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险从国外偷回一根藤,多养活清朝上亿人,至今被人们纪念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 ——《和陶酬刘柴桑》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都实行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旦一个地区发生大灾荒,如果国家救灾不利,那么当地的农民只能放弃赖以生存的家园,流浪到其他地区乞讨为生,这些流浪的农民在古代被称为“流民”。灾荒的发生不仅让百姓生灵涂炭,数量巨大的流民同样也给国家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好多朝代都是被流民组成的起义军给推翻的。

灾荒在现代社会同样会发生,只不过我们国家有足够的实力解决人民温饱。但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就没这个能力,新闻中时常会出现贫穷非洲地区饥荒的报道,而非洲儿童瘦骨嶙峋的照片让人看得心疼。我国古代几次大饥荒都会造成数量巨大的人口减少,所以古代人口数量一直都不多。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当时我国耕地面积没现在多,食物种类单一,没有化肥和农药,没有现代化收割技术,一切都凭借人民自给自足,但是饥荒频发的我国,人口一直都排在世界前列。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正是我国人口极速增长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切都是一个读书人陈振龙的功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振龙做了什么,让清朝人口增长了三亿之多。

一、海外新作物的发现

古代社会无论科技水平还是生产力水平都远远比不上今天,在那个饥荒频发的年代,无数老百姓只能忍受饥饿,乞讨为生。我国农作物的种类在过去也并不多,现在我们吃的许多农作物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清朝时期的人口极速增长,和平年代这点因素除外,还和农作物的引进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振龙是明朝福建人,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后来继续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陈振龙见自己科举无望,于是选择了去海外经商,这也符合福建人热爱经商的习性。陈振龙来到了吕宋岛,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当时正值欧洲国家的殖民时期,而西班牙作为第一批殖民者,早已经开始了海外扩张。

西班牙人自己国土面积小的可怜,但是他们抓住了机遇,通过海外扩张来强大自己的实力,以此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陈振龙一开始先去了菲律宾,可那时就已经被西班牙占领成为了殖民地,而陈振龙正是在这里,发现了新的农作物,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带回了祖国,这才有了后来高达三亿的人口增长。

被西班牙占领的菲律宾虽然屈辱,但是正是这次殖民运动,才促成了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番薯也是在两国融合期间出现在菲律宾的。番薯并不是菲律宾的本土农作物,而是西班牙人从他们国家带过来的。那时的番薯被西班牙人称之为“朱薯”,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让菲律宾人广泛种植这种农作物。

二、冒死带回祖国

朱薯这种农作物非常耐干旱,而且适应各种土地,产量比其他农作物高许多。同时,朱薯不管是生吃还是熟食都可以,它含有许多的热量,能给人很强的饱腹感。陈振龙第一次了解到这种农作物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番薯,让陈振龙看到了商机。陈振龙知道,自己的祖国非常需要这种产量高耐干旱的农作物,有了它,即便饥荒年百姓也能平安度过。

陈振龙决定,把番薯带回祖国,可是,这件事情实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当时整个菲律宾都是西班牙人在管理,西班牙人知道这种农作物的好处,他们不想让本国品种优良的番薯遍布全球,于是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要想把番薯从菲律宾带回大明,可以说是痴人说梦,陈振龙并没有因此放弃,要知道他可是读书人,有的是办法。

有了带番薯回国的想法之后,陈振龙立马付诸行动,既然番薯目标大不好带,他就把主意打到了番薯藤上。由于番薯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就算是藤蔓也能保存很长时间。陈振龙用绳子把藤蔓缠上一圈,这样蕃薯藤看起来就像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就这样,陈振龙冒着被西班牙人杀头的风险把蕃薯藤带回了祖国,尽管一路上无比艰难,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全国种植番薯

把番薯藤蔓带回去之后,陈振龙开始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种植。经过他悉心的照料,番薯终于长了出来,当时的陈振龙激动万分,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把番薯上交给国家,而是自己种植,满足自家的需要。后来明朝万历年间,国家发生了灾荒,许多百姓都吃不饱甚至吃不上饭,看到这个场景的陈振龙决定把番薯给贡献出来,教给百姓种植的方法让他们能度过灾荒之年。

陈振龙先是把番薯产量高能吃饱的消息传了出去,希望借官方的手把番薯推向全国。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叫金学曾的官员找到了陈振龙,向陈振龙要了一点番薯苗。金学曾在一片空地上种下番薯苗,想试验一下这番薯到底像不像陈振龙说的那样,很显然,最终事实证明了陈振龙说的都是真的,于是当地官方开始大力推广番薯,要求家家户户都得种植。陈振龙让家乡人民免受饥饿,即便灾荒到来也能吃得上食物。

清朝时期,番薯已经推广到了全国,由于它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全国各地都能种植番薯。番薯的出现导致清朝人人都能吃得上饭,不再害怕饥荒,产量高的番薯使得清朝人口开始大量增长。据记载,明朝时期的人口在一亿上下,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我国人口达到了四亿之多。这一切,都是陈振龙带回来的番薯的功劳,后人为了纪念陈振龙,给他修建了一座番薯亭,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前去祭拜陈振龙。

结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人们的付出。如果不是陈振龙,或许番薯还要晚几百年才能来到我国。

这样的话我国人口也不会大量增长,劳动力减少了,康乾盛世也就不会存在。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珍惜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东西,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番薯传入中国四百一十周年记》、《金薯传习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