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就是一种阅读

朋友对我说,最喜欢跟你一起逛书店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一看见书就滔滔不绝地讲,评价书的选题、装帧、结构,谈书作者的趣事,还能上下左右地联系,很有意思。我哈哈大笑,是的是的,买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阅读的过程。

我别无所长,唯好读书,更爱买书。上中学时,我曾将买书的经历和趣闻写成一篇《买书稗言》,算是个人买书史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那时手头可支配的零花钱极少,想要买啥书,特别困难——现在情况也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对于一些少见的珍本、大型的丛书,仍旧不敢贸然问津。即便忍痛放弃了很多心仪的好书,买书仍然是我平日生活中最大的开销。

说买书就是一种阅读,这一点不假,常买书特别是喜欢淘旧书的朋友们一定赞同我的看法。首先,买书是阅读的延伸,不读书的人不会买书;其次,买任何书都有一个遴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同门类书之间的比对、不同作者相同题材之间的比对、相同书籍不同版本之间的比对等等,都需要你调动诸般知识储备来应对;另外,买旧书若想捡漏,更需要对图书市场和学术动态有所了解,否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书是“漏”、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到它才算是“捡漏”。

如今电子商务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次听一个朋友说他现在买药都得在淘宝网上搞定。虽然有些夸张,但毕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网上交易的便捷度已经大大超过实体店铺。买书也是如此,在网上买书不仅可以轻松地找到一些常见的图书,而且能够比照不同商家货物的质量、品相和价格,以便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进行购买。网购新书往往如此,而网购旧书的优点则绝非仅此,还在于能够搜寻到久觅不得或印量极少的好书。有人说网购风险大,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不仅没有那么可怕,反倒常常是处处可见温情。记得本科毕业前,我在网上看中了一套三本饶宗颐先生的《选堂集林·史林》,是台北明文书局于1982年出版的,此书最能代表饶公的史学成就,且为较少见的台湾版本,不能不叫我这个饶粉“大动食指”。当时这三本书卖家开价850元,好说歹说只能让到800元。我踌躇几日终于咬牙跺脚决定买下,并留言告知卖家邮寄地址,他见地址是高校,便问我是不是学生,当确定我是在读的大学生时,他竟自砍其价:“750元包邮给你!”收到寄来的《选堂集林》,三本书被厚厚的报纸、塑料泡沫和纸盒保护着,崭新如初,真是令我高兴又感动。

要说网络对于我们买书有什么坏处的话,那就是现在很多商家在售书前知道上网去查一查图书的市价了,往往本来贱价出售的书经店主查阅一番后,便被极有底气地漫天要价。但即便如此,买书捡漏的经历也有不少。朋友每每不解,买几本破旧烂书至于这么高兴么?况且你又不会高价出售。我笑而不答。淘书寻宝的乐趣,虽然常常在于低价买得好书,但乐趣又岂仅在于此呢?

我买书的理由和动机很多:有时因为觉得此书必读,有时因为此书中某篇、某章、某段甚至某句见解极精,有时因为服膺此书作者,有时因为此书装帧版本俱佳等等,往往一时心痒便立即拿下。又因为我的爱好与关注的领域极多极广,于是存书便不可救药地愈来愈多,家中和学校宿舍、工作室内到处都堆满了各种门类的书,以致在书桌上写作都感到拥挤逼仄。对于这些书,若想将它们每一本都从头至尾一字一字仔细读过,显然毫无可能,但是我看重的恰恰就在买书前和买书时的这一阶段,这是培养和训练好眼光、好品味、好学养的至佳途径。

想起王峰(汉风)先生好像有本书叫做《买书不读》,虽然我没有读过,但我敢肯定,他一定是个会读书、也懂读书的人。(秦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