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改水”:“大跃进”式虚假繁荣?
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式“油改水”背后,则是另一种虚假繁荣景象。
到了2018年,环保税正式实施后,作为环保重点监管对象,涂料行业出现如此“密集式”的禁“油”措施。尤其是在今年7月3日,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到,重点区域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项目。随后各地陆续颁布了有关“油改水”的环保政策。
截至目前,包括广东、湖南、山西、浙江、山东、天津、河北、贵州等多省市地区已经或将要对油性涂料进行相关限制。今年2月份,中山市环境保护局“一纸文书”瞬间点燃整个涂料行业。时至今日,短短半年光景,已有不少于64个城市正大刀阔虎推进“油改水”。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行清洁生产,完善涂料、油墨、胶黏剂等产品VOC限制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油墨等,鼓励使用低毒,低VOC含量的有机溶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气治理的运动。
这场在五年前就发起的“油改水”治理运动如今算是彻底爆发了。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水漆等环保涂料市场增速显著,以水漆为代表的新兴环保材料以年均20%的增长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随着环保督查的继续推进深化,无论是政府还是消费者,对“油改水”的呼声都空前高涨。但无法忽视的是,“跃进式”“油改水”背后越来越多的隐疾也逐渐凸显。
相比于已经成熟的油性涂料,水性涂料相关技术几乎被外国涂料商所垄断。再加上施工技艺、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使得国内涂料企业难以真正实现水性化生产,除了晨阳等少数企业早早入局水性涂料外,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方面,“水性漆”原材料基本靠进口,价格要比“油性漆”高许多,而企业不得不将其成本压力转化到消费者身上。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其高价格的“水性漆”并不是很讨消费者的喜欢。另外,“水性漆”对人工操作要求更高。作为世界公认的职业技能工种,“油改水”必然涉及传统涂装工的再培训。要求员工脱产、培训周期长,这也是不少中小企业选择观望的原因之一。
此前,从南京市汽车维修行业主管部门了解到,目前,“油改水”遭遇尴尬。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进行“油”改“水”的过程中,他们明显感觉到了吃力。设备需要更换,技术需要更新,生产成本增长了有百分之三四十。
当下家具漆领域的“油改水”相关产业链基本处于“半闭合”状态,各方的新技术、新产品需要更多的推广、认知与共享。大部分的家具木门企业对“油改水”的认识仍流于表面,这难免为市面上一些急功近利的涂企所“迷惑”。“目前,大多家具企业还处在观望状态”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介绍到。事实上,虽然如今已有十多个地区出台了“油改水”政策,但据观察,收效似乎并不太理想。
市场的追名逐利迫使不少企业另辟蹊径:“技术不够,噱头来凑”。为了证明其水漆环保健康,直至今日,“喝涂料”、“涂料养鱼”等噱头营销手段依旧层出不穷,一些涂料企业也是乐此不彼。且不论其水漆真假与否,喝涂料只能证明涂料对生命暂时没有威胁,并不代表涂料健康环保。喝了涂料之人,指不定已经躺在医院里洗了几次胃了。事实上,就算是纯天然的生漆,其成分也是对人类有害的。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水性漆生产商良莠不齐,大量为迎合国家和环保需求的“假”水漆依然活跃在市场上。从专业角度看,这些“假”水漆大部分不是简单地灌装油漆、贴上水漆标签的那种冒牌产品,更多的是在配方上与真水漆有所差异,是乳化水制成的溶剂型涂料、简单乳化的溶剂型涂料。
其因价格比真水漆便宜,加上部分商家借着环保的名义炒作宣传,以至于“假”水漆大行其道,迷惑了大批消费者。据了解,事实上,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水性工业漆90%都不是纯水性漆,特别是那些几十块,甚至还有十几块钱的,根本不可能是纯水性漆。有的甚至添加了固化剂或化学品,有些加水稀释,但溶剂含量很高,有些甚至超过油性漆的毒性,对大气、水和土壤都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