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技巧 绝句的写法!

历史疯狂说能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绝句的写法。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许多人学了几天就认为很容易,我学会了,也写得出好诗来了。其实不然,要想写好绝句还真得花大力气深功夫才行。一般来说,在一首诗中,起承转合是必不可少的四个部分。不论是格律诗还是古体诗亦或长篇歌行,都是如此。长篇歌行或者叙事长诗的起承转合更是不可少的,只是它们变化更大一些。长篇古风更接近于文章的体裁,开头、故事的发展、波澜、结尾,更要环环相扣。它们更需要明确线索,有的还不只是一条线索,有时是一明一暗,有的是两条明线。没有线索的贯穿,不可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写清晰。而诗的起承转合,说到底其实就是线索的设置和安排问题。格律诗的写法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因为是八句,所以起承转合可以分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来完成,可以娓娓道来,做到从容不迫。其中的波澜不需要太大,精彩之处一般体现在中间两联上,大开大阖,主要以铺陈为主。比如温庭筠的《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比如杜甫的《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是如此。这些铺陈,不一定都以气势取胜,但却以气韵取胜。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开合、跳荡,或绵绵荡荡,或惊心动魄。而绝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绝句则不然,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主线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转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其只有四句,故而这个过程只能由四句分别来完成,其结构就必须显得特别紧凑,而字数少,腾挪的空间小,常常使人或失之于油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凡此种种,往往都是绝句之弊,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更加缜密,手法特别老道,遣词造句尤其精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我们具体来看看怎么写。绝句的基本格律相对简单,无非就是平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两种。即:1、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绝)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绝)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绝)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绝)需要注意的是绝句一般二、四句末字必须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押韵,七绝首句一般要押韵。如果五绝首句押韵,而七绝首句不押韵,那么格律有两种变体,即:1、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绝)2、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绝)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绝)至于对仗,绝句中也没有强行规定,可以对,也可以不对。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两联都对的情况。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具体的章法,也就是怎样在诗中来完成起承转合的过程。那么,如何"起、承、转、结"呢?前人经验,"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绝句的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转"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转折,在绝句里,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由别人行动到自己行动、见闻,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到将来的情景,由眼前情景到产生的幻想,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等等,都可以是转,转通常在第三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说来,绝句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为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诗就越能动人。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常用下列词: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至今、昔、遥知、早知、须知、谁知等等,大家可以从前人诗歌中找到很多用上述词做转的例子。 第四句的结,往往是诗歌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余韵袅袅,绕梁不绝,要做到"语绝而意不绝"、"言已尽而意无穷",它紧密的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现的照应前两句。绝句的结一般有三种情况,其一以理结,而纯粹以理结的往往不易动人,所以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其二是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其三是以景结,情寓景中,则神韵自出。 绝句写作,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元人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清人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绝句的精彩之处,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起承转合之间,短短的四句话,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写作内容、目的、意义。因为体裁小,不可能写的那么详细,但也必须交代明白,这就需要很深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构思。绝句必须在精妙构思的基础之上,给人留下足够的回味。想写的内容当然是需要写出来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设计安排,取材、剪裁颇费脑筋。写细了,会浪费笔墨。写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须抓住最精彩的一点展开。绝句之绝,就要体现在诗人的思力上。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构思,是不可能出经典之作的。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那样往往会后继乏力。只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轻轻地开了头就可以了。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妙合,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一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们知道,赤壁是个古战场。自古写这个题材的很多,但我以为杜牧的这一首与众多的同题材作品不同,有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跳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句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说法,我们不用在这里详加陈述,二乔的结局在这里代指了战争的结局,这是诗这种文体所特有的方法。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跳转。东风句的出现,在我们初读此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突然。我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东风与废戟的关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而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才明白它的妙用。这就是转折的妙处,这就是波澜。从捡拾废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认前朝,进而想到东风,于是假设,最后妙结,这之间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读者可能会问,写这样大的题材,当然可以做到波澜壮阔。如果是小的题材呢?其实,诗的技巧就在于作者的构思上,是诗人思力的体现。小的题材一样可以尽起波澜,关键在于作者如何把握。比如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起句紧扣题目,因为是过华清宫,因而从长安入手就是很平的起笔,一点也不突然。回望的,是绣成堆,风景优美。山顶千门次第开。纳入诗人眼帘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是山顶的一道道的门,它们依次打开。当然,这不是真的望见,而是一种想象。杜牧过华清宫旧址,过去的事情早已经成为历史。作为咏史篇,这里的事情是透过历史的印记而想象出来的。这里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不乏夸张的妙用。比如千门就肯定不是真的有一千座门,而是一种夸张。但这个夸张不是全篇的技巧,而是修辞。因为它只对这一句起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转折的也很别致。回望、千门开、妃子笑,这三者之间实在是没有什么联系。但结尾一出,联系就出来了。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是在说荔枝。这依次打开的千门,那么秩序井然,是为了把传递情报的千里驿站变为运送荔枝的特快专递。了解荔枝以及这段历史的人,就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了。尤其是那个"笑"字,使我们不得不想起"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故事。两个妃子的"笑"虽然具体原因不同,却又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这里的讽刺意义是巨大的,这也体现了诗的艺术力量。说到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下,诗,尤其是绝句,它的线索是很重要的。前面一首诗的线索是战争。这一首诗的线索是荔枝。看似关系不大的四句,通过线索联结到一起,似散实连,这是绝句章法的关键。

(0)

相关推荐

  • 如何写七言绝句

    绝句的写法基本上是从形式和内容,也就是格律和文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七言绝句并不难,这个通俗一点,要通俗到什么地步? 七言绝句,顾名思义,就是七个字一句的四句诗. 七言绝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守平仄格律 ...

  • 写作技巧|绝句的写法

    绝句的写法 翩然一叶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绝句的写法. 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许多人学了几天就认为很容易,我学会了,也写得出好诗 ...

  • 诗词写作技巧:由绝句的起承转合谈写作

    什么叫起承转合?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古诗文写作,一般都讲究起承 ...

  • 【诗论】明哥○诗词写作技巧(笔记九)

    一.咏物诗 咏物诗是以某种物为吟咏的对象,来抒发作者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词作,或赞美,或贬斥,或寄托,或感兴.常见有两种写法,有三种境界. (一)两种不同的写法 1.直接写法,咏其形状特征,包括夸张比喻, ...

  • 诗词写作技巧(下)

     中国散文网网址:cnprose. com 欢迎投稿  组稿  转发   详情点上图 二.抒情方式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抒 ...

  • 诗词写作技巧(上)

    欢迎投稿  组稿  转发   详情点上图 一.描写技巧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 ...

  • 申论技巧:议论文写作技巧之标题写法

    "题好文一半".很多考生在写议论文时会发现标题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考生认为标题不重要,但是大家要明白,标题其实是很关键.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考官在看作文的第一眼 ...

  • 实例解析诗词写作技巧

    文/秋风 正确的构思.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往往只习惯从前到后,先写第一句,在写第二句,再写第三句,最后呢,让结句来给这三句来总结,于是,一首诗就这么出来了. 结句  首句   承句  转句. 正 ...

  • 诗词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技巧 词诗需要点染氛围勾起人们阅读的好奇心才行.那么什么是点染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例如<雨霖铃> ...

  • 写作技巧:打开满分作文大门的20种写法,建议收藏!

    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到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 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恰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 开头方法有很多种,婷婷老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20种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