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牛肉界的混世魔王,藏在乡村集市里,一年消耗500头土黄牛
小街子的羊肉八公里的烧鸡,回隆的牛汤锅大河的乌猪脚,被称为富源的四大美食;在云南特别是曲靖地区基本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在这个盛产煤炭资源的地方,曾一度被誉为“煤老板之乡”,在云南富豪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外界人只知道这里的煤矿和煤老板,且忽略了这里的省级美食。民间有种“曲靖牛肉出富源,回隆牛肉甲云南”之说。为什么回隆牛肉能遍布云南的大街小巷,号称云南第一牛汤锅?跟着我去一探究竟。
一个营上朋友简单介绍了几家后,最终敲定了富源营上一家他从小吃到大的麻辣牛汤锅。
早上9点出发,经过高速,差不多1个小时到达乌猪之乡大河镇;再迎着普拉多镇营上方向出发。
在逶迤起伏的乡道上沿途经过几个美丽的半山村庄,大概40分钟就能到达营上镇。至于朋友为什么要把营上镇说成“普拉多镇”,我表示一脸懵逼。
乡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枢纽,对经济文化的交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镇上杂乱无章的建筑和纵横交错的电线混搭在一起,视觉上竟然没有引起半点的不适,这种景象反而把曲靖乡镇独有的“土逸”风完美的展现出来。
最近被停产涨价炒的沸沸扬扬的普拉多,据说是煤老板们最喜欢的坐骑,在营上随时可见、到处可观;足以见得营上煤矿之多造就了“普拉多如狗满地走”的盛况。
好人喜欢把营上镇说成“普拉多镇”,今天恍然大悟。
朋友带着我们很快来到了他从小吃到大的这家牛菜馆,就藏在这个乡村集市里。
这位长着韩版脸的大姐便是牛菜馆的执行总裁,富源回隆人。据她所讲,她家的牛肉馆开了28年之久,选用本地4-5岁的土黄牛,平均每天要宰一个半,一年消耗近500头,被称为曲靖牛肉界的混世魔王。
闲聊之余,得知了从富源到曲靖乃至云南,出名的牛肉馆一半都是富源回隆人所开,相互之间基本认识。
老远就能看到今天刚宰了牛,钢架上的牛已经骨肉分离;除去腌制牛干巴和留下一部分备用黄焖的生肉外,其余的牛肉和牛大骨直接一锅煮,以此来保证老汤味道的浓郁厚重。
单论牛干巴,每年都要腌制5、6吨,制作过程极其讲究,除腌制工序复杂外,对气候温度的掌控也同等重要;腌制佐料除花椒外,其余的根本不知道。
肉中水分室外被晾干一半后,需挂室内阴凉透风处,这样既避免了牛肉被晒的太干嚼不动,也能避免太软影响到口感。
走进店里能看到筲箕里煮好已经冷却的牛肉,冷却这一步至关重要,冷却淋干汤汁后的牛肉翻炒时更容易吸取锅底麻辣味,当然最主要是店家讲良心,淋干汤汁后的牛肉能多称一点。
麻辣汤锅首推牛腱肉,这个部位是牛身上最好吃的部位之一。
老板一直坚持诚信为本、看称吃肉的原则,这种最简单的买卖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实属不可多见;不搞缺斤少两、饥饿营销这些欺骗顾客的小手段;每一波客人的到来,老板都会建议能吃半斤称四两,五个人来别点六个人的量,不够了再加,不会因为赚钱造成不必要浪费的同时还给顾客带来不好的用餐体验。
冷却淋干后的牛肉在麻辣锅底中不断翻炒,待充分吸收了锅底的麻辣味后,加入原汤再次烹煮。
在充分吸收麻辣味的牛肉汤汁后,味道和口感已经达到了巅峰。
先整上一块,入口的第一感觉就是厚实,其次是经络带来的弹牙,饱含麻辣汤汁的腱子肉,层次分明,这是对味蕾的一种正确打开方式。
除了做锅底外,腱子肉做凉片是不二选择,纹路清晰、筋肉相连、肥瘦相间,蘸上秘制的蘸水,牛肉醇香和油辣椒的香碰撞在一起,嚼上一口,精神抖擞。
最费米饭的当属这锅麻辣牛高汤,一碗饭两勺汤三分钟扒完,吃得人异常的满足。
这里根本没什么饭点可言,更没有什么固定群体,有几公里开车专门来吃的老板,也有才下班的一线工人;从早到晚,不管几点,光顾的人络绎不绝,不管在店里吃还是买了带走,这顿牛肉能让他们满足和幸福。
美美的吃上一顿牛肉,终于明白为什么回隆称得上云南第一牛汤锅?首先,地方牛汤锅餐饮文化盛行;其次,对食材的选取比较苛刻,细节做法上比较讲究;最后,大多数回隆人坚持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正是坚持了这些基本简单的操作,才促成了在整个曲靖以“回隆”二字命名的牛菜馆、牛肉馆和牛汤锅不低于3000家,在整个云南将近8000家,行内称为“回隆品牌系”。可见回隆在餐饮界的影响之深和扩散之广。
在哪: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国税务对面(马福进清真牛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