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 下 茶 话

棚 下 茶 话

文/ 缤纷

单位离住处有点儿远,上下班我都颠簸在连接两地的公交车上,如若能一路颠簸到家倒也算好,可让人纠结的是,在半路途中还得在一个丁字路口转一次车,才能到单位门口。如此以来,这个路口便成为了我上下班途中的一个停滞逗留的小站,它有一个古朴而很有诗意的名字——茶棚,一棚一茶一小憩,很符合我的此情此景,所以就有些话想说。  

每当早晨上班,或者下午回家途中,孑了一人,伫立路口,要等的车迟迟未到站,甚觉凄然。特别是黄昏时刻,看到天渐变渐暗,路上行人越来越少时,便记起苏轼那句:“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为了让自己有点耐心,不要急躁。我就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个地名:茶棚。我想,若在古代此时,在这条古道上,肯定没这么多行人,更没有这冒烟的汽车,可能是黄沙漫漫,尘埃滚滚,西风扑面,寒鸦归巢。此时,一队人马,自西向东,倦倦而来,人饥马疲,发现此处有一茶棚,肯定欣喜万状,下马打脚。有诗为证:长空,落日,晚霞。路尽,人困,马乏。何处歇脚?茶棚有人家。”千年风烟已过,古道驿站尚存。如今每次站在此处等候的是我,一位现代女性,职装长发,面带焦虑,在风中凌乱。望着一辆一辆车绝尘而去,而我等待的车却迟迟不来,烟尘夕雾,车匆人忙,站在道旁,思接千里。试想,千年前,谁会如我这般等待?望眼欲穿,归客未归,来来往往,尽是路人。神思飞扬时,等待就不再漫长和无奈,而是在看风景,想故事了。  

我和茶棚的渊源,其实也不用这样穿越到千年之外,二十年前,我就常常从这里路过,只是没停留过。那时高中毕业,出门求学,每每回家时,都经过此地,车行驶到这儿了,家就在望。那时的茶棚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茶,也不是棚。而是路旁村边,一片片绚丽至极的果树林。春风化雨时节,如云如霞的桃花,杏花,似雪似锦的梨花,苹果花,花开次第,绵延不绝。风吹雨撒,花罗连连。就像那句歌词:“桃花环绕着秀美的村庄”。一路芬芳,桃花深处是我家。如今,路加宽,村扩建,片片桃林被压缩成了星星点点的桃花梦。茶棚也就少了点柔和之美,多了风尘之气。  

现在,丁字路口住有一户人家,门口处搭一凉棚,一对中年夫妇在此经营一烟水摊位,最近还添加了给电瓶车充电的业务,不算多忙,也不得闲。外面有人喊一声,妇人就从屋里出来,招呼生意。这种院内是家,院外做事的生活,很是悠闲自在。我很羡慕啊。像我每天这样迢迢几十公里奔赴我的工作战场。钱少,事多,离家远的日子里,时间都被滚滚车轮碾压在路上了,支离破碎,不可拾起。年年月月,寒来暑往。车流流走岁月,车堵堵住心情。  

茶棚是个路口,所以人来车往,甚是热闹。平日就有很多人坐在棚下闲谈聊天,天上地下,国事家情,东舍西邻,乡间趣闻。时而大声哄笑,时而啧啧叹惜,人间烟火,生动百态。这样的生活,不由让我想起清朝时的一位大家——那位以茶换故事的蒲松龄老人,一架凉棚,一盏热茶,一段故事,集成了我国一部传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谈笑之间,搜集了那么多唯美曲折的鬼狐故事,妖娆不狰狞,灵异却善良。真是坐闻天下事,茶中人间情。  

这样看来,当我年高岁暮时,也该找一路口,搭一棚,斟一茶,邀友人,看人来人往,观日出日落,品人间百味,忆苦辣酸甜,听谈笑风生,唏聚散离合,叹廉颇老矣。然后也能茶尽提笔,书写人事儿,取名曰:《棚下茶话》。也是不错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