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最好的句子,竟是一首元曲,仅仅28个字,就让人潸然泪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时光过得飞快,仿佛就在我们一恍惚间,秋已翩然而至。

芦花飞白,枫林染赤,长空澄明,穗实累累。

秋,是万物丰盈的季节,是农人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属于诗人的季节。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首史上公认最好的写秋天的小令作品,你猜到是哪一首了吗?继续往下看吧!
01
历朝历代以来,与秋天有关的诗词佳句俯拾皆是。
春生、夏荣、秋凋、冬残,自然的节气变更,常常引发人们强烈的生命触动,这便是所谓的”伤春悲秋“、”春悲秋恨“。
于是有了屈原《离骚》中感叹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有了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中的“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有了刘禹锡豪迈洒脱的《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有了毛泽东恢弘壮阔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在这众多写秋名作中,却独独有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赢得”秋思之祖“的雅号。

这便是元代三千散曲中的极品,王国维口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天净沙·秋思》。

0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这是元曲大家马致远最有名的一曲作品,全曲仅仅5句28个字,却以凝练的意象、萧瑟的意境、精巧的结构,描绘出一副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小令开头四句均是写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是一派流水潺潺,不远处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上是疲倦的旅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繁复而密集意象的排列,是这曲小令最大的特色。

在短短28字中,就排列着10种意象,且层次分明。
“枯藤”、“老树”、“昏鸦”,这是第一组意象,由下及上;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第二组意象,由近及远;
“古道”、“西风”、“瘦马”,这是第三组意象,是由远及近。
且“西风”二字,又变换了描写角度,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
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则是全曲的背景,它将前面9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让整幅图景具有了油画般的质感,颜色冷厉而鲜明;
又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若即若离间,让人如堕幻梦。
待到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一切景语仿佛都转成了情语,那枯藤,那流水、那西风,都成为了天涯断肠人情感触发的载体,是眼中景,更是心中物。
此外,在词句的锤炼上,这首元曲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文创作。
前3句18个字,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
字句简练到了极处,然而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却丝毫没有遗漏。

全曲无一字有“秋”字,却仿佛字字都在写秋,在无限萧瑟浓郁的秋色中,游子羁旅他乡的凄凉、孤寂、落魄,都淋漓而出。

03
在这首元曲中,最突出亦是唯一的主人公形象,便是那伴着夕阳、骑着瘦马、行在古道上的旅人。
在瑟瑟西风中,疲惫不堪地走着。
而这样一个”天涯倦客“的形象,其实也可看作是作者马致远自己。
大约在公元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两州,取代南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
科举制度的废除,瓦肆勾栏的崛起,都为元曲的兴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据统计,已知的元代散曲家约有两百人,存世作品四千三百多首,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更是元曲作家中的佼佼者。
但同时,创作元曲的文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又实际处于最底层。
没有了科举考试这条进身之阶,文人大多流落于民间的瓦肆勾栏,成为当权者眼中难登大雅之堂的书会才子。

马致远便是其中之一。

青年时的马致远,才思敏捷,是”书会“中高产的杂剧写手。在散曲创作上,慨当以慷,豪放外兼清逸,被称誉”颇似词中苏轼“。
满腹才学的马致远,自然也希求着功名,可以施展才华。
为了获得统治者的垂青,他写下了许多歌功颂德的诗篇,希望以文字为自己谋个前程。
只可惜,直到蹉跎辗转数年后,马致远才终于等到了一个江浙行省的吏员官职。
然而没来得及高兴太久,他就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与痛苦中。
有元一朝,吏治腐败,官场倾轧,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对汉人的轻视,马致远的仕途很不顺遂。
辞官归隐,渐渐占据了他的心灵。
晚年的他,自号东篱,如当年的陶渊明般,寄情山水。
而这首《天净沙·秋思》,所书写的也许便是诗人当年漂泊辗转、天涯羁旅的遭际。
千百年后,这样一个“断肠人在天涯”的形象,也成为了无数异乡漂泊人的写照,倾诉着他们寂寞孤独的内心。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