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等团队最新成果!对德尔塔变异株有三大新发现
新冠肺炎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德尔塔变异株已迅速成为目前盛行的优势毒株。9月15日,记者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获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究成果《中国广州SARS-CoV-2 Delta变异株的传播、病毒动力学及临床特征研究》,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上。
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上
此前,国内外卫生系统数据均初步显示德尔塔变异株传播力强,但对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新冠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毒动力学暂未充分认识。今年中以来,德尔塔变异株已经多次引起我国本土疫情的局部暴发。
针对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5.21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首次详细描绘出德尔塔变异株的完整传播链及特征,并同时纳入2020年新冠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野生株的队列进行对比,多方位分析了本次广州暴发疫情的德尔塔变异株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动力学特点,寻求进展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王亚萍博士、胡凤玉教授、兰芸副主任技师,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陈如冲教授、杨朝崴副研究员、詹晨博士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李锋教授、唐小平教授为该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这项研究有哪些主要发现?研究成果有哪些公共卫生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发现一:
系统描绘本次疫情的完整传播链
本研究首次追踪并完整报道了2021年“5.21新冠肺炎疫情”的清晰传播链。2021年5月21日,广东省疾病预防中心对一位75岁女性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的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确认患者感染的是德尔塔变异株(B.1.617.2)。
德尔塔变异株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近距离接触,其中共同用餐占比最高(31.41%),其次分别是家庭接触(30.13%)、社区传播(18.59%),以及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触在内的其他传播途径(19.87%)。
发现二:
总结归纳出德尔塔变异株特点
1. 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
德尔塔变异株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7天,明显短于野生株(6.3天)。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非重症组中,感染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潜伏期为4天,显著短于潜伏期为6天的野生株。德尔塔变异株在10天内可传播5代,其中最快的代际传播不超过24小时。
2. 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
Ct值是判断病毒载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t值越低,病毒浓度越大。
德尔塔变异株的Ct值中位数为20.6,野生株的Ct值中位数为34.0。与野生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此外,德尔塔变异株组核酸转阴时间较野生株明显延长,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亚组(非重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均表现出同样的差异。
发现三:
高龄患者感染德尔塔变异株更容易发展为危重症
在大于或等于60岁老年新冠患者人群中,德尔塔变异株组较野生株组危重症比例更高(100% vs 69.2%),其中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发展为危重症风险,是感染野生型毒株患者的2.98倍。
总体而言,该研究揭示了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高龄患者感染德尔塔变异株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因此,快速追踪、隔离、核酸筛查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快速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还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改善新冠患者的预后。广州对于“5.21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举措,为我国防控新冠德尔塔变异株提供了“广州经验”。
【记者】朱晓枫
【作者】 朱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