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遇上“裁员潮” 巴斯夫、PPG未幸免
由于关税加征,多种化工品名列其中,令不少化工企业叫苦不迭。化工行业即将迎来的竞争,不是激烈,而是残酷。
随着事态发展,陶氏化学等国际化企巨头对我国断供原材料的新闻铺天盖地,虽然陶氏对此事做出解释,并非对中国的全部化工原料进行断供,但此类新闻早已引起化工界的不安。恐怕随着经济摩擦的演变,化工贸易将面对的不仅是竞争,更是一场恶战。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化工行业不少企业都在大力裁员。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化工企业被裁掉的员工将近19万人,同比增长了36%。而中国的化工企业也在大力裁员,人数暂未披露。
在此之前,化工裁员相关消息被报道:科思创计划2021年前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人;赢创计划2020年前将在全球裁员1000人;PPG计划裁员1100人;拜耳计划在2021年前裁员12000人......
如今,全球最大的汽车化学品和塑料供应商巴斯夫表示,到2021年,公司将在德国明斯特的涂料工厂裁员200人,理由是汽车市场持续疲软。
研究公司LMC Automotive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受到美国和欧洲陷入停滞的拖累,5月全球轻型汽车销量下降7%。报告称,“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自大衰退以来从未出现的持续低迷。”
不仅如此,巴斯夫在5月3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为162亿欧元,但净利润下滑16%,至14亿欧元。
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布鲁德米勒表示,第一季度利润下滑主要与化学品和材料板块收入及利润减少有关。数据显示,化学品板块相关产品第一季度量价齐跌,收入同比下滑13%,息税前利润大幅减少;材料板块收入同比下滑15%,息税前利润减少60%。巴斯夫分析,受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局势影响,市场情绪普遍低迷,不少客户保持观望,对巴斯夫产品需求放缓。
近日,PPG工业披露了一项成本节约计划,其中包括近期的裁员行动。PPG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持续经营业务实现净销售额近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按汇率不变的情况计算,净销售额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受到销售均价同比提高约2.6%所带动。销售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全国零售(DIY)渠道中建筑涂料业务客户的分类变化是导致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去年4月份,PPG工业就已经表示,将裁减1100份工作,部分原因是为了抵消用于制造油漆和涂料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大部分重组措施预计在2019年第二季度末完成,该计划的目标是根据当前产品需求,在某些企业中使产能和总人数达到最佳状况,并减少各种全球职能和行政成本。
自PPG工业2016年12月份宣布重组计划以来,时间已过去超过一年。在这期间,PPG将其剩余的玻璃纤维资产出售给日本电器硝子公司,通过资产剥离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不仅国际巨头,国内众多化工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大型化企面临较大的人事变动,小型化企更是举步维艰。虽说国际原油波动、经济摩擦等因素导致化工行业近期处于低气压状态,但不少大型的高端投资项目仍与日俱增,给中小型化企增设不少压力,部分化企只能靠缩减人手增设新机器提高生产效率而谋求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各种环保督查、危化品检查等专项工作逐渐开展,今天这个厂因排污超标被关停,明天那个厂因资质不全被限产。中小型化企如今既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冲击,又要面对环保发展的高压,想要在化工界扎根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