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镇张屋(风度)村

接下来还是回到古村落。仁化除了石塘镇石塘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之外,其余的古村落主要就是几座广东省级古村落了。第一站是周田镇张屋(风度)村。风度村,唐代中期建村,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村皆为张姓,系唐代岭南名相张九龄后裔,共160户700余人。

首先,大家肯定对这个村庄名字中的“风度”一词会感到一丝好奇吧。原来,这也与张九龄有关。张九龄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也是唐代唯一个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村名因此而来。据资料记载:张氏岭南始祖张君政(张九龄曾祖父),于唐贞观年间由河北范阳来韶州,任别驾,携家迁来韶关曲江。祖父张子胄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后官越州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县)县令。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在当时始兴郡的清化乡、平圃驿一带置立田产,并将其父张子胄葬于清化乡的平圃山,其母葬于浈江与锦江交汇处的仁化江口。其后子孙不断发派、繁衍,日渐壮大,遂成为韶关、曲江、始兴、仁化及岭南张氏的发祥地。考清化乡、平圃驿,古属始兴郡、唐属曲江县;而其核心区平圃,就在今天仁化县周田镇的张屋风度村(建国以前称风度乡)。

其次,这个村子又是百度地图上找不到的。经过仔细查找,爱转牛角尖的本牛还是看出了端倪。在关于风度村风水的描述中,有着这样的词句:风度村东南二公里有座平圃山,子胄公墓悠然安卧山窝之中,墓后的山峦如靠背,左右山梁似扶手,像一张太师椅坐东南,朝西北,俯瞰沃野平川中的风度村:浈江由北而南、灵溪由西向东,夹岸竹篁、澄波碧浪;隔浈江韶石山赤壁丹崖,西北丹霞山群峰拥翠、山水田园风光与“风度绍兴”墓庐、风度古村风水相对益彰。张氏家族对村落风水的精心挑选运作,以及对于耕读文化的极力推崇,无一不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面,关于风度村位置的描写中出现了浈江、灵溪河,而百度地图上这一两河交汇位置的村庄叫周田村。结果是,老牛蒙对了,我所要找的风度村就是现在的周田村。

先上一张网上找来的航拍图。风度村地处浈江与灵溪河交汇处的肥沃平原地带,背倚丹霞山的连绵奇峰,真正可谓是山灵水秀、天地独钟的风水宝地。按照地图,村子的朝向为座坐西北朝东南,村前照例有几口大池塘。


到达池塘边的村子前,首先见到入村的门楼。古村的脉络十分清晰。

其实这正是风度村的主门楼--“风度流芳”门楼,亦是韶关市老风度楼毁败后,粤北地区现存的唯一古风度楼。门楼高8米,宽4.5米,青花瓦檐、喙牙翘角;门楼上为更楼,开有正六边形窗孔;门联为“青钱世泽,金鉴家风”。整座门楼巍然大气,古朴庄严。

青钱,出自 《新唐书·张鷟(音zhuo)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张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唐高宗李治调露年(公元679年)登进士第。其人聪慧绝伦,文辞出众,员半千称赞他为“青钱学士”,认为他考试必定高中;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虽然他生前仕途坎坷,籍籍无名,却墙里开花墙外香--新罗和日本的使节每次出使大唐,都削尖了脑袋四处打听张鷟有没有新的作品问世;一旦打听到有,立刻不惜重金和珠宝,把他的新作买走,回国后广为传诵。

金鉴,则来自于另一则故事。据《新唐书·张九龄传》:“(玄宗)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鉴,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以伸讽谕。”后常以“金鉴”代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五十大寿,称为“千秋节”。满朝官员皆带上大担小担的金银财礼、奇珍异宝前来祝贺,唯独张九龄两手空空,从胸口抽出一本奏章奉上作为贺仪,搞得玄宗极不自在。这本奏章,就是后来名垂千古的《千秋金鉴录》,写的尽是劝皇帝远离屑小、励精图治的金玉良言。其后代遂以“金鉴堂”作为祠堂堂号,流传至今。当然,玄宗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张九龄的一片苦心,一年后就听信谗言解除了他的宰相职务;四年后(公元740年),张九龄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献”。而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中华文明史前所未有的一场巨大浩劫--“安史之乱”,从而揭开了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的序幕。唐玄宗狼狈奔蜀,这才回想起当初未能听从张九龄的卓见,痛悔不已,乃遣使至曲江祭奠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然而大唐的气势,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风度门楼户对正面雕刻凤凰麒麟,侧面雕刻精美花卉图案,寓意如意吉祥。

门楼后是东南略偏西北向的巷道,两侧多是青砖瓦房,十分讲究。

门楼后侧更楼。古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红石窗框则是本地特产了。

路边的分门楼。

内为狭长天井,两侧房屋对开。

风化严重的红石门当。

这家采用三楼牌坊式灰塑大门,纹饰相当精美。

此段卵石路面当为原貌,大门上方开有一字斗形窗和精美花窗。

路口出现一座门楼。

大门两侧对联同样是“青钱世泽,金鉴家风”。

门楼入内是一个院子,格局简陋,但依稀可以看出是一间祠堂。

继续前进。

檐下墙壁精美的壁画,时刻彰显着老屋不平凡的过往...

右侧路边出现一座三层高小碉楼。

小碉楼底部尺寸约为4米*4米,高约8米,硬山顶,以三重狗牙砖叠涩出檐;正面开花岗岩正门,上开方窗。除了转角处以青砖砌筑,其余部分材料皆是卵石灰浆,与始兴客家围类似。

二三层正面开方窗,二层上部两侧开有小券窗。

仔细点看,券窗上部以灰浆抹出蝙蝠形状。

又见美丽的花窗。

这一段感觉是古村的主街道了。

原因就在于两旁随处可见的木板店面。

莫欺房破旧,往往偶然之间的一瞥,古人对于细节的讲究直触心底...

巷子里欢快玩水的你惊诧抬头...

杂草丛生、青苔密布,更加证明我们曾经的迷失...

突然间前面出现一块坪地,后边有内凹式门楼。

门楼墙壁上挂有“周田镇周田村第十八经济合作社”的牌子,依经验,这是一家祠堂无疑。走近一看,原来这是风度村张氏继相公祠。


里面为两进一天井、三开间格局。


路边出现卵石灰浆砌筑的别致屋墙。


又见一座“金鉴家风”门楼。


造型别致的雨水孔和锅耳墙,告诉我这是以前的大户人家。


雕刻精美的红石“万”字窗。


最后,见到这座飞檐翘角的门楼,这就是风度村张氏祖堂--金鉴流芳祖祠。很奇怪的是,从外面看,祖祠只有一开间而已,朴素到令人怀疑人生。

风度村张氏祖堂始建于南宋,至清朝乾隆年间(1756年)重建,保留至今。墙体青砖打磨光滑,灰浆细线规整均匀。大门采用飞翘的木瓦结构,大梁雕刻福禄寿三星与凤凰麒麟等吉祥图案,檐下枋板正中阳雕红底金字“金鉴流芳”四字,简洁大气。


夔龙雀替。


户对雕刻雀鹿花卉。


入内,是一个三进两天井构造。现在你才可以理解老牛所言了--明明外表是一开间,里面却硬生生做出了三开间的感觉,天井两侧皆设有廊庑。


一进门厅上的八卦藻井。


一进天井,四周留有排水槽。


二进享堂的马头山墙,脊角做有精美灰塑图案。


放大了看,上面是蝙蝠灵芝,下面是两条夔龙,最下有喜鹊,一派吉祥如意啊...


造型简洁优美的“龙吐水”雀替。


享堂前的船型轩廊。


轩廊下横梁雕刻“五蝠临门”,驼峰雕刻“麒麟吐珠”,构图新颖、活灵活现,这样的图案形式还真不多见。


挑梁雕刻的夔龙、喜鹊、花卉,玉兔?


八边形红石柱础风化严重,图案老牛猜测为暗八仙。


享堂上悬“万古生辉”牌匾。


三进寝堂,前方有木雕花窗格装饰。


喜鹊葵花雀替。


花瓶后有如意与笔,瓶中则是隐喻的“瓶生三戟”图案,祈求文运官运事事如意。


寝堂上方为四层八卦藻井。

神龛供奉祖宗牌位、九龄公画像。

除了在政治上的杰出贡献,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张九龄还是一位文坛宗匠,尤以诗歌成就为高。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更多地表现了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著有《曲江集》,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对于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唱绝千古,流芳百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