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你思考问题的深度!
在哲学上有三个很重要的命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相信很多朋友看了这句话,都会觉得这三句话很虚,但我觉得,这三句话很接地气。
这三句话不仅仅是我们在无聊的时候,吃饱了没事干的时候,放假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去想的三个问题。
其实这三个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关于生命的终极问题,它贯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时无刻,每时每地。
1
这个“人生三问”会激发你的思考:
你是谁?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刚刚开始走上创作这条路的朋友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她找到我,向我求助。
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把我们做内容经验和思路都告诉过她了,可即便如此,她还是难以突破。
我曾经建议这位作者朋友按照已经定好的24个主题,每个主题找3到4篇文章,去分析一下别人文章的优劣势。
过了几天,她给了我一个excel表。打开表格之后,发现她的确是按照我的建议,把24个主题,每个主题找了三四篇文章,然后写了一些话。
但我仔细看过了她找的那些主题以后,一时之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你要说她没分析,他的确是每个主题找了三四篇文章,在每个文章的后边都写了一些分析。可你要说他分析了,他一个每个主题都找的不是很精准,而且分析了半天,似乎她也没有分析出什么东西来。
其实,我让这位作者朋友做这个分析,是为了帮助她把自己要创作的文章写好,所以这就要求她分析的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物,一定要分析出这篇文章它为什么好,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点值得自己借鉴,等等。
我的这位作者朋友在具体做的时候可能就忘了这一点,导致他是为了做而做。所以,分析文章也就分析的不是很到位。
为了帮助她把思考的方向找准,我跟她说:
时刻要反问自己“你是谁!”,你是一个创作者,不是我的学生。你分析不是为了给我证明你完成了我交给你的作业,而是为了自己的创作能吸收到什么而分析。
作为一个创作者,去分析同行或者竞争对手的同类型文章的时候,就不能用读者的视觉去看东西,你的位置决定你看的东西是需要有更深的维度要求的,要将差异看得透彻一点!”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太多时候看起来很努力却毫无长进,不加思考的物理性忙碌却一无所获,无所事事、得意忘形或者随波逐流,都是因为我们忘掉了自己到底是谁!
2
善于思考会让你事半功倍:
你从哪里来?
之前我们的一位见习设计师经常跟我吐槽别人的竞品海报做得好low,如果让他自己做,他一定能够比别人做的更好,但话没说多久,他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一位同事拿了一张竞品海报让他参考,结果,他依葫芦画瓢做了一个看起来怪异、极其不和谐的东施效颦版。
可以说,他参考竞品做出来的海报却比他自认为low的海报还low。
他自己并没有用心去思考参考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和自己要做的产品有什么差异,更别提仔细去研究参考的竞品到底哪些细节做得出彩了。
这样,他自然就没有参考到点子上,这就意味着他的参考与分析是无效的,甚至对自己的设计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我看过后,把很多模仿不到位的细节给他一一指了出来。
其实,这个见习设计师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忽略了五个字:“我从哪里来?”看上去他研究竞品,实际上他有太多的想当然。
对于一个商业与广告类设计师或者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参考竞品与用户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事。
而这个过程要想做到有效,就是千万要重视信息的来源特点与准确性。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我从哪里获取信息?我获取的信息是否可靠?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是否具有可参考性?思考清楚再动手去做,相信做出来的产品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我的合伙人阳总,总是在遇到很多让人闹心的事情时表现的很淡定。而我却很多时候不那么容易hold住自己的脾气。
很多时候,发完脾气,我自己也会觉得非常后悔。
阳总后来就给我了一个建议:当你动气的时候,就找个地方一个人呆着,问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的火气是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要发火(发火能给我带来什么)?”
这样的话,我就觉得自己跟自己较劲真的没必要,人一旦冷静下来,大抵就不会让自己犯那种着急上火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