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华||连载电视剧剧本《山村教师》第一集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刘佩华,大专学历,教师,山西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散文随笔作品有《点亮心灯》《等待》《父爱如山》《大山情怀》。小说作品有《爱是一盏灯》《过年》《死神》《过河》。诗歌八月有《春雨》《父亲》《母亲》《故乡的雪》《我爱你中国》《思念》《乡村教师》等。
电视剧剧本《山村教师》
文/刘佩华
故事梗概:1995年, 以刘浩、郭红梅为代表的五名青年教师奔赴偏远山区从事教育事业,彻底改变了原来山区教育贫穷落后的面貌,体现了青年教师耐着清苦、甘守寂寞、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讴歌了新一代青年教师扎根山区从事教育事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同时鞭策和抨击了教育战线中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和肮脏的灵魂,展现了青年教师在改革开放中敢于创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宽广无私的博大胸怀。
主题歌曲:感恩的心
剧中人物小传:
刘 浩:男,23岁,和平里中学政治老师,职务:班主任。
朱元香:女,23岁,和平里中学英语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马 强:男,24岁,和平里中学化学老师,职务:班主任。
王海燕:女,23岁,要儿庄小学老师。
郭红梅:女,22岁,鬼不理小学老师。
王德文:男,44岁,和平里中学,职务:校长。
吴启元:男,38岁,和平里中学,职务:副校长。
肖会良:女,37岁,和平里中学,职务:会计。
邢芳平:女,21岁,和平里中学教师。
孟记奎:男,41岁,和平里中学,职务:校长(第二任)。
赵晓东:男,43岁,和平里中学,职务:教导主任。
黄月明:男,29岁,和平里中学老师,职务:班主任。
程升华:男,28岁,和平里中学老师。
刘长荣:男,30岁,和平里中学老师。
李长山,男,42岁,和平里中学教师。
王小虎:男,10岁,要儿庄小学学生。
王芳芳:女,王小妮 女
李小花(女)、李双成(男)、张翠翠(女)均为要儿庄小学学生。
张学峰,男,46岁,和平里乡教办主任。
王一平:男,42岁,和平里乡教办支部书记。
马志华:男,44岁,和平里乡教办副支部书记。
黄一鸣:男,41岁,和平里乡教办教研室主任。
李玉柱:男 ,47岁,要儿庄村村长。
白玉鹅:女,45岁,李玉柱妻子。
王兴国:男,42岁,要儿庄村村民。
朱云山:男,40岁,要儿庄村村民。
贾青林:男,39岁,要儿庄村村民。
徐媛:女,21岁,和平里中学英语老师。
赵小龙:男,24岁,赵晓东之子,职务:和平里中学后勤人员。
杨志峰:男,29岁,教育局人事科长。
陈晓梅:女,40岁,赵晓东妻子。
林平:女,42岁,王德文妻子。
魏建国,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何春梅:女,38岁,魏建国母亲。
黄晓娟:女,14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吴玉梅:女,38岁,黄晓娟母亲。
刘德福:男,60岁,刘浩父亲。
梁冬梅:女,57岁,刘浩母亲。
刘强强:10岁,刘浩之子。
任雪梅:女,20岁,和平里中学特岗教师。
郭晓红:女,21岁,和平里中学特岗教师。
郭晶晶:女,16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赵晓红:女,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王小二,男,25岁,要儿庄村村民,职业:木匠。
周红星: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杨宝平: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吴强:男,45岁,教育局局长。
郭瑞:男,44岁,教育局副局长。
马长文:男,44岁,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刘婶,女,50岁,鬼不理村村民。
李婶:女,50岁,鬼不理村村民。
李叔:男,53岁,鬼不理村村民。
李晓娟:女,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牛成阳:男,35岁,和平里乡卫生院医生。
李玉峰,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贾小刚: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杨晓军: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李晓峰:男,15岁,和平里中学学生。
王顺德:男,52岁,王海燕之父。
柳小凤:女,50岁,王海燕之母。
朱春生:男,48岁,朱元香之父。
孙志琴:女,47岁,朱元香之母。
黄晓丽:女,14岁,和平里中学学习委员。
公安甲、公安乙。
学生家长一、学生家长二、学生家长三。
医院护士、人贩子。
第一集
1 、场景:日 外
△ 崎岖的山路上,一辆白色的客车在行驶……
△ 车内坐满了人,其中有五名年轻人。
△ 后排坐着三个女孩,前排坐着两个男孩。
穿黄色军装的男孩:“你们好!我叫马强。你们也是被分配到和平里乡当老师的吗?”
穿粉红色上衣戴眼镜的女孩:“是啊。我叫郭红梅。听说这次招聘都是由县政府和人事局共同研究决定的。”
穿绿色上衣的女孩:“大家好!我叫王海燕。听说有关系的都分配到城里,我们只好被分配到这偏山区了。”
黄色上衣的女孩:“我叫朱元香。我的目标是在这偏远地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教出好成绩。”
穿灰色上衣的男孩:“听你们说话都是城里人吧?
王:“你不是城里人?”
刘:“我叫刘浩,我是朝阳乡人,离和平里乡不远。”
郭:“和平里乡还有多远?”
刘:“咱们今天要去的和平里乡既偏僻又遥远。”
马:“那里环境怎么样?”
刘:“和平里乡是咱们县的最边际,环境特别恶劣的地区,当地人流传着这样的话'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人们种庄稼都是听天由命,不是旱就是涝,总体来说是要靠天吃饭。”
王:“哎...这就算倒了大霉了。”
朱:“咱们去那里见识见识也有好处。”
郭:“都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广阔的天地就是锻炼我们的地方。”
刘:“我也觉得农村对我来说有更广阔的天地,我在这里才会有所作为。我们只有奋斗,不怕苦,不怕累,才能给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王海燕:“依我看呐,你们还是别逞能了。在这里教学三年,转正都轮不上你,能挣多少钱啊?看看现在的社会发展,你还是赶紧找关系吧!”
刘浩:“那只是你个人想法,我呢,在这里不做出一事业我是不会甘心的。”
王海燕(轻蔑的瞥了刘浩一眼):“那就祝你好运吧!”
马:“大家看前面,可能快到了吧?”
△客车颠颠簸簸向前行驶......
2、场景:日 外
和平里乡政府门口
“下车吧!和平里乡到了。”司机说。
“啊!总算到了,都走了四个多小时了,赶紧下车吧!”
五个人嘟囔着下了车。
△路边站着很多人,议论着什么……
一位年近40岁的妇女说:“谁是王海燕?跟我走吧!”
王海燕:“阿姨,我就是王海燕,您是要儿庄的?”
阿姨热情地:“是的,我叫刘素云,村子离这儿有十里路,一会就到了。”
王海燕(自言自语):“我的妈呀!还得走啊?”
△两人朝着要儿庄村的方向走去。
一位看似40岁的男人,把三轮车停在路边高声说:“谁是郭红梅呀?”
郭红梅:“我是郭红梅。您是?”
四十岁男人:“姑娘,我是鬼不理村的,我叫王大明,村长让我来接你,村子离这儿有十二里路,你把行李放车上,上车坐好,咱们走吧。” 郭红梅:“好的,走吧。”郭红梅把行李放车上,自己上车坐好。男人开着三轮车向鬼不理村方向驶去......
一教师模样的人:“刘浩、朱元香、马强,我是和平里乡中学的教导主任,来接你们。”
刘浩:“您就是赵晓东老师吧?我是刘浩。”
赵晓东:“对,你好!”
刘浩:“那我们赶紧走吧!”
△说着,他们和赵晓东一起向和平里中学走去……
3、场景:日 外
通往和平里中学的大路
△赵晓东领着朱元香、刘浩、马强向和平里中学走去。
△赵晓东走在最前面,刘浩和马强在两旁,朱元香跟在后面。
赵(看着刘浩):“早就听说你们要来,王校长一早就安排,让我早点到乡政府门口接你们。”
刘浩(兴高采烈地):“咱们和平里中学学生生源怎么样?”
赵:“有一段时间生源还行,今年因为缺少老师,转走一部分学生。原来的几位老师都进城了,好学生都跟着走了。”
马强(不解的):“这是为什么呢?”
赵:“这是自然规律,好老师留不住,好学生自然就会流失。”
刘浩:“这就需要我们大显身手啊!”
朱元香:“赵老师啊,我们可以分到一个班吗?”
赵:“回校再做具体安排吧。”
刘:“服从安排吧。”
4.场景:日 内
5.和平里街道
△刘浩、马强、朱元香边说边走,来到一家“实惠饭店”门前。
赵:“咱们在这里吃点饭,学校的开饭时间已经过了。”
刘浩:“好!”
△赵晓东、刘浩、朱元香、马强走进饭店。
△饭店老板招呼他们坐下。
赵(看着刘浩):“咱们吃点什么?”
刘:“随便吃点就行。”
赵:“每人来一碗肉炒面吧?”
刘浩、朱元香、马强(异口同声):“行。”
赵:“都来大碗吧?”
朱:“我要小碗。”
马强:“我也要小碗。”
赵(对服务员):“来两大碗,两小碗肉炒面。”
赵(看着刘浩、马强):“再喝点酒吧?”
刘浩(连连摇头):“不喝,不喝。马强喝吧。”
马强(也连连摆手):“我从来不喝酒。就看朱元香了。”
朱(红着脸):“哎呀,你们男的都不喝,不是笑话我吗?”
刘:“吃面就行。”
△四人吃完面,服务员倒茶水。
马强(喝了一口茶水):“这里的面真好,一小碗就吃饱了,真不愧是实惠饭店啊。”
朱(看着马强):“是啊,比城里的实惠多了。”
四人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闲聊。
赵:“喝得差不多了我们就走吧?”
刘:“走吧!”
△刘浩、马强起身拿了行李,四人走出了实惠饭店,向和平里中学走去。
5、场景:日 外
和平里乡中学
△大门口挂着和平里乡中学的牌子,校门口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群孩子站在校门口。
△其中几个孩子看着远处来的几位老师议论着:“听说城里来的老师不打学生。”
学生甲; “男老师肯定打。”
学生乙;“最好把女老师分到我们班。”
老师们走近了,一个小女孩低声说:“城里来的女老师真漂亮。”
△朱元香看着孩子们微微一笑,第一个走进了校门。赵晓东随同刘浩他们四人向校长办公室走去。
这时上课铃响了,孩子纷纷跑进教室。
△校长办公室。
校长:王德文。
副校长:吴启元。
初一班主任:黄月明。
初二班主任:魏升华。
初三班主任:刘长荣。财务主任:肖会良。都坐在校长办公室。
王德文:“让新来的三位老师担任重要任务,让他们分别担任初一、初二、初三的班主任,你们都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他们工作,你们看怎么样?”
吴启元:“我觉得新来的老师应该跟着他们先熟悉熟悉,当个副班主任吧!”
其他人都一声不吭。
王德文抬头看见赵晓东走来。
赵晓东:“王校长,四位老师接回来啦!”
王德文起身走到门口。王德文:“快进来,快进来。欢迎欢迎!”
分别与刘浩、朱元香、马强握手表示欢迎。握手的同时,刘浩、朱元香、马强分别自我介绍。
△其他人也都起身表示欢迎。
肖会良去倒水。
王校长招呼大家坐下。
肖会良把倒好的水放到他们面前。
王德文介绍:“这位是事务部的肖老师,一会让她带你们去宿舍。”
6 、场景:日 内
男教师宿舍
△马强和刘浩在同一间宿舍,俩人收拾着东西。
马强:“这里条件也太差了吧!”
刘浩:“在这个小山村里算是好的呢,你就知足吧!”
7、场景:日 内
女教师宿舍
△朱元香和另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女教师邢芳平住一个宿舍。
朱元香:“你们这里的条件一直都是这么艰苦吗?”
邢芳平:“是啊,既来之,则安之。慢慢就习惯了。”
8、日 外
通向要儿庄的小路
小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
△王海燕和刘阿姨行走在小路上。刘阿姨在前边走,王海燕在后面走,一边走一边叫喊。
王(哭丧着脸):“阿姨,还有多远?我实在走不动了。”
刘(微笑):“孩子,快到了。”
王(唉声叹气):“哎呀,这是什么路呀,我脚都磨破了!”
刘(走近王海燕):”阿姨看看,没事吧。”
△刘阿姨低头看着王海燕的脚。
王(哭丧着脸):“阿姨,咱们休息一会吧!”
刘(点头):“好,休息一会。”
△刘阿姨指着路边的大石头。
刘:“孩子,来咱们坐这儿吧。”
△王海燕看着大石头皱着眉头。
王:“太脏了,我站一会吧。”
△刘阿姨从衣袋里掏出一小块手帕平放在石头上。
刘(看着海燕):“来,孩子,坐这里。”
△刘阿姨边说边拉着王海燕坐在石头上。
王(感动的):“谢谢阿姨!”
△刘阿姨也坐在旁边的石头上。
刘(关心地):“孩子,把鞋脱了阿姨看看,疼吗?”
△刘阿姨用手摸着王海燕的脚。
王(皱着眉头):“疼,阿姨你别动,我来。”
△王海燕把鞋脱了。
刘(指着王海燕的脚):“袜子也脱了,阿姨帮你揉揉。”
王:“阿姨,不用。我自己来。”
刘(蹲下):“来我给你脱。”
△刘阿姨脱掉王海燕的袜子,发现王海燕的脚又红又肿,刘阿姨用手揉王海燕的脚。
王(闭上眼睛):“啊,疼,阿姨,我脚疼。”
△王海燕说着,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
刘(轻轻地抚摸着王海燕的脚):“孩子呀,走路不能穿这样的鞋。”
王(流着泪):“阿姨,我真不知道是这样的路。”
刘(关心地):“孩子,咱们休息一会,也快到了,我背你走。”
王(摇头):“阿姨,不用,我自己可以走,慢慢走就行。”
刘:“你试试。”
△王海燕穿上袜子穿上鞋,刘阿姨扶王海燕起来,刚走一步,王海燕“啊’的一声,坐在地上。
王(泪水流下来):“阿姨,怎么比刚才还疼呢?”
△刘阿姨扶着王海燕。
刘:“休息一会,再走就觉得更疼了。来,孩子,我背你。”
△刘阿姨把包挎在身上,蹲下背起王海燕。
王(感动地):“谢谢阿姨!”
刘(满脸笑容):“客气什么,来这里咱们就都是一家人了。扶好,走了。”
△刘阿姨背着王海燕向要儿庄走去。
9、场景:日 内
要儿庄小学
教师办公室
△ 王海燕坐在床上哭。
王;“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被分到这个鬼地方。又破又烂,一共才六个学生。宿舍有这么黑,又是我一个人。”说着哭的更厉害了。
10、场景:日 外
△通往鬼不理村的路上,一辆三轮车在行驶......
△郭红梅坐在三轮车上,心中忐忑不安。
郭(紧张地):“师傅慢点。”
王(看郭红梅):“郭老师,别坐车厢边上,坐车厢中间。”
郭(手扶着栏杆):“师傅,能行,你走吧,开慢点。”
△话音刚落,咯噔,车轮陷进路边的一个小坑里,郭红梅也差点掉下来,王大明停了三轮车,走下来。
王(指着车厢): “我让你坐车厢中间,你不听,差点摔下来吧!这路难走,村里人都不愿来,村里只有我一个人有三轮车,村长千叮咛万嘱咐路上注意安全,郭老师你坐车厢中间吧!”
△郭红梅不情愿的坐在车厢中间,王大明加大油门,车终于上路了。
△小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三轮车在山路上颠簸着,车厢上下跳动,郭红梅坐在车厢中间连连叫苦。
△山路前边又有一个大坑,王大明加大油门往前冲,只听到“咔嚓”一声,三轮车没有冲过去,三角带断了。
△郭红梅吓得满头大汗,心里通通跳个不停,王大明见状,目瞪口呆。
△郭红梅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下了车。
郭:“师傅,我们慢慢走吧。”
王(看着断了的三角带):“咱们走吧。”
△王大明边说边在车厢里拿提包。
郭(看着王大明):“三轮车怎么办?”
王大明(不假思索):“咱们先回去,我把你送到村长家,买上三角带回头再来开。”
郭(哭笑不得):“喔,这路真难走。”
王:“这还是好点的路,往学校走的那段路,更难走。”
△王大明和郭红梅边说边往王鬼不理村走去。
11、场景:内 日
要儿庄村
刘阿姨家 院子里
△刘阿姨背着王海燕来到院子里。
△刘阿姨满头大汗。
王海燕:“阿姨,赶紧放我下来吧!”
△刘阿姨放王海燕下来。
刘阿姨(擦汗):“终于到家了。”
△刘阿姨扶王海燕进屋。
刘:“来进屋,坐炕上。”
王海燕:“阿姨,谢谢您,我的脚好多了。”
刘阿姨:“好点就好,来,喝点水。”
△刘阿姨倒水递给王海燕。
王海燕:“谢谢阿姨!”
刘:“客气啥,都到咱家了,不用客气。”
王(不好意思):“阿姨,我想上厕所。”
刘(指着西边):“去吧,那儿。”
△王海燕出了门去上厕所,不一会儿又回来。
王:“阿姨,我没找见厕所。”
△刘阿姨带王海燕到了厕所旁。
刘:“就这儿。”
王(疑惑的):“就这?那不全露在外边了吗?”
刘:“村里的厕所都是这样,不像你们城里。”王海燕:“阿姨,我还真适应不了。”
刘:“时间长了就适应了。”
12、场景:日 内
鬼不理村
村长李长山家
△郭红梅坐在椅子上。
△李长山妻子吴玉梅倒水递给郭红梅。
吴:“孩子,喝口水,从城里来到咱们山村里真不容易,前几年来了好几个姑娘,没呆几天就走了,换了一茬又一茬,山里条件差,城里姑娘习惯不了。”
郭:“阿姨,这里条件是差,但条件再差也要有教师吧!如果城里教师都不来,山里孩子怎么学文化呢?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责任和义务,到孩子所需要的地方,因为山区的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郭红梅越讲越激动。
吴玉梅连连点头。
郭:“阿姨您放心!我这次来不会走的,我要好好教学,改变山区教育的落后面貌,让咱们山里的孩子走出山区,走向城市,走向世界。”
吴(高兴地):“哎呀,孩子,你说的太好了,来了多多少少老师都没像你这样说的头头是道。好孩子,好孩子,阿姨喜欢,阿姨喜欢。哈哈哈......”
郭(满脸通红):“阿姨,大叔上哪里去了?”
吴:“上乡里开会去了。等他回来,我让他去学校看你。真是个好孩子。”
本文编辑:韩晗
天安门文学纸刊视作品质量优中选优刊发,所有来稿均在天安门文学平台展出,纸刊选稿无关打赏、无关点赞,就一个纳入海选的范畴,即文章浏览量达到600者,就可以纳入选稿库,从选稿库中选取优秀作品上刊。
来稿除诗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学裁休均不受限制,来稿请连同作品和详细地址发送到收稿人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样刊作为稿费免费赠阅,赠阅外每本收30元工本费和快递费。
天安门文学杂志,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原创首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投稿说明:要求原创,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