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社交:逃不开荷尔蒙?
那篇文章我们以Soul、陌陌为例,讨论了当前陌生人社交的基础和它们可能面对的一些问题。当时,我们以为读者会讨论关于陌陌、Soul或者其他主流陌生人社交软件的使用体验。
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公众号后台读者给我们写下的第一个留言却是向我们推荐另一款名气不那么大的陌生人社交应用——「鲱鱼罐头」。
出于好奇,我们特地下载了这款产品。但使用了之后却发现,这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陌生人社交产品,甚至于它和主流的陌生人社交需求还有些格格不入。
按人们对于陌生人社交的常规思路来说,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社交限制,感受到生活中的孤独,才会有在网络上建立社交关系的欲望。而这也是陌陌、Soul、探探等系列产品能够在微信、QQ等社交巨头存在的情况下,仍然迅速成长的原因。
但与这种主打强关系建立的陌生人社交不同,「鲱鱼罐头」却并不强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显然是一种不符合逻辑的行为。
但恰恰是这样一款产品,在我们仔细了解之后却惊讶的发现,无论是在知乎、B站、抖音、小红书还是在其他类似的社区平台上,这款产品居然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评价。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否说明当代年轻人对于社交,或者说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并不如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又究竟需要怎样的社交呢?他们又是否存在一种特别潜在的需求还未被人们所发现呢?
作者 / 指北BB组 大浅
编辑 / 蒲凡
提起现在年轻人的社交现状,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在微信QQ这样的熟人社交产品之外,陌生人社交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新宠。
这里面像主打陌生人交友的陌陌和探探,主打语音交友的Soul、音遇;亦或者定位在年轻人潮流兴趣平台的积目和主打高校交友的常青藤网恋等等。
其中,虽然也有些社交软件在宣传自身定位的时候并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陌生人社交,转而称自己是基于兴趣和认同的年轻人社交元宇宙,并为此做出了诸如捏脸、心理测试、数据匹配等功能。
但在我们看来,软件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定义用户的需求。即当用户抱着绝对的交友目的进入这个应用的时候,强荷尔蒙式的社交方式就已经注定,而那些前置的心理测试、数据匹配等功能,也只会成为一种为平台提供伪装的鸡肋。
而之所以会这样,原因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交焦虑。
这种焦虑,一方面体现在当前年轻人因为996、生活环境等原因,没有太多的社交时间和社交圈子。另一方面,这种焦虑也体现在许多年轻人因为社恐、对性格外貌的不自信等原因自己给自己堆砌的社交壁垒。
所以对于现在的绝大部分有交友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如何打破这种社交壁垒、让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去认识更多的人就成了陌生人社交的主要目标。
因此我们会发现,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陌生人社交软件,无论是摇一摇、左滑右滑、还是声音交友,本质上要解决的,都是给有交友需求的用户提供一个在熟人社交之外(为了打破圈子的限制),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社交场所。
而市场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通过陌生人社交应用,人与人之间能够更自由的展示自己想要展示的一面。有一块屏幕的阻隔,人们能够摆脱社恐、焦虑;摆脱因社会环境和自身缺陷带来的自卑。
但另一方面,这种建立在虚拟网络上的交友方式也难以避免的带有一种虚假性,即你无法判断屏幕背后的人是否真实。
也因为这种原因,现在的陌生人社交环境变得十分嘈杂。每一个身处陌生人社交场中的人都似乎带有极为强烈的功利性。约会、相亲、交友...一聊天就索要照片,还没有认真聊上几分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入线下约会的环节。
在这样的趋势下,现在的陌生人社交节奏都变得很快,所有的主流APP都在想尽办法简化社交流程,推动用户更主动;相互送礼,线下约会,最后让每个人都在这种节奏中“迫不及待”。
但,这种现状真的是年轻人所需要的吗?答案或许也需要讨论。这就像在汽车发明之前,人们的需求只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一样,陌生人社交也是如此。
所以,打破社交圈层,与陌生人建立新的社交联系虽然的确是现在年轻人的需求,但按照最强烈的需求导向产出的产品,就一定能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社交需要吗?这其实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交?这个问题从当前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活跃习惯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例如,如果我们问现在的年轻人最愿意在什么样的互联网平台上聚集,很多人可能会理所当然的回答B站、抖音,或者知乎。
事实上也是如此,据B站2月份发布2020年4季度财报显示,B站月活跃用户达到2.02亿,即每两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B站用户。同样的,巨量引擎在2020年2月发布的抖音用户画像也显示,无论男女、无论高地线城市,年轻人的用户偏好度都会更高。
B站和抖音,本质上都是一个内容平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B站、抖音,他们在这样的内容平台上学习、消费、娱乐,他们在追逐自己喜欢的内容的同时,也在向外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这样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社恐、可能会嫌弃社交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具有十分真实且充沛的表达欲望。
所以,对于陌生人社交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许真的囿于有限的社交空间和社交时间,他们也可能真的孤独,并迫切的需要寻找安慰。但这种安慰和需求绝对不仅仅只是转化为一种对陌生人关系的渴求,也不仅仅是一种基于荷尔蒙的冲动。
例如,我们会发现在2020年6月重新“复活”的即刻,即使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蓬勃的市场需求,他们仍然没有开通用户之间的私信功能。如今在即刻,用户与用户之间最亲密的关系仍然只是互相关注,而如果要进一步交流,则只能通过回帖的方式完成。
同样回避亲密关系建立的,还有成立于2011年,由A站演变出来的匿名社区A岛。在这个网站上,用户与用户之间相互匿名,网友除了互相关注和回帖之外,同样也无法再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显然,这样的产品并不具备产生陌生人社交的基础。甚至相比于产品已经十分成熟的即刻,A岛这个由用户自发组建的社区无论从UI、交互还是从其他各种方面来说,都显得尤为简陋。
但即便如此,我们每天还是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用户在上面络绎不绝的发帖、回帖,他们一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又一边为别人的故事点赞。
相同的,在我们之前关于Soul的了解中也同样发现了这种问题,许多Soul用户并不会真的在Soul上面交友,他们只是将Soul当做一个陌生人的“朋友圈”。这里远离了家长、朋友和同事,能够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小情绪,也能看到许多不一样的生活。
所以或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所谓的陌生人社交,除了在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建立亲密联系之外,可能还代表一种更轻松的,能够获得别人认可的对外表达方式。而至于这个人是谁,他在哪里,我们是否认识,并不重要。
这种态度,显然也是现在年轻人的“佛系”在社交方面的表现。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大概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鲱鱼罐头」能够在陌生人社交产品中获得一致好评。因为本质上,现在的年轻人需要的不止是一个新的陌生人社交应用,他们还需要一个新的、能够表达独特自我的陌生人社区。
回到「鲱鱼罐头」的发展路径,他们也正是靠着“让年轻人自由表达”这种独特的发展路径出现在广大年轻消费者面前的。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现在的年轻人拥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且他们也迫切的想要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恰巧的是,「鲱鱼罐头」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鲱鱼罐头」还只是一个名叫「薛定饿了么」用卡通绘画制作脑洞视频的B站UP主。因为脑洞有趣,绘画可爱,「薛定饿了么」很快被越来越多的B站用户所熟知。关注「薛定饿了么」的粉丝通常会在评论区开更大的脑洞,甚至进行激烈的辩论——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鲱鱼罐头」社区最早的一批种子用户。
源自于粉丝旺盛的表达欲望,早期「鲱鱼罐头」的产品设计目标很明确,他们希望打造一个用户只需要输入想法,系统就能自动完成配图、排版的工具。
因为无论是B站、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还是知乎这样的文字平台,创作内容、表达想法的门槛(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很高。而即使看起来没有什么门槛的朋友圈,用户也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配图,但当配图找到了,我们回过头来可能又忘记了自己原来想表达什么。
随想、随用、随时表达是「鲱鱼罐头」的特点。许多「鲱鱼罐头」的用户也表示:“用了「鲱鱼罐头」之后,只需要输入想法,平台就能够自动匹配有趣的图片和排版,甚至还能根据不同的内容形成不同风格。”
如今,随着产品不断迭代,现在的「鲱鱼罐头」还加入了变声配音、配乐 、甚至导出短视频等功能。围绕年轻一代的创作习惯和表达需求,「鲱鱼罐头」正在将UGC体验做到极致,但在我们看来,这或许并不是「鲱鱼罐头」在年轻人之中流行起来的最大原因。
真正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是「鲱鱼罐头」的社区——“广场”。
从具有一定思考性的脑洞内容,到莫名其妙的冷知识和诡异梦境,从关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日常吐槽,到学习、人生、情感和社恐的纠结,由优质及多元的内容而衍生出的社区氛围,让「鲱鱼罐头」成为年轻人释放自我和对外交流的最佳场所。
区别于朋友圈,「鲱鱼罐头」没有熟人社交的束缚,能够让表达更自由,能够在朋友圈发的内容,可以发在「鲱鱼罐头」;不能发在朋友圈的内容,也能够发在「鲱鱼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