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圈仁爱济世(2)

现在的学弟学妹在填志愿时会问:医学和教育哪个专业好。

开埠前后教会在医疗和学习方面的成就,让上海提升为全国之首是功不可没。

最怀念的高中时期,除了向明就是格致了。原因是每个周末我都会去那里上物理课,虽然市里的物理拿过一等奖。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以后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读交互设计时,跟得上计算机的课程要求。

格致的前身是英国人麦都思创立的格致书院。

基督教传教士随父来沪后,担任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的翻译。后担任上海领事,旧英租界马路名称制定里有着他的身影。抵沪前曾先后在香港圣保罗书院、北京同文馆等地任职,受雇江南制造局,担任翻译馆译员等。

“凡各种传教之书,断不可入馆”1876年,格致书院在麦华陀等人的推动下开学。作为一名传教士在对待格致的教学方向上,力主西方科学而并非传教,在他的主持下还创刊过近代中国最早的科普读物之一《格致汇编》。

1914年格致书院划归工部局改名为“华童公学”,后再次更名为“工部局格致公学”。格致屡易校址,中学部曾先后借四川路青年会大楼、克能海路(现康乐路)华童公学、外滩15号中央银行等地上课。后再次先后改名为“上海特别市市立格致中学”与“上海市市立格致中学”。

1949年后格致更名为上海市格致中学至今,校史馆中珍藏李鸿章为格致的题字。

图片为校门口假山上的题字。有人说是某名人写给格致中学教书的老师一封信,题字是从这信封上提取下来的笔迹,运用到假山上面的。

格致中学校史摘录:

1872年《学林西报》倡议在上海租界内设立一家华人阅览室,以增加华人对西方科技的了解。

李鸿章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都思及傅兰雅,得到各处捐款千余两联合创办,清同治十三年筹建光绪二年建成,李鸿章亲题院匾。

傅兰雅英国人,长期在江南制造局任翻译。其理想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写得很清楚: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一生翻译了大量科学、技术书籍,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兰雅住持下1886年推行考课,季考从1886年至1894年,一年4次;特课开始于1889年止于1893年。考课不同于当时的科举考试,考题紧扣西学传播和时事国事,在社会上独具一格,青年踊跃参加影响巨大。

PS:麦家圈斜桥弄巨厦

第一次知道公慧医院是在张园拍照时,看到墙外有一栋非常漂亮的老房子。绕到正门看一栋规模宏大的花园洋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坊间叫它为斜桥弄巨厦。

1932年邬达克为富家吴氏家族所设计。

斜桥弄巨厦房屋共有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缓的筒瓦屋面,窗和门廊均为尖拱券形,螺旋形大理石柱子且样式多变。底层门厅是宽大的三跑大楼梯,每层平台处有一半圆形凹龛,暖气片的铸铁盖板和木门都有中国传统纹样。

楼梯东侧落地长窗彩绘玻璃,和邬达克的巨鹿路爱神花园如出一辙。

解放以后收归国有,为上海市总工会下属公惠医院的所在地。地址:石门一路315弄6号。

图片为网络上只要出现斜桥弄巨厦几个字,基本都有我的照片。

PS2:《麦家圈是老城厢吗?》

2021年的1月21日黄浦区确诊三例本土新冠疫情病例。

副区长在通报时提到这样一句“这一区域属于老城厢……”。很多人感到非常的困惑,福州路属于老城厢?有人称其为一则乌龙调侃之语。

1845年的前后,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将此前创设于上海县城北门外的墨海书院,迁到了今天昭通路居民区这一带。日后人们将这一片区域称之成麦家圈。

麦家圈地名历史我们知道了,老城厢的地名历史如下:

1912年之前上海县的城墙还存在的时候,原住民称城墙内的地方为“城”,城门外的地方称之为“厢”,城与厢是合在一起的,习惯称其之为老城厢。

上海的城厢是区片地名,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大致范围以1905年成立的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和1909年成立的上海城自治公所管控的区域为准。

一般市民都认为老城厢指的是老南市区,把老黄浦区称为老城厢,不管学术上怎么定义,老百姓是听不懂的也属正常。

前几,年的旧区改造高潮时,媒体把上海东部的南市、黄浦、虹口、杨浦等地区都叫做老城厢就是老城区、旧城区的意思。这不是行政区划名称,也没有太大的过错。

有人说使用规范的地名,麦家圈是无论如何不能划归老城厢的。昭通路居民区是租界、把它说成是老城厢无论如何讲不通的。

也有人认为明、清二朝不管是华界和租界,都是上海的地界,属于上海老城厢的范围之内。麦家圈为上海的老城厢部分,符合地名的定义原则。所以领导的发言内容,在地名上并没有任何的不当之处。

老城厢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是海之根的所在地,它的历史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探索与研究。

图片为网友原创,在此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