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金: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4601期


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1972年秋的开学季,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小学堂。
招我并教我的王老师,初中毕业,当时还不到30岁,就是一女二子的父亲了。王老师1.75米左右的个头,面庞清瘦,鼻梁高挑,大眼浓眉,很是帅气。他是我们的全课程老师,教我们语文、算数、常识、体育、音乐等。
我们一年级共12名同学,和二年级的近20名同学,在一个教室上课。王老师一堂课要教两个年级的课程,他虽初为人师,但能应付自如。有人觉得混合年级在一起上课,会互相干扰,我倒觉得,听听高年级的课程很有意思。
对课堂瞌睡、听写不会、课文不背、作业不写、答题不对的学生,王老师从来不客气,除粉笔头打,黑板擦砸,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拧耳朵,不是拧着站起来,就是拧着牵出教室,有的耳朵被拧肿了,有的被拧得裂开了口子,多数家长支持老师对学生严厉,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不听说就使劲砸”。但有时也有例外,记得一个夏天的中午,一个比我高三个年级的学生欺负我,我东躲西闪摆脱不了他,被从南校门进来的王老师撞见了,不由分说,王老师拎起那学生的一只胳膊,抡着他转圈,抡得双脚离地,后用巴掌搧其后背,打得他鬼哭狼嚎,不巧被他姐姐听到了,跑到了学校对王老师撒泼……老师为我受了辱骂,我是既害怕,又惭愧。
王老师有一个心爱之物——是一支拧帽的金星钢笔,不知是他父辈传下来的,还是他上学时买的,到我家给我报名时就用的这支钢笔。后来他去邻村教书了,再后来赶上落实政策,他转成公办教师,又干了十年。去年,我听说他得了急病去世了,不到七十的年纪,确实让人惋惜。
我们二年级,是王校长教的,他比王老师岁数大,教龄长,板书写得很自如,他为人和蔼可亲,还经常开玩笑,同学们上他的课都很放松。王校长知识渊博,虽然学历不高,但通过培训、自学、读书、看报,(我们学校订阅大众日报、参考消息)当属我村最有学问的人。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孔子杀少正卯》,还给我们讲《艾子》的故事,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面。
王校长最早一批转成了公办,2000年退休时每月能拿680元钱,这在家乡,就算高收入了,村民们都羡慕不已,都说:“王老师一个月680元,风雨无阻”。人有旦夕祸福,他在60多岁的年纪上,因脑出血导致瘫痪,70出头就作古了。
先前回家过年时,都到老师家里去坐坐,如今两位启蒙老师先后去世,让人感叹世事沧桑,我只能在心底里默默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2019.03.10
作者简介
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0)

相关推荐

  • 长路漫漫,感谢老师的身影,伴在记忆里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川北山区. 秦岭山系,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岐山之侧. 那里的山不高,但多,一座连着一座,青翠.挺拔,像年轻的人们手牵着手,跳着欢快的舞. 十七年前,我走出大山,来到宁波这座大都市. ...

  • 当代小作家‖【润物细无声】◆刘若馨

    作者简介   我是张寨镇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刘若馨,喜欢读书.写作,热爱生活,也热爱身边的一切事物.愿如早晨初生的太阳般永远朝气蓬勃,憧憬明天. 润物细无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活中总有一 ...

  • 【我们眼里的好老师22】刘义勋:追忆我的启蒙恩师阳勋华

    追忆我的启蒙恩师阳勋华 刘义勋 五十多年前,在我家的后山坡上,曾经有过一所学校--铜鼓小学.学校隔年招生,只有两个班级,两个教师.它或许是全世界最简陋的小学,却是全村毫无争议的"最高学府&q ...

  • 古蔺皇华,家乡记忆

    家乡记忆 古蔺皇华 作者 陈秀章 01 我的启蒙老师   和煦的微风吹拂着弧尾椰子树.槟榔树.老人葵等.在舒爽的凉风伴鸣中回忆起了我的启蒙老师--宛老师! 我的家在乌蒙山脉深处的一个小村落里,离我老家 ...

  • 魏瑞金:自给自足---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9803期] 自给自足---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六十年代前,农村仍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种粮自己吃,秸秆当柴烧,缫丝织稠,纺线织布,榨油炒菜,几乎达到"百物不用买, ...

  • 魏瑞金:勤工俭学---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8603期] 勤工俭学---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到校学习这个主业外,就是参加各类特长班.他们从不为花钱操心,平常父母都给零花钱,再加上压岁钱.生日礼金等,只要家庭 ...

  • 魏瑞金:荡秋千---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5601期] 荡秋千---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秋千,原本是为了采果食.捕猎物,双手揪着藤条跃迁峡谷的用具,后来这个词语经过了几次变迁:揪迁→秋迁→秋千.  古书中有"北方 ...

  • 魏瑞金:肥料---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4002期] 肥料---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有句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使粪,等于瞎胡混".可见肥料在作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1954年,毛主席总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十二 家乡的菜园子》

    [总第039601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十二  家乡的菜园子 作者:魏瑞金         刚记事的时候,我家老房子东边,沿着水沟的边缘,砌了个半圆形的菜园子.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沟堰边种着几丛棉槐.剩余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3 大队部的老于》

    [总第049202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3 大队部的老于 作者:魏瑞金 老于是我们村里不可或缺的人.他个子不高,面白而清瘦,为人中庸不刚烈,讲话慢条斯理,若穿个长衫,中分一下头发,再拎个小书箱,打扮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2 泥垛子》

    [总第045301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2 泥垛子    作者:魏瑞金 "泥垛子"是何物,是墙垛子? 不是家乡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它就是用泥箍的一种自制烟花,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灯节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1 生产队里吊粉皮》

    [总第043603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1 生产队里吊粉皮 作者:魏瑞金 人民公社时代,家乡的岭地上,基本全都种着地瓜.主要是地瓜产量高,那时先顾吃饱,一切为了填饱肚子.再者种地瓜也好储存,既可以窖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20 开心锣鼓》

    [总第043002] 模糊的记忆系列20 开心锣鼓 作者:魏瑞金 村里原来有一套锣鼓家什,有鼓.板.大锣.手锣.大镲.中镲.小镲等等,不知是何时置办的,现在已无从考究了. 这套锣鼓家什,在改革开放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