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钩沉(10)——我的读书之憾

我的读书之憾

土翁于2021年1月

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就拿读书这事儿来说,我就有很多遗憾。

如今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书籍浩如烟海,只要你愿意,想读什么书,都能如愿以偿。

对于读书,先哲们有精辟的铭言,摘录如下: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罗伊·兰德

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斯迈尔斯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贝内特·塞尔夫。

书为我们塑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思想圣殿——大卫·李斯曼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热情,可是非常忠实——雨果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往的灵魂——卡菜尔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凯勒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书籍,便似乎没阳光;智慧里没书籍,便似乎鸟儿没翅膀——莎士比亚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便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爱读书,便既是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的确,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这些读过几天书的所谓“书生”,自然都是多多少少读过几本书的。

回想我的读书经历,其中一些苦辣酸甜和大大小小的遗憾,令我至今不能忘怀。

无书可读之憾

小学时期除了课本,学校订有《中国少年报》,里面有“小虎子”连环漫画,每期必看。有极少量的“小人书”,记得父亲曾给我买过一本书叫《新编四言杂字》,有插图,基本没看懂。

初中班时期到县“五七”学校师范班这一段,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们村曾经有一批从宣化来插队的知识青年,其中一人叫赵振明,他知识渊博,后来当过一段我们的初中班老师,我们很崇拜他。一次我们一起上山刨药材,他给我们讲故事,讲的是《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令我们大开眼界。直到很久很久的以后才知道,《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都是法国著名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

父亲是教书匠,在村里算文化人,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家里藏了几本书,藏在放粮食的柜里,要知道那时已经是轰轰烈烈的“文革”时期了。所藏的书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和《说岳全传》,这书全是繁体字、竖排版,《西游记》是石印本,密密麻麻很难看。我发现后开始偷偷地看,起初看不懂,拦路虎太多,看不下去,硬着头皮看,看着看着竟然也能唬下去了,看完这几本书,我的繁体字识别能力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然而却无书可看了。

在“五七”学校师范班那两年间,学校没有图书馆,也没有课外读物,虽然经常去逛新华书店,记得那时有一部很厚的小说叫《沸腾的群山》,是写矿山的事,没钱买不起,所以,正是读书的黄金年龄段,却无书可读,多么可悲、可叹!

不过,这时期好像也看过一些革命题材的小说,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艳阳天》等等。

当兵那三年(1974-1976),“文革”仍热火朝天,那时正时兴读马列原著,热衷于此,收集齐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四卷),退伍时还带了回来。自己还买了《资本论》(简装)寄给闫桂海,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煞有介事很认真地看了,其实都说些什么也没弄懂,现在更记不得什么了。不过《马克思传》和《列宁回忆录》看得仔细,印象比较深,《马克思传》似乎是梅林所著,写了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写了马克思如何穷困潦倒、写了与恩格斯的友谊等等;这本书后来也寄给了闫桂海,他又借给别人看,最终下落不明了。《列宁回忆录》是列宁的妻子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写的,写得真实感人。此书至今在我手中。连里还有些“革命”书籍,比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母亲》;郭沫若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这些书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从中汲取了不少文学营养。《毁灭》是早期苏联文学优秀作品,作者法捷耶夫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这书是鲁迅翻译的,他也力荐给青年,我也读了,但感觉比较艰涩,并没有读懂。

至此,人已经二十多岁了,正经的中外名著却几乎没有接触。一方面生在农村,受到文化环境限制。另一方面,生不逢时,正赶上“文革”时代,中国的、外国的文学作品统统被定为“毒草”、“四旧”、“糟粕”,不能碰。

无钱买书之憾

1978-1980在张家口师专的三年间,每逢周末,桥西的新华书店是必去的。那时候书店里各类新书层出不穷,吸引我眼球的好书太多了。然而,由于囊中羞涩,去书店往往是看得多买得少。尽管如此,遇到实在爱不释手的书,还是忍不住买了。比如《芥子园画传》、《古籀汇编》、《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搜神记》、《希腊神话》等等,到毕业回家时,书还是弄了一大箱子,死沉死沉的。

不能卒读之憾

在师专那三年,我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虽然有些晚,毕竟机会来了。那三年我如饥似渴,“恶补”了些错过的时光。图书馆、阅览室成了我时常光顾的地方,那些中外名著大都是我从前闻所未闻的,陌生、新鲜、好奇……夜以继日,借了还、还了借,真想一口气把它读完,可是书太多了,我无法把想读的、该读的书读完,这更是让人遗憾的事。不过,那个时期我还是接触了大量中外名著,弥补了人生的一些缺撼。

那时候才知道有“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先秦诸子百家;才知道有《诗经》、《离骚》;才知道有左传》、《战国策》、《尚书》、《春秋》、《庄子》、《论语》、《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乐府”、“建安文学”等等。看了《镜花缘》、《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看了些元杂剧。尤其是看到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我简直就要拍案惊奇了!鲁迅的小说、杂文、诗歌我一直钟爱,接触较早、看得较多,而且在大学中文系作为专门课程开设。

特别是那些外国名著,更令我着迷。当时给我们讲“文艺理论”课的是梅大生老师,他的课我们都爱听,他讲得眉飞色舞、吐沫星乱崩,极有吸引力。郭占愚老师给我们讲“文学史”,他的课常常在阶梯教室上大课,往往座无虚席,令人赞叹不已。

通过这些高水平老师的指点,才知道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才知道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才知道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也才知道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俄狄浦斯王》以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

我这人看书的毛病是太慢,不像人家有一目十行的非凡能力,不管看什么书都要一字一句地看,所以就影响了看书的总量。当时集中看了一些,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夫佛游记》、司汤达的《红与黑》,还看了歌德的《浮士德》和拜伦的诗、海涅的诗。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和小仲马的《茶花女》算看得比较粗的。其他如《变形记》、《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约翰·克利斯多夫》、《大卫·科波菲尔》和莫泊桑中短篇小说 。《希腊神话》也认真看了,开始看不进去,不如中国的神话传说那么吸引人,后来却欲罢不能了。特别是在看《基度山伯爵》时,连明昼夜地看,这书的情节比较吸引人,似乎与合乎中国人的口味。

自从上班之后,因为忙于家里家外的琐碎事务,再加上惰性日增,那些大部头的书我就读的越来越少了,除了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其他常看的东西大都是与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之类了。

生活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不再是难得的东西。想看什么书都非常方便,除了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只要你愿意看,可以信手拈来。现在,一家普通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以十万种计。一家大型的图书馆,藏书以数百万种计。据说,美国国家图书馆,其藏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九千多万种。书的语言种类,更是达到了470多种。就中国而言,每年所出新书多达二十多万种,图书市场供应,更是超过了四十多万种。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现在算是彻底掉进了书的海洋。

但是,书多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它会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读起;另一方面,更有一种倾向,发现很多年轻人基本对读书没有兴趣了,而是热衷于网络、手机那些肤浅的东西,什么“快手”、什么“抖音”之类占据了人们的主要时间,刷刷手机、看看段子,沉迷于自我陶醉中。有的仅仅将书摆在书架上当遮羞布,读书,在越来越多人的眼里,变得不合时宜。读书,对于很多人而言,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跟他的人生,事业,根本就挂不上钩。读十年书,在商场、仕途上所起的作用,还不如两个红包更有效。而那些真正把书当书读的人,却大多因为生计艰难,竞争惨烈,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不免让人担忧,或许是杞人忧天吧!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那时的书其实是“简牍”,据考证,五车书多不过800万字。以金庸作品为例,《天龙八部》1540850字,《鹿鼎记》1499865字,《倚天屠龙记》1085217字,《射雕英雄传》937210字,《神雕侠侣》929851,《笑傲江湖》929800字,《碧血剑》482145字,《书剑恩仇录》453825字,《飞狐外传》301258字,《雪山飞狐》85724字,加起来共824.5745万字。“学富五车”的读书量,连金庸的作品也还没有读完而已。

回顾以往,总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也是老眼昏花,读书的欲望渐渐消去,即便看看手机,那些稍长点的东西也不屑一顾了。还有那么多从前想读而始终无缘去读的书,看来此生也只有遗憾了!

(0)

相关推荐

  • 孙正聿: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

    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 --<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 孙正聿 摘  要: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 ...

  • 必读!中央党校教务部编的这本理论书籍,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理论书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著作选编>. 这本书由中央党校校务部编印,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

  • 《战争论》的精髓所在——对无产阶级的重要贡献

    前面我曾提到过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对于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不意味着这本军事著作就完全的属于资产阶级.我提到过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的发展,尤其是军事理论的逐步完善也有 ...

  • 普通读者怎样读懂《资本论》

    首先说明一点,我并没有完整地读过<资本论>,只认真读了第一卷的前20页,这20页反复读了多次,再往下就读不动了.读的时候嘴里的口水增多,像是饿了一样.也许马克思在写这段的时候就在挨饿,用咬 ...

  • 百日读书挑战DAY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最近工作太忙,没有更新,但是看书还是有保持,只是没时间码字编辑了,为了方便,这几个月的读书更新都以图文形式出现,内容不追求太长. 今天,我想推荐大家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别看它厚,其实可以摘取一些 ...

  • 关于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一性的对话——舒挽溺

    <正确认识黑格尔哲学的前提条件>之二 关于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一性的对话 舒挽溺 为什么标题我要选择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一性的对话而不选择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一性的对立呢?因为两者的关系既可能是 ...

  • 为什么很多人不容易理解辩证法?

    马克思.列宁.毛主席都说过要使辩证法通俗化,也即要使辩证法走向广大群众.1858年1月14日,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在工作方法上对我有一大功劳的是,偶然······把黑格尔的'逻辑'再浏览 ...

  • 注 释

    [1] 见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3页). [2] 参见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统一 ...

  • 百年人物专辑 | 致敬伟大思想,再续百年征程

    念党恩 敬国魂 致敬中华筑梦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夏尔·傅立叶 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巴贝夫 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 ...... 这些伟大的思想者 所带给 ...

  • 马恩列斯的这些话,讲得实在是太好啦!值得我们每天看!

    今天 在迄今为止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只有四位领袖能与毛主席并列,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其他人或许也有所贡献,但无论是在历史功绩.理论水平上与这五位都还相差甚远. 马克思与恩格斯自不必多说, ...

  • 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吗?

    理论实践            哲学家 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吗? 斯麦尔·莱匹克 李静 | 译  恩格斯            辩证                               黑格 ...

  • N

    N​ nation 民族 national bourgeoisie 民族资本主义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 m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nature 自然 needs 需要 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