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24首简易小品-16 悲伤的故事
▼
又是一首原苏联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为小孩子写的作品,选自他的作品39号,《24首简易小品》第16首。
之前写过第13首 ☞ 卡巴列夫斯基:24首简易小品-13 华尔兹
不过这套作品里,最出名的应该是第20首《小丑》,《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里有的。
这首《悲伤的故事》速度是Andante,行板,旋律带点不太过分的伤感。
作品虽然短小,也很简单,不过它的音乐内涵还是挺有特点的,比如调性:
上面乐谱可以看到,前4小节都是很明显A小调的,但是在第5小节开始,就转向E小调了。
弹这个曲子的小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调性的转变,没关系,让他们能感觉到这种情感的细微变化就好。
▼
作品是ABA'的三段结构,一开始A段的旋律在左手,我们看看乐谱,右手的力度是pp,而左手是p,这意味着:双手所弹的力度不能一样。
这才是作品最具有锻炼性的地方,也是它的练习点。
学生一开始可能很难做到不同力度的控制,我会先让学生把两个音按照力度标示,先分开来弹:
等熟练以后,能做到控制了,再以不同的力度一起弹下去:
另外还要注意的地方是,虽然作品是3/4拍,但是演奏时:
千万不要数拍子!
千万不要数拍子!!
千万不要数拍子!!!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左手是一个长乐句,整个句子就一条连线,换言之是不能断开的,要以乐句为单位,勾勒出一个长线条气息的乐句。
如果数拍子唱的话:
la-si-do-si,二,do-la-si-do-si,二,la……
这样就会把句子的旋律感完全破坏了,所以千万不要数拍子!
右手是两小节一个连线,注意后的一个音,看清楚,是附点二分音符,一定要弹够时值,手指别太早松开啦!
▼
作品的标题叫The Sad Story,悲伤的故事,但卡巴列夫斯基到底想讲一个什么样的伤感故事,sorry,这个我真不知道了……
古代的民间音乐里,有很多盲艺人是以唱诗为生的,他们拿着乐器伴奏,然后吟唱着一首又一首古老的诗歌,比如著名的《河…荷马史诗》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嗯,就是这样边弹边唱……
卡巴列夫斯基这首《悲伤的故事》,总让我想到这种古老的民间吟唱艺人。
左手的旋律,恰好是男中音的音区,而且音域很狭窄,旋律性也不算很强,更像是盲诗人的吟诵调;而右手每小节只有一个简单的音符点缀着,则仿佛是他们手中弓弦乐器单调的伴奏。
▼
中间B段从第9小节开始,音乐织体改变了,作曲家在这里,需要学生把握的是两个东西:
1. 十三度(转位后六度)音程的音响效果;
2. 连续的前长后短顺分节奏。
第17小节开始的A'段是变化再现,左手的吟唱旋律没变,但右手的伴奏有所变化了,我觉得这里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下图用红圈圈出来的四分音符,恰好是每条连线的最后一个音符。
小孩子很容易弹不够时值,甚至把它弹成跳音的,手指在琴键上一触即走,像他娘的被开水烫了一样!
跳什么跳啊,人家这个旋律很悲伤的好不,弹够时值啊,而且要弹得轻一点!
▼
作品的难度大致1-2级之间,用来锻炼触键与音色都是很好的!
加了个油~
其它推荐deep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