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如何想的,为什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因为先秦包括西汉初年,黄老学说是统治阶层的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这样的无为而治的思维和秦朝统一天下设立的郡县制是不合拍的,也和继承秦朝传承的西汉同样不合拍,毕竟郡县制度是一种更为集权的制度,单凭黄老学说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行政指导。

秦朝多少还有法家思想指导,但西汉呢,压根就没有,恢复黄老学说也仅仅是适应西汉开国初年,让各级官僚机构不去扰民,徒耗民力的消极恢复方法,但对于经历文景之治后,希望有所作为的汉武帝时期,黄老学说已经不适宜了。

无为要转化为有所作为,当然不可能是凭借着黄老学说里头讲述的什么无为可无所不为,对汉武帝而言,这样的说法纯属扯淡。

这时候,董仲舒献上来的儒家学说让汉武帝眼睛一亮,因为儒家学说的社会框架体系正好补足了郡县制度的指导思想不足的部分,行政体系加上指导思想,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汉武帝怎能不趋之若鹜,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然咯,儒家学说也不是说当时就很完美,因为它还需要与封建王朝进行磨合,譬如王莽的篡位,就是凭借儒学忽悠得汉家天子傻乎乎地把皇帝位禅让给他,这应该是儒学的巅峰之作吧,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毕竟人家是要求儒术来为其服务的,并不是让儒术来颠覆权位的。

不过,这也许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毕竟外国的那些神权国家不也是如此嘛,我们只不过是儒权国家,很可惜,王莽没做好,直接被掀翻了,儒学里头有关所谓的君为轻之类的论调就减少了许多色彩,顶多就是用来规劝君王,而不能被用来实践。

这也使得儒术存在瑕疵,始终有一种尴尬和别扭的存在。

但最终儒术还是被君权给驯服了,成为君权统治天下的工具,这一点可以在后来的东汉得到验证。

曹操多厉害,但始终不敢随意篡汉,这是因为他不敢和儒术直接对抗,而是希望和儒术达成某种程度的契合,无奈,他失败了,而其继位者,曹丕直接践踏了儒术,愣是逼迫汉天子禅位,这对儒术而言,此举等同坏了规矩。

当然咯,儒术也有其修复的办法,自然就是再次搬出了君为轻的那种理论来弥合规矩遭到践踏的弊端。

而后,司马家族继续践踏,如此短时间内,儒术连续遭到这般程度的破坏和践踏,导致后来晋朝沦为了儒术的黑暗时代,文人连续陷入迷茫和混乱,转而追求所谓的豁达与避世。

当然咯,最终儒术再次崛起,重新成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

可见,汉武帝当时实现的独尊儒术是很有远见的,根子就是儒术可以成为郡县制的指导思想,可以整合天下人的思想为其集权所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