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论》。
【组成】芍药18g,桂枝9g,生姜9g,大枣12枚,灸甘草6g,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腹中拘急疼痛,时痛时止,得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虚劳发热,四肢酸楚,咽干口燥。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案例】某女,60岁,于1995年4月26日初诊。胃脘疼痛10年,10年来反复发作胃脘部疼痛,中西药物迭进罔效,3天前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刻诊: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得食稍减,喜温喜按,形寒倦怠,少气懒言,身体消瘦,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涩而微弦。药用: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5g,吴茱萸3g,大枣5枚,饴糖60g(分冲)。每日1剂,水煎服。
4月30日复诊:胃脘疼痛减轻,守方治疗,再进3剂痛止。惟感乏力少气,纳谷不香,此乃中气亏虚,生化乏源,原方稍有加减,继服40剂后,体重增加,诸症消失。胃镜复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良好[翟瑞柏.小建中汤新用.山西中医,2000,20(2):44]。
【按语】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法以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此例为小建中汤之证,治以小建中汤为主加吴茱萸散寒理气,可增强温中止痛的作用。
2.肺结核
【案例】某女,71岁,于1990年10月3日初诊。患肺结核已6年,反复住院多次,此次因咳嗽,痰中带血,潮热,盗汗1月再次住院。西医治以各种抗结核药物,仍不退热,请中医会诊合治。刻诊:咳嗽,痰中带有血丝,午后潮热,眠后汗湿透衣,颧红,手足心热,形瘦肌削。舌质淡而边尖红绛、苔薄黄,脉细数。药用:百部20g,白芍、生龙牡(先煎)各15g,桂枝、天冬、麦冬各10g,炙甘草5g,大枣5枚,饴糖30g(分冲)。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共15剂,潮热尽退,咳嗽及盗汗亦愈,胃纳增加,精神好转,继续抗痨治疗以图治本[翟瑞柏.小建中汤新用.山西中医,2000,20(2):44]。
【按语】此例肺结核病已6年,由于阴虚不能配阳,则阳气内蒸,致潮热、盗汗经久不退。但痨瘵日久,亏损又会由肺及脾,导致阴阳俱虚。这时就不能简单地采用以寒清热或滋阴降火之法,而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协调其偏。选方小建中汤加味,建立中气,待中气立,阳运阴复,浮火自消,此即“甘温除热”之谓。
(二)妇科疾病
1.更年期综合征
【案例】某女,48岁,近2个月来月经紊乱,伴形寒肢冷,颜面水肿,心悸汗多,失眠头晕,大便溏,面色萎黄,唇淡,舌淡有齿痕,脉虚弦。血压波动在(18.6~22.6) /(12~14.6) kPa, 尿常规正常。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属脾肾虚惫。治则温补脾肾。处方: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12g,黄芪、党参各15g,白术、熟地、山萸肉、当归各10g,大枣7枚,生姜3片,每日1剂,连服半月。
二诊:药后尚适,肿消寐安,精神好转。谨守原方,每次自经前后期连服5~7剂,调治3个月而愈[李娟.巧用小建中汤辨治妇科病.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0]。
【按语】更年期综合征,此期肾气渐衰,脾气失旺,因此建其中,温其肾,使肾气旺盛,中土得运,故而获良效。
2.白塞综合征
【案例】某女,36岁。口腔黏膜糜烂,有黄豆大溃疡6块,边缘清楚,伴有红晕, 两侧大阴唇黏膜分别有1.0cmx 0.5cm和1cmx2cm溃疡各1块。西医诊断为白塞综合征,曾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法治疗未效。此次诊见面色萎黄,唇淡,腹痛绵绵而喜按,心悸,汗出,气短乏力,经期如常,但量少色淡,白带多色白,大便溏,小便清,脉沉弦带滑,舌质淡,舌苔白滑而润。此乃劳倦伤脾,脾虚伤湿,湿毒不化,招致虫毒侵蚀而致。治宜温建中气,祛除湿毒。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g,桂枝6g,白芍15g,红枣7枚,生姜5片,土茯苓30g,薏苡仁、炙甘草各10g,饴糖60g,水煎2次兑服,每天2次。另以土茯苓、苦参、忍冬藤各30g,水煎2次漱口,并坐浴每日3次。
二诊:用上药3剂,腹痛减,7剂腹痛止。原方加减调治月余,病告痊愈[李娟.巧用小建中汤辨治妇科病.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0]。
【按语】白塞综合征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类似《金匮要略》的“狐惑病”,常以清热化湿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本例中焦阳虚,湿毒之邪乘虚而入,虫毒上蚀则口腔溃烂,下蚀则阴道溃烂,乘于中则腹痛绵绵不止。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温建中气,祛湿除毒使正复邪衰,病症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