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传世山水名画全集赏析--清代篇之二

430《空山结屋图》 

清 查士标 纸本设色纵98.7厘米 横5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查士标在绘画上师法倪云林、董源和米芾。倪云林画是枯淡、静柔的,查画则以疏散简率之笔,潇洒纵横。下笔速度率意,干净利索。在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查士标,画初学倪高士,后参以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懒散,气韵荒寒,逸品也。这幅画上,画家用干笔皴擦,率意中不乏繁复;布局工整,树石刻画精微,淡设色极淡雅。此图画空旷山峰的起伏中,一屋舍悄立于中,意境清幽明净,风格诚如清代张庚所论。
431《山水图》 

清 汪之瑞 纸本水墨 纵136厘米横56.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简淡,苍秀卓立,轮廓中锋勾勒,山作背面少皴。画坡树萧疏,水中野亭,高峰见顶。画家的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简”,主要以线表现,有时简练到一根线条表现一个境地,又决不因为线少而致景陋。其论画有云:“能疏能密,有奇有正,方为好手。”在明末清初的画家中,汪之瑞具有十分雄厚的艺术功力,可惜流传的作品太少。本幅上有戴洪魁的题语:“此前辈汪之瑞真迹,其势高洁,其笔简老,亦一时名手也。”
432《华山毛女洞图》 

清戴本孝

    戴本孝(1621—1691)明代画家。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安徽休宁人。戴本孝绘画多写黄山胜景,他擅用干笔,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构境空疏,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蘸焦墨皴擦而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戴本孝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他并不专仿元人笔墨。他曾游历五岳,眼界开阔,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
433《黄山图轴》 

清 梅清 纸本 纵20.8厘米横3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清(1624—1697)清代画家。字远公,和字渊公,号瞿山,别号新田山长,敬亭画逸、莲峰长者等。安徽宣城人。梅清对元四家、明代的沈周的画法有深入的研习,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曾遍游名山,他尤其喜爱黄山的奇峰、异石、怪松,云海等胜景。他的山水绘画也多描绘黄山景致。此幅即为其中代表。
434《黄山天都峰图》 

清 梅清 纸本水墨纵184.2厘米 横48.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梅清是黄山画派的首领,从不同角度和笔墨技巧的变化,表现出瞬息多变的黄山佳境。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笔墨简率,却着意表现天都峰的奇突高耸。天都峰立陡奇险,冲出云天,山腰间云气缭绕,低矮的山岩上慈光阁为林木掩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家写天都峰之奇突高峻,取其奇险峻峭之势,而不求貌的形似,天都峰的上下大小,犹如仙人掌。写山岩用折带皴,皴染结合,整幅绘画运笔流畅,虚实相间,意境深远。

435 《秋山喜客图》 
清王概 纸本设色 高31.6厘米 长869.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概(1654—1710), 名丐, 字东郊, 一字安节, 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寓居南京。善画山水, 师龚贤, 笔法苍健。传世《芥子园画谱》, 共3集, 系王概兄弟3人和其他诸人编绘并加以解说的,其中山水部分为其手笔。此画写大江岸边群山绵亘逶迤, 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 杂树密林, 各呈其态, 茅蓬桥梁、舳舻桅樯,山泉林木均锁于烟云晦明变幻之中。此画以干笔勾勒皴擦, 淡墨渲染, 浅绛设色, 得山石形理, 而能氤氲成气。卷后自题长诗,有“秋山喜各末草草, 客来亦谓此卷好”句, 知为作者得意佳作。
436 《千岩万壑图》 
清龚贤 纸本水墨 纵27.8厘米 横98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字岂贤,号半千、野遗、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后迁居南京。晚年定居南京清凉山,名居所为“扫叶楼”,屋旁栽种花竹,名“半亩园”,卖画课徒其间,清贫度日。龚贤的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画风浑厚苍秀沉郁。龚贤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他的画法中得到了启迪。《千岩万壑图》画重山复嶂,平林大江,水村舟桥,洋洋洒洒,连绵无尽。
437《溪山无尽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27.4厘米 横7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这种画法将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尽致地表现出来。《溪山无尽图》画中山石通常不露棱角,用层层深厚的积墨,反复皴染,墨色浑厚,湿气浓重。山石树木层层积染,墨色浓重,但并未使画面“重浊”、“板滞”,因为龚贤还善于“计白当黑”,在浓黑的涯壁上倒挂清瀑,以之“留白”通畅画面的气脉,黑白相生,凝重与空灵相生。


438《摄山栖霞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 纵30.5厘米 横1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龚贤所作章法奇特,出人意表,用笔落墨,沉郁深厚,浓密润泽,尤以积墨见长。《摄山栖霞图》中层层积染的林木、峰峦,莽莽苍苍,生气郁勃,有时给人以“重浊”、“板滞”的错觉;但细细品味,一种清俊秀永的静穆之气,涵蕴于墨韵间,令人澡雪精神。寻其原因,不仅因为画家精于水法,能理性地控制“水候”而施墨,使所积墨湿漉漉地有淋漓滋润之感;更因为他积墨的同时,还注意通过“留白”来畅通全局。


439《清凉环翠图》(部分) 

清 龚贤 纸本水墨纵30.2厘米 横14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440《松林书屋图》 

清 龚贤 纸本设色纵271.2厘米 横128.3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上题款:“山中宰相陶贞白”云云,是指南朝齐梁年间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梁武帝萧衍曾亲自延请陶弘景,但他仅接受了朝廷的国事咨询,人称其为“山中宰相”。龚贤生平坎坷,由题款可知画家在这幅画中寄意颇深,表达了画家隐居高山深林,与清静无为的大自然相伴的高洁志向。这幅《松林书屋图卷》山峦雄峻,山石林木墨韵浑厚,苍润欲滴,代表了龚贤山水画的风格面貌。


441《秋江渔舍图》 

清 龚贤 绢本水墨纵92.2厘米 横49.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道,或为横锁山腰的烟岚,或为直挂崖壁的泉瀑,此外还有浓荫间的树干枝杈、山麓下的茅亭板桥。《秋江渔舍图》中,便是“计白当黑”,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凝重处凝重,空灵处更空灵。展开画卷,水村舟桥、平林大江、重山复嶂,洋洋洒洒。就如龚贤自述“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为伏阴故黑。”


442《寒林古屋图》 

清 龚贤 纸本水墨纵75.2厘米 横4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寒林古屋图》中山石积墨,层层深厚,富于质感和量感。散散落落的村舍、茅亭、安置妥帖,与杂树蓊翳相掩映,清江不流,空山无人的意境跃然画面。整个画面“元气淋漓嶂尤湿”,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激动奔放,不是荡气回肠,而是清幽静寂、平淡蕴藉。画中所形成的强烈的黑白反差,极得造化至深至静之理。


443《秋水板桥图》 

清 龚贤 绢本设色纵170.2厘米 横47.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即所谓“铁干银钩老笔翻”。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秋水板桥图》写山石,多次皴擦点染,积而又积,以求浑厚苍润。平缓的山坡、雄浑的峰峦、幽雅的秋水、飘逸的板桥,画家先用淡墨作披麻皴,皴笔短细,轻松而严实。

444《雪景山水图》 

清 樊圻 绢本设色 纵83厘米横48.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樊圻(1616—1694尚在)清代画家。字会公、洽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面,此画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的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画家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
445《秋山听瀑图》 

清 樊圻 绢本设色纵184.5厘米 横5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家樊圻善写山水小景,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世人的推崇。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清爽皎洁,明媚动人,充满诱人的田园情趣,画面上一流瀑布从远山深处流淌出来。整幅画面空山寂静,一片空名澄静,充满着一股清爽的气息。山中河水像一条洁白的素练由远而近,增添了山野的僻静之感,使画面更加清新宜人。
446《桃花园》 

清 樊圻 纸本设色 纵94厘米横4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面上扬柳依依,郁然深秀,帆影点点,江面波光粼粼,笔墨苍秀中不乏润泽之气。线条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整幅作品,人物描绘的精细与背景的粗放对比鲜明,使画面富于节奏感。画面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画风清秀,极淡远清灵之致,是很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
447《松窗飞瀑图》 

清 高岑 纸本设色 扇面纵16.5厘米 横52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高岑,字巍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南京)。为人清高,相貌俊美,淡于功名,性好佛门,“始从法门道昕卧伏腊寺,居茹蔬淡……”由此可见他的志向非同一般。高岑的水墨画,清逸秀雅,有超然出尘之韵致,用笔用墨非常灵妙,引人入胜,高古幽雅。此画是典型的“北宗”风格。山势突兀,石质厚重坚实,勾线细劲方硬,颇多范宽遗韵,而且布局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中部高耸坚峭的山峦作为主体。
448《秋山万木图》 

清 高岑 绢本设色纵148.1厘米 横5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从高岑存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一种则远绍元代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此画上部一巍冈拔地而起,突兀如盘。山顶丛林密布,点勾而成;山石皴法如雨点,又似刮铁。当中一飞瀑如练,直泻而下,没入空蒙。红叶纷披,点出秋意。全画笔力坚挺,刻画精微,神韵兼具,与高岑平素清淡之作,迥然形成两种格调。
449 《江山千里图》 
清高岑 纸本设色 纵477厘米 横25.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岑的山水画从宋元入手,并承明代吴门诸家之法,形成两种面貌:一种承继所谓“北宗”传统,从宋范宽到明唐寅;另一路山水,则远绍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近法明代沈周,文徵明。《千里江山图》就是高岑吸取了黄公望空灵简洁的勾线法和王蒙圆润细密的皴染法。
450《松林僧话图》 

清 邹喆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横43.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作品描绘远离尘埃的僧人、高士在松林茅屋对话的情景。近景坡岸参差,溪流清浅,卵石露尖,板桥低架。平地一片茂盛松林,枝干挺立,松叶横展,傍山茅屋三间,一僧一俗对坐共语。背景山峦嶙峋,巨岩浑厚,杂树丛生,整幅布景奇兀,突出松林和茅屋,并极力渲染静谧清旷的气氛。山石轮廓粗犷,皴法随意,不拘一格。松树姿态奇特,不落前人窠臼,别具苍劲质朴之趣。敷色清淡而沉着,山川凝重雄浑。
451《石城霁雪图》 

清 邹喆 绢本设色纵167.5厘米 横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字方鲁。江苏吴县人。自幼随父亲客游金陵。他的画宗其父,山水工稳而有古气,富简淡清逸的情趣。兼长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渊的体格。金陵八家之一。此画设色清雅,笔墨精炼、工整,画面意境清旷、淡远,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风格。
452《云峦水村图》 

清 邹喆 纸本设色 154.2厘米横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邹喆所作山水以南京一带为粉本,“师法造化,中得心源”。作品颇具生活气息,在清初的画坛有很高的声誉。笔墨技法笔意高古,绝去甜俗一派。此画结构工稳而有古气,用笔爽利挺劲,画山峰高耸,山脚下是近邻江边的沙渚,上有几间渔舍和杂树;远处晨雾轻笼,对岸的景色一片迷朦,树枝挺秀之姿却透露出勃勃生机,江水澄碧,画面上气氛清冷寒肃,却仍是一种可游可居之景,在清寂之外具有一种清朗澄净之美。

453 《秋山平远图》 
清吴宏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宏,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长居江宁(今南京)。他自幼喜好书画,诗书皆精。他曾在顺治十年游黄河,归来后笔墨一变,纵横放逸,走出自己的风格。他偶画墨竹,亦有水墨淋漓之致。这幅画描绘的燕子矶是南京的名胜。画面上江水与山石相连,渔船停泊在偏僻的港湾,天色傍晚,江水微波,烟雾迷朦的莫愁湖景象。莫愁湖内笼罩着轻纱般的云雾,岸边树木葱茏,使画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54《负郭村居图》 

清 吴宏 绢本设色纵198.5厘米 横9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画上背景用淡墨轻轻渲染,绘出满纸云烟,使前景中的树石轮廓都隐没在远处朦胧的湿气当中,越显得湿润浓郁,而它们清新润泽的色彩,也衬托出了远处云中之景的幽深无际。有言曰:“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变幻无际的烟云,疏通了画面的迫塞,以有限之境而通山川之气,增加了画面的神奇色彩。此画旨趣深远,意境浑融无际,画写物外情,诗传画外意。

455 《松溪草堂图》 

清 吴宏 绢本设色纵160.5厘米 横79.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真实地描绘了江南仲秋时的水乡风情,远处山峦起伏,新篁杂生,烟雾蒙蒙,整幅作品设色清淡,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南山水景色,此画落笔大胆而收拾严整,笔墨苍秀,厚重劲健,山石用皴擦苔点之法,水墨晕染,湿润而富有生机,树木画法工细,繁而不乱,取平远式布局,位置经营得当,是能代表画家吴宏山水画特色的作品。


456《山水图册》 
清 叶欣纸本设色 纵14.1厘米 横17.4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叶欣:“金陵八家”之一, 字荣木,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流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工画山水, 以布局见长, 学赵令穰, 笔法方硬, 自成一格。在“金陵八家”中,其风格最为精细秀淡。《山水图册》每画各取自然山水小景, 或画峰峦楼阁, 或写秋山寒林。用笔柔和细软, 淡墨烘染, 极有韵致,设色雅静。


457《春游图》 

清 叶欣 绢本设色 纵171.5厘米 横47.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所作野岭荒烟,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此画描绘春游之景,在桃花三月,荡舟于青湖绿山之中,徜徉于烟雾弥漫的秀丽中,陶陶然如醉如痴。此画用笔轻灵,墨色清淡,景致悠远,意境秀雅,真所谓“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的情趣。


458《钟山图》 
清 叶欣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41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叶欣(17世纪),字荣木,华亭(今上海松江市)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擅画山水,以姚简叔参之,其为周栎园画陶诗百页,堪为世珍。叶欣作画善于经营结构,能就目前所见,一一运之纸,一经其笔,虽极无意物,亦有如许灵异,故往往引人胜地。《钟山图》用笔楚楚,构思巧妙,尤其是画面结构的经营,却为一绝,是叶欣的山水画代表作。


459《葛洪移居图》 
清 胡慥 扇面纵53厘米 横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胡慥,字石公,金陵人。生平记载极简略,熟知金陵画家的周亮工,称画家为“石公善啖,腹便便,负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从胡的题画诗中透露出他是一位志在山林的高士,如“闲身闲看白云间,更爱青山懒出山;隐坐草亭流水畔,只听钟磐落人间。”《葛洪移居图》表达了画家那种不恋浮世功利,愿做世外闲人,日与白云青山为伴的高士风格。


460《溪山鱼隐图》 
清 胡慥 扇面上海博物馆藏
  整个作品构图独具,格调新颖,笔墨苍茫,浑厚雅俊,逸气横生,画树石,中锋行笔,显得沉着劲挺,皴擦有致,运墨数遍,具滋润而有生气,远山一抹,设色鲜艳,溪流清澈,观全图画中有诗,自然可喜。


461《青绿山水图》 

清 谢荪 绢本设色纵157.2厘米 横5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谢荪,“金陵八家”之一,字缃酉,溧水人,生卒年不详,居金陵。《青绿山水图》画法从宋院体画中变出。画风清丽淡雅,虽为青绿山水,与传统的比较起来,却丝毫不显俗艳,反而多了一分清新明快。而且笔法细腻生动,整体感很强,是谢荪山水画的代表作。


462《山水图》 

清 谢荪 绢本设色 纵27.3厘米 24.8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谢荪存世作品不多,此幅《山水图》从画法看,多吴门文徵明派系遗意。山势嵯峨,垒石嶙峋,景致奇险,用笔细秀,工中带拙,短披麻、点子皴而轻,苔点疏而淡;设色青绿间以浅绛,绚丽中见清雅,风格接近“吴派”陆治影响,工细秀丽。


463《山居秋色图》 

清 罗牧 纸本水墨 纵279.5厘米 横117.5厘米泰州市博物馆藏

   罗牧(1622—?), 字饭牛, 号云庵、牧行者, 江西宁都人, 寓居南昌百花州。所作林壑,郁然深秀, 水墨淋漓, 笔法多样, 风格深沉粗犷, 时人推为妙品。罗牧画风为人师法, 史者称之为江西派。《山居秋色图》画层峦叠嶂,杂木长松。山中楼阁殿宇, 荆扉村舍, 若隐若现, 溪水曲迥, 板桥连岸, 烟林掩映, 淡墨轻岚, 空灵清逸。坡石用长披麻皴,辅以点苔。树干双勾, 树叶随类而点。构图繁而用简笔, 笔墨湿润, 得秋天清旷情趣, 气势雄浑。


464《石城图》 
清 陈卓 纸本水墨 纵30.5厘米 横14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卓(1634—?),字中立,号晚纯痴老人,燕(今北京)人,久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善山水,喜作青绿设色,兼工花鸟、人物。其山水画工细缜密,花鸟画设色艳丽,画风属金陵画派体系。在清代秦祖永的《桐荫论画》中记载:“陈中立卓,笔墨工细,花草、人物、均极擅长,见一绢本山水,千丘万壑,具有宋人精密,惜无元人灵秀,其病与刘叔宪同,如能于毫尖上,细心领取,何难与古人后先标映,并垂永久。”《石城图》也体现了陈卓的这种画风。


465《八景图册》 

清 章谷 纸本设色 册页高28.5厘米 宽22.3厘米广州市美术馆藏

   章谷,字言在,号古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顺治至康熙年间。善画山水和人物肖像,书法工篆、隶和八分书。此处选《涧道寒泉图》,画山涧丛树,一道清流顺山而下,二三僧者策杖越溪石而行。丛树郁然含烟,幢幢塔影与林中庙宇呼应,全画呈现出云蒸霞蔚,欣欣向荣景象。此画多用渍墨,画家素以“水墨烘染”之功而著称。


466《山水图》 

清 黄鼎 纸本水墨 纵119.5厘米 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鼎(1650—1730),字尊古,号旷亭,别号闲浦、独往客、净垢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擅画山水,王原祁的弟子。画法宗王蒙,笔墨苍劲秀逸。其临古之作,尤咄咄逼真,最为入妙。小幅精妙,大幅稍嫌精彩不足,殆为尺幅所拘,犹未入大家之室也。此图贵有古意,笔墨苍古有劲,有麓台神趣,构图也颇为清朗竣逸,画面上参天的树丛与坡石构成人物的环境,显得雄伟、幽深,是隐居者的处所。


467《秋林书啸图》 

清 颜峄 绢本设色 纵140厘米 横81.8厘米

   颜峄,生卒年不详,字青来。江苏扬州人,师从李寅,山水、人物画学宋人,能界画,尤擅长米家山水,浓淡相间,融化无迹,十分精妙,日本人极重其画。画面构图精妙,设色鲜明,重心偏向左下方,山石嵯峨,溪流蜿蜒的地段,霜叶如染,苍松挺拔,丹、青二色相互交映,构成极为明丽端庄的氛围。秋林中端坐一位儒者,人物神气安闲,如小憩一般,人物也有古风衣饰。


468《封侯图》 

沈铨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6.9厘米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图描绘深山薄雾笼罩,一株古柏生于崖石旁,枝间藤萝绕垂,藤萝缝隙的蜂巢周围,成群的黄蜂嗡嗡聚集。三只猴子的画法极其工致,先以极细的线条勾勒轮廓,再渲染上浅赭为底,而后一笔笔勾出动物的毛皮,纤毫毕现,很富有立体感。在背景的处理上则用写意手法描写山野林间的树石溪流,营造出一种盎然的野趣,对于主题的表现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

469《避暑山庄图》 

清 冷枚 轴 绢本设色 纵254.8厘米 横17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擅长画人物、仕士及山水,画风工整、细致,色彩较浓丽,具有装饰性。避暑山庄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山庄中既有北方深邃雄伟的丘壑林木,又有南方秀丽典雅的亭台湖泊。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经常驻跸于此。画家冷枚以鸟瞰式的构图,将山庄的面貌描绘得非常具体细致。冷枚在传统工笔界画的基础上,适当参用了欧洲的透视画法,使画面增强了深远感。作品笔致细密,一丝不苟。


470《白云松舍图》 

清 华喦 纸本设色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此画画法结合石涛、南田于一手,用笔秀逸,构图实而不拥挤。顺着蜿蜒的山间小道,一座屋舍座落在山崖之间,竹壁篾顶,结构轻巧。舍内几陈纸笔,一悠闲的文人正凭窗观山景。更远处是白云笼罩的群山,云气一直氤氲到无限。画的左上角题一诗云:“女箩复石壁,溪水幽朦胧,紫葛蔓黄华,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彩与我同。”


471《天山积雪图》 

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53厘米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晦暗阴霾的天空下,云幕低垂,仿佛又在酝酿着新的一场暴风雪。雪峰陡峭重叠,闪着洁白晶莹的寒光。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大胆,设色对比强烈。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传统文人画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风光,将山水、人物及走兽等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更以凝练秀劲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