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政观创始团队中两位联合创始人的论文致谢
文献来源:
杨端程. (2018).新时代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研究——“绩效驱动”还是“文化传承”?.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陆屹洲. (2018). 欧洲极右翼政党崛起的条件与路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杨端程,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政文观止Poliview”团队联合发起人,研究兴趣为民意跨国比较、比较民主转型与威权主义、现代中国国家建设与法治兴起
陆屹洲,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政文观止Poliview”团队联合发起人,研究兴趣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比较政党政治、政治传播
一、
《新时代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研究
——“绩效驱动”还是“文化传承”?》
致谢部分
第三波民主化及其余波尚未褪去,人类的历史却没有像福山当年估计的那般乐观走向了“终结”,反而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牵动着每一位关切之人的内心。在这其中,波云诡谲的世界政治使得经典的现代化与民主化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表现就是绝大多数的转型国家正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来的春意也正在逐渐消融世界政治中的寒冰。这样,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再兴及其推动下的世界秩序重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理解当下中国在巨变大潮中保持的高度稳定?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政体合法性及其强大韧性的来源?抱着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我开始了我的硕士论文写作之旅。
出于对这一选题的高度兴趣,我对论文主体部分的写作速度很快,在2017年9月底就已经基本完成,后来分别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理解新政治:中国与世界”博士生学术论坛和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主办的“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第七届比较政治学论坛上作了交流讨论,期间得到了很多评审专家的中肯意见,但是带着这些意见并将主体部分扩展为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则着实跨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
全文的初稿完成于今年的3月中旬,那正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本觉得可以暂时搁笔而稍作放松,可惜的是自己随后便发现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上的严重谬误,模型不稳健,以至于当初的假设检验近乎都不能成立,一度感到沮丧、失望与惶恐,甚至难以坚持,想要放弃。但好在我有幸得到了诸位师长的鼓励,于是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头开始,直到五月中旬才重新完成近乎推倒重来的论文初稿。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每天都将自己固定在寝室—教室—食堂间的“三点一线”上,过着机械般单调乏味的生活,错过了中关村大街59号院外的美景,但换来了论文顺利通过的结果,现在回想起来也有“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在论文定稿之际,自己无法再装作将自身置之度外,平常沉稳持重的姿态。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导师杨光斌教授。无论是在论文选题还是在后续的写作以及修改过程中,杨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不仅如此,他还慷慨地用他的课题经费支持我的研究,使我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后顾之忧。除此之外,杨老师对时事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宽厚谦和的长者风范不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更给我树立起了榜样,我愿意继续跟随杨老师探索政治世界的运行逻辑。
其次,我要感谢的是韩冬临副教授。这是我在正式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首次尝试用统计方法去解释中国政治现象,但由于自己一直是自学社会科学统计学和相关操作软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更非“科班出身”,因此真正将书本中的原理应用到实操层面又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韩老师是定量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每当我去请教韩老师时总是能得到他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与他的合作研究也很愉快,使我坚定了继续用量化方法来从事后续研究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衡讲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的季程远博士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陈波博士三位师兄同样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在处理数据中的疑惑,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层面的困难。此外,王衡和季程远两位师兄还对我的初稿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议,提醒我改正,使得我的论文不至于“孱弱”到一击就倒的地步。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的李连江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孟天广副教授和苏毓淞副教授等几位老师经常拨冗对我在统计方法上的学习困惑进行答疑,并给出了良多宝贵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对此我都感念在心。
再者,我要感谢我的本科导师马雪松教授。六年前我考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最早恢复政治学研究的重镇——吉林大学,无论是我从冰天雪地的关外打开探索政治世界的大门,还是在两年前选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做进一步的求学和深造,都得益于马老师的无私指导和鼎力支持。毫不意外,我的硕士论文同样得到了他的中肯建议,大到选题立意、小到遣词造句和标点格式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了他的耐心与热忱。马老师的意见使我能更好地润色文章,也能更为自如地回答来自答辩委员的提问。除此之外,马老师为人处事的品格和治学科研的态度都堪称青年学者中的楷模,我和他更是建立起了亦师亦友般的联系。虽然现在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与他有所分野,但是马老师对我个人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和持久长远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赵丽副编审、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的付志伟经理、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曾敬涵高级讲师以及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叶晓迪学兄在参考文献上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与便利,使我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海内外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佳作,在此特向他们四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家人永远是我最需要感念、感恩的对象,我将用一生来回报长辈们的恩情,我愿将此文献给他们。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已年逾古稀,但是对我的学习生活十分关注并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父母属于最普通的社会阶层中的那群人,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为子女操劳;而姑父姑母、叔叔婶婶和阿姨也同样给了我无私的支持与关怀。长辈们为我在外求学竭尽了全力,使我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周光辉教授、景跃进教授、李路曲教授、林红教授、孙龙副教授和乔梁讲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均给予了若干指点和帮助,在此向几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台湾大学胡佛院士和朱云汉院士领衔的亚洲晴雨表调查团队、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团队以及世界价值观调查团队,他们对我申请调查数据的有范围地授权使用不仅便利了我这一年来的学习研究,更使我懂得了提供学术公共产品虽然费时费力,但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
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答辩委员和论文评审专家,他们分别是马得勇教授、牛彤副教授、刁大明副教授和欧树军副教授,几位老师一一指出了我论文中的不足,使我在后续的修改完善中更加有的放矢。
此外,由衷感谢和我一起创办微信公众号“政文观止Poliview”的几位同仁,他们分别是秦汉元、贺竞超、释启鹏、陆屹洲、赵德昊以及何家丞。尽管在这一年里,他们有的位于幽燕关左,有的处于江表三吴,有的在渭滨下放,有的还在三韩访学,在时空上相距甚远,但是大家为了共同的学术理想而凝聚在一起,戮力同心,先后推出了一些在学术圈内小有名气的作品,而后来刘文超、廖福崇、吴温泉、骆岭楠和张剑波的加入更使得我们的团队如虎添翼,使我们朝着打造国内比较政治学研究青年平台的目标更进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也逐渐得到了海内外多名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唐文方教授、耿曙研究员、汪仕凯教授、高春芽教授、张飞岸副教授、张长东副教授、林雪霏副教授、赫泉玲副教授、陈超助理教授、黄晨讲师、黄宗昊讲师、陈玮讲师、吴心喆讲师以及胡悦博士等师长的鼓励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地去做好从事提供学术公共产品的工作。
陈兆源、王薪喜、李名蔚、芮轶群、汪佳豪、林世星、姚震宇、郭晓畅、林子凎以及康曦等诸多好友的关心与帮助强化了特定“社会资本”的凝结作用,使它不仅能增进友谊,更能在最大程度上增添我平日枯燥的科研中的乐趣。
7月将近,我即将告别硕士阶段的学习,开启新一轮的学术旅程。在未来的求索中,虽然有千难万阻,我也将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对学术研究、对现实生活有更多关怀的人。
二、
《欧洲极右翼政党崛起的条件与路径研究》致谢部分
一般而言,论文致谢的第一部分都是作者对于自己艰苦求学和潜心写作的冗长追忆。但为了把篇幅留给需要感谢的各位,笔者在此简单说明,在两年的学习生活和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感谢邱静副教授。作为我的导师,她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了我充分的关怀与指导。从研究生入学之日起,邱老师就注重激发我的学术兴趣,同时给予我宝贵的自由空间。事实上,邱老师的学生们似乎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旨趣和研究方法,正是邱老师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才让我们能够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在学术指导之外,邱老师还时常关心我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为我各方面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当然,也要感谢邱老师对我中肯而深刻的批评,譬如做研究不能急功近利、重视材料而不是迷信方法等等,这些我必将铭记于心。
感谢马得勇教授。得益于人民大学硕博连读制度,我在硕士二年级就能以准博士的身份跟随未来博导马老师开展学习和研究训练,这段经历为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老师的博学、勤奋、细心和高产都让我由衷钦佩,而他对生命的体悟、对现实的关怀和对运动的热爱更是让我心生崇敬。特别感谢马老师通过合作写作的方式来指导我的学术训练,这让在学术门外徘徊许久的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说来惭愧,我似乎很少能完成马老师要求的“一天读十个小时文献”的任务,而本人的粗心和固执也让马老师徒增了不少麻烦。在博士学习阶段,本人一定以勤补拙,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研究政治世界,不辜负马老师的信任。
感谢学校、学院提供的良好环境,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行政、教辅老师。感谢杨光斌教授、陈岳教授的指点和帮助,感谢周淑真教授引领我进入政党学研究的世界,感谢韩冬临副教授、孙龙副教授对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的讲授,感谢王续添教授、黄嘉树教授、张广生教授、王英津教授、牛彤副教授、任锋副教授、欧树军副教授、程农副教授、陈华文副教授、乔梁讲师、唐海华讲师以及郑云天讲师的精彩课程,感谢论文评阅老师和答辩组的认真阅读和宝贵建议。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对我的课外指导和生活关照。感谢李凡老师、刘禹希老师和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国交科、学校图书馆、财务处、国交处各位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和不厌其烦的帮助。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为我提供实习机会。
感谢其他高校院系和学术机构为我提供的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机会,它们包括但不限于我母校华东政法大学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感谢我的所有同学。感谢释启鹏师兄,毫无疑问,他是国内年轻一代QCA技术和定性与多元研究方法的领跑者。与此同时,他也是我的第一位合作者和非常尊重的政治学人。作为“两种传承”的合流,我真诚地期盼能够和他进行更多的合作探索,为当代中国政治科学的科学化做出些许的贡献。感谢杨端程同学,我们一起学习研究方法、一起参会讨论、一起洗数据跑回归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感谢我的室友曹文邦、钟为民、宛言,我们一起度过了和谐、美好、欢乐的宿舍时光。感谢曹文邦对论文的评价,虽然他认为本文毫无新意(而我也认为他的论文乏善可陈)。感谢郑海琦在研究设计方面的讨论,感谢郑一鸣在召唤师峡谷的精彩表现,感谢许小成对初稿的阅读和评价,感谢王烨同学对本人研究思维的启发。感谢我的同门赵勇,我们时常相互鼓励。感谢邱老师和马老师的其他学生,和他们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班委会成员的认真工作。感谢“政文观止Poliview”公共学术平台,感谢“政治传播与政治心理”读书会,感谢“政治科学前沿与方法” 工作坊和“历史制度主义”工作坊。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以及他们对于我追寻梦想的全力支持。在本文初稿草就的冬天,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本命年。每每想到自己即将“奔三”却不能分担家庭压力,勤俭节约才能勉强经济独立,都不禁自嘲无能,又分外自责。感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所有长辈的关心和疼爱。感谢哥哥、姐姐以及妹妹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帮助,如今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在行政和商业领域做出了可喜的成绩,而我却还像巨婴一样期盼着过年红包,实在是惭愧万分。感谢我的小侄女和小外甥,尤其感谢他们的萌照,他们都是人间的小天使。在此,我忠心祈盼所有家人都能健康幸福。
感谢的我女友。研究成果难以转化、靠国家补贴过日、无房无车无存款无户口、头发日渐稀疏的文科准博士无疑是当代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之一,但她从来没有对我失去信心。她的开朗和单纯为我单调刻板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如今,她为了我离开温暖湿润的家乡北上工作,我们也终于结束了相隔山海的岁月。在此祝愿她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走上人生巅峰。
最后,感谢这个最好的时代。感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共享信息的提供者,这让我能高效、便捷地获取网络资源。感谢本领域的前辈学者和国内外各类学术共同体,他们毫无保留的分享让我以极少的成本掌握了经典理论和前沿方法。其中,特别感谢感谢查尔斯·拉金先生创造并积极推广了QCA方法,感谢卡斯·穆德先生对极右翼政党研究的卓越贡献。感谢现实政治世界中争相活跃的政治家和政治组织,他们多样化的政治行为和后果使得本文的科学研究成为了可能。感谢瑞典民主党新闻官Yasmine女士耐心解答了我的问题并为我提供了一手资料。
(本文作者 杨端程 陆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