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并不会闷头干事,而是懂得给自己“明码标价”
有时候,尽管我们很用功,很努力,但是结果却并不尽人意。
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传媒公司做设计,月薪大概在8000左右。今年因为特殊情况,离职了。她找了好几家公司,都不理想。原因很现实,都无法给到8000,最多的才6000。她索性在家闲了几个月,在她的观念里,人往高处走,哪有越跳槽收入越低的道理?
这个情况,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总觉得自己曾经值这个钱,所以其他公司至少也要给我同样的水平甚至更高,我才会去上班。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
1. 你的身价,取决于市场的供需
你的收入水平,和你的成绩和努力并无关系。而与市场的需求关系很大。当社会大量需要设计的时候,她可以拿到1万,而当市场需求少供给多的时候,她的收入可能只值6千。
你值多少钱,与你努力无关,而与市场供需有关。但我们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只要我努力,加班,学习,就一定会增加收入。所以总是闷头干货,却不关心市场的需求变动。
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就是把人比作商品去看待。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高价卖出去,而我们所有的学习,工作,付出,都可以算着是成本。但我们却不能以这个成本去定价,而是要由市场的需求(价格)来定你的成本。
不是因为张学友开演唱会成本高,所以票价才高,而是想看张学友演唱会的人多,才导致张学友的票价高。
所以,你不值钱,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爱学习,而是对你具备技能和产品的需求少才导致的。所以一个研究生毕业就不要去抱怨收入不如一个“小网红”,加班到深夜也不要抱怨还不如别人一场直播。
付出的代价,并不能决定结果,你也不要说:“你看我这么努力”。
2.聪明人先给自己明码标价
房地产,不会先建楼再定价,只会先定价再建楼。因为定好了2万一方,就知道该用什么材料,配置什么装修,绿化怎么配套,车库修建标准等等。
汽车商,不会先生产车子再去定价,而是先把价格区间定好,再去生产。比如30万的车,该用什么发动机,轮胎,油漆,座椅,玻璃等等。
那么回归到个人,也是如此。我们虽然很努力,但是我们却在使劲上很盲目,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会赚多少钱。我们只知道闷头干活,学习,听课,接触人脉。
看上去很努力,但却很盲目。
最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会值多少钱?全部靠自然而然地发生,这谁都没法控制。
但是,当你给自己定好了价。那就不一样了,就像生产汽车和盖楼一样。你就知道,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是一种先定价,再倒逼自己调整努力方向的逆推思维。
比如,你给自己定下2年月薪2万。但你却在一个公司干着文员,这无论如何也不会实现啊。你应该去选择销售,但你发现你们公司的销售最高才1万,那你就该换公司了。就算你把文员做得再漂亮,也无法实现2万的目标。
定好自己的价位和收入。你就会权衡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如何才能匹配。你会看着公司的产品,如何调整才能实现。
3.因并不能导致你想要的果,但是果却可以推到你要的因
我们总是满怀信心地相信“360行,行行出状元”。我们非常笃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愿意学习,提升能力,把这些做成事的因做好,就能换来升职加薪,收入倍增。
当往往这些因所带来的果,都是顺其自然的,你无法预知它到底以什么样的结果出现。这就是明明很努力,却依然入不敷出的原因。
当你冷静下来想想,有些事情是注定无法发生的。小区楼下开早点铺的,期待月入10万,估计够呛,因为体量决定了上限。这就注定无法发生。
当我们何尝不是,一日又一日地做着看似正确的努力,加班,学习,接触人脉。但这样终究只能把命运交给运气。
但如果你以果来推因,比如月入5万,你可能就要考虑现在的公司,职业,甚至行业了。你可能学习的东西要改变,努力的方向要改变,甚至接触的人脉都要大调整。因为你要的果,推到而来的因,需要调整。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你定下一个合理的价格的时候,试着去搜索所有的条件,如果没法满足,就意味着你需要大调整了。
如何掌控人生,就是让你确定的结果,来指导你要完成的因。当这些因可以控制,果则必然实现。
那么未来3年,你给自己定价是多少?你要通过哪些努力才能实现?
上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