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的龙舟竞渡,仪式感到底有多强?

东莞西部水乡地区,自古以来,河港众多、河涌密布,是龙舟竞渡的传统发源地之一。几百年来,一艘艘龙舟在东莞地区纵横的河网里,百舸争流,鼓声、号声、呼声,响彻岭南水域的上空。

摄影 / 郑志波

东莞龙舟竞渡传统

拥有龙舟竞渡的天然地理优势,同时,在古越族人祭祀水神、龙神,祈祷风调雨顺的活动中,东莞逐渐形成了'扒龙舟'的传统习俗。如今,在东莞水乡,龙舟不仅是每年农历五月热闹的民间活动,更发展成了一项竞技运动,水乡的龙舟队,在各类国际龙舟比赛中,经常拔得头筹。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干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唐代张建封这首《竞渡歌》,是对龙舟竞渡最为生动的描述。

在东莞,端午的龙舟盛景已是相传近300年的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三十日,是传统的龙舟月,东莞人会在此时举行一系列与龙舟有关的传统活动,比如,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裹蒸粽、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等。其中最主要的活动便是龙舟竞渡,每年此时,莞邑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过去扒龙舟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龙、游龙、赛龙、收龙等。

祭龙

锣鼓声鞭炮声开始“起龙”。摄影 / 郑家雄

祭龙亦称'起龙',祭拜仪式后,一群壮汉跳入河涌内,在河里先洗龙舟水,继而挖出上一年埋进河底的龙舟,将其'请'出河面,清洗干净,再用船灰执漏、上油,并从宗祠中'请'出供奉的龙舟头和龙舟尾,重新上彩、点睛,再在船头插上龙头,在船尾装上龙尾和青绿的树叶,贴上金花等吉祥物,这便是'起龙'的仪式。

游龙

游龙亦称'下海'。待龙舟维修好,健硕的划艇力士在祭祀仪式后,合力抬龙舟下水,此时全船人员擂起狮鼓,敲响铜锣,合力起桨,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划出河面,沿着村庄的河流划上几圈,然后回到'下海'的地方,将龙舟抬上岸,在阴凉处撑起或悬挂起来,待端午节赛龙舟时再用。

赛龙

龙舟选手在赢得比赛后尽情庆祝。摄影 / 张村城

到了端午节扒龙舟的当天,早晨照例是祭祀仪式,而后各个参赛队伍到达比赛起点,选手们将一艘艘龙舟合力推向深水处,待一声炮响,几十甚至上百艘龙舟犹如离弦的箭,在鼓声锣声的指挥下,在摇旗呐喊的助威声中,奋力向前划去。浆飞浪溅,鼓声、呐喊声、水声,组成了端午扒龙舟最热闹的记忆。

收龙

埋在东江河床,沉睡了 15 年的龙舟。摄影 / 郑家雄

一番龙争虎斗的赛龙夺锦后,进入扒龙舟的尾声,也是扒龙舟仪式的最后一步,'收龙'。比赛结束,夺标的队伍高擎锦标沿着水路绕村一周。此时,村中男女老幼早已齐集在宗祠前或晒谷场上,摆开宴席,待龙舟健儿上岸,便一齐饮宴,俗称'吃龙舟饭'。庆功宴一结束,在村中父老、教头师傅的带领下,龙舟头和龙舟尾被抬入祠中,供奉在佛像前。龙舟则又潜进河涌淤泥之中,通过在水里长期避光保存的方式让龙舟保持坚硬结实,静待来年端午的'重见天日'。

年年岁岁如期而至的龙舟竞渡,让东莞人民在声声呐喊声中感受着生活的蓬勃生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