长寿路口等红灯,边上站着一对北方夫妇。他们正在高声谈着家事。
我觉得有“听隔壁戏”之嫌,便识相地横着让开两步,保持一定距离。
啥晓得那男的指着我说:“你站过来!你为什么避开?你是瞧不起我们吗?”
要死快了。
本来“距离产生mei”,乃末这个mei,变成触霉头的“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