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古钱币有个洞,而外国币都是实心的?

中国古钱很多都在中间打个洞

而外国的钱币通常都是实心

比如下图对比

▲中国古钱

▲外国古钱

所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天圆地方吗?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天圆地方,这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概念。中国古人将这种思想体现在日常设计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常用的筷子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曾有研究中国货币史的学者认为,秦半两是象征天圆地方的。战国时天圆地方的观念也很盛行,因此许多人就将两者联系起来,误以为秦始皇是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创造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币制,最开始铸造“重如其文”的半两钱。而后出于市场商品流通的需要,钱币也慢慢缩小。至秦后期钱型变小,虽然重量不及之前,但铜钱仍以“半两”为名,后人称之为“秦半两”。

从此中国的铜钱取得了外圆内方的固定形式,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所以不少人认为“秦半两”作为初始模板是天圆地方的开始

▲“秦半两”

所以以前的学者的想法可归纳为:

所以这篇文章就这么结束了?

怎么可能!

转折开始——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战国时秦国铸造的各种钱币中就有一种圆形的,后人称它为“环线”,也叫“圜钱”。在其后不断发展为方孔。

由圆转方的原因,有人说是为了方便铜钱上的字体排列整齐,也有说是为了方便铸造。

▲“环线”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这种秦国老钱推向全国。

所以事实上

由此可推断:天圆地方并不是古钱有孔的主要原因

斗胆猜测一下原因

既然不是这个原因,那我们就用中国人在制造工艺上的智慧,来揣测这件事。

便于携带

古代形容一个人有钱,会说他“腰缠万贯”,这个“贯”呢,就是一贯钱,通常1000个铜板为1贯。

“腰缠万贯”就是在腰上栓1000万个铜钱……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手法,我们从这个词中可以知道的是,古代人会把钱串一起,这样带出门方便。

怎么串一起呢?

中间打个洞。

而像外国,古罗马、古阿拉伯等,他们很少使用铜钱,都是金银币,一个币就够你买好多东西了,不需要把大量的币串在一起。

▲古罗马博斯布鲁斯王国金币

公元211~226年发行

制作方便

西方古代,有很多小买卖是不用钱交易的,都是以物换物,比如拿盐换老母鸡。金银币则是作为货币的储存手段,说白了就是压箱底的,所以量少。

另外,外国钱币制作也很艰难,称之为“打制币”,只能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量产效率低

▲罗马共和国第纳里乌斯银币

中国的铜钱就显得“高科技”了,采用浇筑手法,将融化的铜倒入模具,就可以批量生产,但这种方法会产生毛边。

这时候工匠们就会拿着一根方形的棍子穿在中间,便于挫毛边

▲钱币模具“钱范”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我拿个圆棍不行吗?

这样钱中间的孔不就是圆的了。你们想象一下钱币套在圆棍上,你一搓,钱币呲溜跟着转,这还咋挫?

材质问题

关于上文所说的便于携带问题,可能有人会问:我们穿孔方便携带,难道外国人就想不到?你这是在低估外国人的智商。

这就要考虑到钱币材质问题了。

金银穿洞会加剧磨损,10克的金银,用着用着就变9.9克,9.5克……太心疼了……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神话兄妹金币

公元前285-前249年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我们不用金银铸币

其一:古代中国金银的产量较低。比如从明朝开始,随着对外进出口贸易和开采的增加,白银才成为主流货币。

其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程度远大于外国,单纯的金银无法满足商业流通的需求。

特别是到商业贸易极度繁荣的宋代,连铜钱的供应量都不能满足商业的发展纸币也就从那时诞生。

其三:外国的古代很多都是小国寡民,可能理个发都要出国。甚至早期欧洲,国家这个概念还没形成,而是一个个城邦。

金银作为天然的货币,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地区或国家的认可。这就与中央集权制的古代中国很不相同。

图像vs文字

中国古币上面多是用字,比如xx通宝、xx元宝各种。字体四四方方,每个字体之间相互独立,中间开个方形的孔还便于将周围的字排列整齐。

而外国钱币则多人像、图画为主,打洞真的不合适,你总不能把国王的眼睛鼻子给挖掉吧……

▲中国古币

▲外国古币

当然,这些也只是小编的斗胆推测。

古币有孔究竟是何原因,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