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荟萃】齐白石与张大千谁更有高度?三件事说明一切

如今,有一种“定律”正在被广泛运用,叫做“二八定律”。不管是划分人群还是分析事物,又或者说各种培训之类的课程,这个“二八定律”永远是可以随意套用上去的。比如一说到“成功”,成功学大师就会告诉你这世界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数量是二比八的比率。在近现代艺术界其实也存在这样的“二八定律”——艺术界百分之八十的光辉被两个人占据了,尽管翻开近现代艺术史会发现,虽然名家琳琅满目,但加起来也不如齐白石张大千两人的光环耀眼,仿佛近现代艺术史这一页只属于他们两个。

齐白石

当然,除开齐张二人之外,甚至还会有很多艺术水准并不亚于他们的人,但可惜的是,那个时代百分之八十的艺术家只能挤在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篇幅之内,毕竟,唯有他们两位大师是连路边摆烧烤的大妈也能叫得出名字的人。

因此,人们总觉得齐白石与张大千就是一对争锋的王者,往往会拿二位大师作比较。在某个艺术社区就曾经热议过这样一个话题:论人生高度,齐白石比张大千如何?这两个占据了近现代艺术史百分之八十光辉的大师,谁更有高度呢?

张大千

显而易见,这样的问题绝对能引发超级热烈的讨论,这两位画坛大师各自都有无数的粉丝,有多少说齐白石高度更高的,就有多少认为张大千会更高一些的。

要评价两位艺术大师的人生高度,无外乎就得从艺术和人格几个方面来探讨,而这些评价都需要基于他们的人生故事。

不管是说齐白石的高度更高、还是张大千的高度更高,总结起来,支撑对应观点的故事无外乎集中于三个,咱们就来看看这三件事是否能说明一切。

张大千艺术

这第一件事说的是齐张二人有据可考的一次“交集”,当时张大千在京城办展,展前他自然要拜访京城各路名家一圈,齐白石作为老前辈自然也在其列。

不过,以张大千的名声,京城名家也都无不倒履相迎。

但当张大千叩响齐府大门时,却很尴尬地拒之门外,守门人隔着门缝告诉张大千:齐老不在,您回去吧!

其实,齐白石是在家的,他明知道张大千要来拜访,却故意不开门,让张大千丢了回面子,事后还说这是因为自己看不惯张大千造假画的“前科”。

齐白石

这个故事,同时被齐张的支持者引用,支持齐白石的认为,这是齐白石高风亮节的体现,不屑于造假图利的行径;

而支持张大千的则认为,这恰恰反映出了齐白石心胸狭窄的小格局,张大千出于尊重来拜访他却故意损人面子,是小人行径,即便如此张大千也只是一笑了之从不以此来怪罪齐白石,所以齐白石从格局上就输了张大千一大截。

第二件事,说的是齐张二人在四九年各自的选择,当年,齐白石留在了京城,而张大千却随蒋氏撤离,此后再也没有回归。

齐白石绘画

两人不同的选择,虽然对他们的艺术成就本身影响不大,却因为时代的关系,让两人随后的声誉和地位有了距离。

齐白石留了下来,被认为是正义的选择,张大千离开了,被认为是错误的选择,两种不同的选择被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

但支持张大千的粉丝认为,张大千在当时的处境下容不得自己选择,其次,他的离开也并不代表他就做错了,如果留下来有可能反而不会有他后面几十年精彩的艺术发展空间。

张大千会晤毕加索

第三件事是张大千拜访毕加索时发生的,当时毕加索见到张大千之后并没有客套地称赞对方,而是一个劲地夸赞齐白石,张大千愣过之后笑呵呵地附和说齐白石是中国了不起的大画家。

齐白石的粉丝觉得,既然连毕加索这样的世界大师都当着张大千的面盛赞齐白石,就说明齐白石的高度在世界大师心中远比张大千要高。

而张大千的粉丝却觉得,即便是齐白石曾经让张大千难堪过,张大千也保持着大度的风范,没有说过半句齐白石不好的话,说明张大千的人格魅力和心胸比齐白石要更大一些。

张大千绘画

论人生高度,发生在齐白石张大千身上的这三件事真的能说明一切吗?恐怕未必,就像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就把一切划分为“阴阳”两面一样,同样的故事,总是能从两个面看到不一样的结论,不管齐白石和张大千谁更有人生高度,他们留下来的艺术成就都已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齐白石55岁时娶的妻子,到底有何魅力?才貌双全,受宠一生 

如果细心一点,大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书画名家,都不会亲自动手磨墨理纸,旁边总会有一个“贤内助”默默地将纸墨笔砚安排妥当,甚至连大师什么时候要蘸墨了,她们手中的墨碟也总是会递送得恰到好处。

艺术大师背后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默契的助理夫人,她们不仅仅是大师的人生伴侣,更是大师艺术创作的另一只手。

齐白石

但同时,她们往往又是不知名的艺术高手。比如齐白石在五十五岁时娶的妻子胡宝珠,就是一位书画俱佳、但却甘为齐白石伺候笔墨的才女。

作为齐白石的妻子,胡宝珠的名字虽然广为人知,但却极少有人知道她对于齐白石的重要程度,也极少有人知道她在书画方面也有不俗的功力。

虽然在嫁给齐白石之前她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婢女,但却能被齐白石宠爱一生,说明胡宝珠绝非一个简单的“贤内助”而已,那么,胡宝珠到底有何魅力呢?

齐白石剧照

其实她原本是一个苦命的四川山里娃,年仅十二三岁时就进入到官家做婢女,由于做事机灵麻利,幸运地得到了当时的四川宣慰使胡南湖的喜爱,不久被带到了京城,安排她专门伺候胡家老母亲。

此时的胡宝珠其实还不叫胡宝珠,她的原名并没有留下记载。成为胡南湖老母亲的贴身佣人之后,她又再次得到认可,老人家将她收为干女儿。

或许是因为她的本名过于土气,于是在她十八岁时,老人家重新赐名“宝珠”,她的名字这才成为了“胡宝珠”。

齐白石

而她与齐白石的姻缘也颇具传奇色彩,原本作为大户人家的婢女,胡宝珠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的,但姻缘这东西总有办法让两个原本一点都不搭调的人相遇。

但这个胡南湖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官,是琉璃厂的常客,而当时齐白石也还是一个在琉璃厂挂单卖字画的小画师,无人问津的齐白石字画却偏偏得到了他的垂青,从此两人便从熟脸混成了至交。

后来,胡南湖经常在府内举行笔会,便会邀请齐白石上门作画。

胡宝珠国画

当时的齐白石几乎是抛家舍业独自在京城,尽管已经五十五岁,却连一个帮着磨墨的书童都没有,全靠自己手忙脚乱地磨墨裁纸。

胡南湖看了之后,就把老母亲的佣人叫出来帮手,胡宝珠第一次见到齐白石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由于在京城混得不咋地,加之妻儿老小都在湖南,齐白石曾向胡南湖吐露自己想就此返乡遁隐的念头,胡南湖心有不舍打算留住这位老画师。

胡宝珠

当时胡母恰恰提出,要给自己的干女儿胡宝珠找个好的归宿,于是胡南湖心生一计,把宝珠许配给齐白石不就可以把他留下来了吗?

经过胡家的一番思想工作,五十五岁的齐白石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娶了十八岁的胡宝珠留在了京城。

对于一个五十五岁的老先生来说,虽然胡宝珠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佣人,但是却胜在年仅十八貌美如花、人又机灵好学,无异于再次为他快要消沉的艺术人生注射了一剂肾上腺素。

胡宝珠

更让齐老先生惊讶的是,在嫁给他之后,曾经大字不识的胡宝珠竟然不仅学会了写字,还在闲暇之时偷偷地学着他的模样画画,几年后居然也堪称是一个书画俱佳的才女了。

更为厉害的是,来求画的人时常把胡宝珠临摹的画稿当成了齐白石的原作,非得要齐白石钤印带走。齐白石时曾感慨说自己这个妻子如果一直画下去必有所成。

胡宝珠与家人

可惜,齐白石顾虑到她的画太过于接近自己,担心会有女人代笔之嫌疑,最终胡宝珠只得弃笔未能坚持。

虽然胡宝珠最终未能在书画上享有自己的成就,但凭着才貌双全和任劳任怨,她也因此被受宠一生,可以说齐白石的书画成就当中完全有她的一份功劳。

       55岁娶18岁少女生下4个儿子,90岁时还想娶20岁小姑娘 
2021-09-03 09:41

艺术,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以审美感受的文化。而让人产生审美感受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共鸣”二字。要让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产生共鸣,就需要创作者本身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丰沛的感情,而这份想象力和感情表现为品质、性格,就常常是浪漫的、多情的、天马行空的。

而这些标签,就常常能贴到很多艺术家的身上去,这就是为何有“才子多情”的说法的原因。而“多情”跟“滥情”之间,仅仅只有一线之隔。譬如徐志摩,诗性烂漫,对爱情也自由奔放,先与张幼仪成婚,后来追求林徽因,最后却跟陆小曼在了一起,因此时至今日还被人打上了“渣男”的标签。

而同样多情的,还有我国近现代著名绘画艺术大师——齐白石。

①艺术大家

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从小生活在湖南长沙星斗塘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画画,跟外祖父读书的时候,他就常常将习字本当做画本画画。在他12岁的时候又去学习雕花木工的手艺,为的当然是糊口,但工作之余也始终没有放弃画画。

直到他24岁的时候,齐白石才正式拜了师,开始学习画肖像画,后来又得名家胡沁园、陈少蕃二人的教授和指点,绘画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加上齐白石本身挚爱绘画,努力练习,一面靠着画肖像养家,一面不断精进着自己的绘画技术。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断钻研之后,齐白石终于成长为一代名家,他的《牡丹图》、《和平鸽》等等作品的艺术水准都十分之高,在画虾方面更是更得神韵,《墨虾图》早已被收入了我国历史教材之中,齐白石也成为了国内外都十分知名的顶级画家。

②海棠梨花

齐白石的画作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就是因为他能够用简单的黑白笔墨,不仅生动地画出所画之物,而且还能够构造出一种深邃、宁静、雅致而且浪漫的意境。而使得齐白石能够有如此功力的原因,跟齐白石本身内心丰富多情是不无关系的。

也正是因为这份多情,让齐白石的感情也显得颇有些复杂。早在齐白石12岁的时候,他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一名名为陈君春的少女订了婚,并且在19岁的时候正式完婚。因为这之间有整整7年的相处时间,因此婚后两人也颇为恩爱。

而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齐白石跟陈君春结婚多年,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孩子。齐白石和齐白石的家庭都是比较传统而守旧的。因此,在1919年的时候,55岁的齐白石就娶了当时才仅仅18岁的胡宝珠作为自己的二房太太,这相差了整整37岁的婚姻,在现在看来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事。

胡宝珠跟齐白石成婚之后,一连为齐白石生下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齐白石总算是有了后人,因此对胡宝珠也极其之好。胡宝珠本来是齐白石亲戚家的婢女,现在却做了齐白石的二太太,颇得齐白石疼爱,自然也是十分幸福的。

到了1941年,齐白石正室陈君春因病去世之后,胡宝珠就被齐白石捧上了妻子的位置。可好景不长,在1944年的时候,年仅42岁的胡宝珠就因为之前接连生子落下的病而离开了人世。

而此时的齐白石已经80岁,自胡宝珠离世之后,齐白石感到越发寂寞,身体也越来越差。而齐白石的子女也都有各自的事要忙,因此无法时时刻刻陪在齐白石的身边,于是只好找了一个小姑娘来照顾齐白石的生活。

小姑娘刚刚20出头,但是却十分温柔贤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齐白石,还能给齐白石说笑话解闷。慢慢地,年近90的齐白石发现自己居然对这样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动了情!

而作为艺术家的齐老先生,对于年龄什么的限制向来不看重,发现自己的心思之后,就对自己的家人说了出来,说想要娶这个小姑娘。齐白石的子女自然是不同意的,毕竟两人之间相差了近70岁,这传出去在那个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得戳他们的脊梁骨呢!

可齐白石却十分坚持,他们实在拗不过齐白石,最后只能选择了同意。齐白石得到家人的认可之后十分开心,立即就开始做求婚方面的准备。可惜造化弄人,还没等齐白石迎来这最后的爱情,他就在1957年9月的时候离开了人世,没有能够获得这小姑娘的芳心了。

结语

正所谓“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种爷孙恋在现在虽然不提倡,但是只要两个人互相喜欢,确实是因为爱情而结合,人们还是能够理解的。可惜最后齐白石却没能得到小姑娘的回应,带着自己的多情离开了人世,只是将自己的画作和艺术留了下来,以供后人观仰。

一张画还不值一棵白菜,齐白石当年也曾郁闷

北平,大风扬沙,北漂的齐白石正坐在家里画画。

突然,外面有人在吆喝着卖白菜。

齐白石灵光一闪:要是画一张白菜画,出去换上一车白菜,也够得上有故事、有下酒菜。

很快,齐白石就画好了一幅白菜,拿着画来到了菜贩面前。老农以为他是个大主顾,赶紧将最好的白菜挑上来,称得高高的。

结果齐老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我画的白菜,换你这一车白菜,怎么样?”

菜贩听罢,说道:“你有病吧,想用一张破纸换我一车子的白菜,当我傻吗?换一棵都没门!”说着,连忙拉着一车白菜就跑。齐白石呆在那里,不一会才反应过来,只好灰溜溜的回到了家里。

时至今日,齐白石老先生的画随便一张都价值千万上亿,对于这样的价格,齐白石老先生知道的话估计会哭笑不得。

《我的北漂》

——齐白石口述

我初到北京的新交之中,有一个自命科榜的名士,能诗能画,以为我是木匠出身,好像生来就比他低下一等。

他不仅看不起我的出身,就其看不起我的作品,背地里骂我画的粗野,诗也不通,简直是一无可取,一钱不值。他还常说:“画要有书卷气,肚子里没有一点书底子,画出来的东西,俗气熏人,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呢!”

我明知他的话是针对着我说的。文人相轻,是古今通例,这位自称有书卷气的人,画得本极平常,只靠他的科名,卖弄身分。我认识的科甲中人,也很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并不觉得物稀为贵。况且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长短,显得气度不广。

当时我做的「题椶树」,有两句说:“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偏体轻。”我对于此公,总是逆来顺受,丝毫不与他计较,毁誉听之而已。到了九月底,听说家乡乱事稍定,我遂出京南下。十月初十日到家,家里人避兵在外,尚未回来。

民国七年(戊午·1918年),我五十六岁。家乡兵乱,比上年更加严重得多,土匪明目张胆,横行无忌,抢劫绑架,吓诈钱财,几乎天天耳有所闻,稍有余资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栗栗危惧。

我本不是富裕人家,只因这几年来,生活比较好些,一家人糊得上嘴,吃得饱肚子,附近的坏人歹徒,看着不免眼红,遂有人散布谣言,说是:“芝木匠发了财啦!去绑他的画!”一般心存忌嫉、幸灾乐祸的人,也跟着起哄,说:“芝木匠这几年,确有被绑票的资格啦!”

我听了这些威吓的话,家里怎敢再住下去呢?趁着邻居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带着家人,匿居在紫荆山下的亲戚家里。那边地势偏僻,只有几间矮小的茅屋,倒是个避乱的好地方。我住下以后,隐姓埋名,时刻提防,唯恐给人知道了,发生麻烦。

那时的苦况,真是一言难尽。到此地步,才知道家乡虽好,不是安居之所。打算从明年起,往北京定居,到老死也不再回家乡来住了。

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我五十八岁。春二月,我带着三子良琨,长孙秉灵,来京就学。

我跟梅兰芳认识,就在那一年的下半年。记得是在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来约我同去的。兰芳性情温和,礼貌周到,可以说是恂恂儒雅。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当天,兰芳叫我画草虫给他看,亲自给我磨墨理纸,画完了,他唱了一段贵妃醉酒,非常动听。同时在座的,还有两人:一是教他画梅花的汪霭士,跟我也是熟人;一是福建人李释堪(宣倜),是教他作诗词的,释堪从此也成了我的朋友。

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我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我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兰芳来了,对我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我敷衍,我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我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说: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势利场中的炎凉世态,是既可笑又可恨的。

齐白石的木工活(文/陈小庚摘自《齐白石回忆录》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

齐白石画了一幅《炼丹图》,卖了920万!

2021-08-31 09:34

齐白石 炼丹图 920万

题识: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白石山翁意造并题新句。此画此诗一日制四幅,此幅第三也。

齐白石 炼丹图(局部)

齐白石对李铁拐很有兴趣,因为这个形象触动了他的所思所感。他早年所画,多柱杖立姿,强调主人公的“拐”相;晚年所画,多坐姿,强调主人公的神态和亦丐亦仙的身份。早年画的是一个传说人物,晚年则要藉以喻事喻理。

齐白石作品 李铁拐

齐白石晚年画的李铁拐,有正面,侧面,有背着葫芦,抱着葫芦,大都蓬头垢面,短须,一副乞丐模样。

画上题诗也多种多样。如“形骸真个能潇洒,我笑神仙尸未解。天下从来多妄妖,葫芦有药人休买”。这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有许多装成神仙的“妄妖”,葫芦里卖假药,易上当。这是齐白石针对社会上的欺诈现象,有感而发的。

“形骸终未了尘缘,饿殍还魂岂妄传。抛却葫芦与铁拐,人间谁信是神仙?” 齐白石这句题诗的意思是:“饿殍”还魂的仙人,如果不是拿着葫芦与铁拐,谁相信他的神仙身份呢?

齐白石作品 李铁拐

齐白石还多次画过拿着丹砂的李铁拐形象,题诗是:“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在后两诗里,或直说俗眼不识真仙,或拐弯说仙人既装进了乞丐皮囊,也难怪他们不识货。

如果联系二十年代齐白石的情况,不难看出隐蔽的自喻因素。在他看来,自己的艺术长期不被理解,是一些人只看他的出身和外表,这正如把李铁拐看作“饿殍身家”。但这类含自喻之意的绘画与诗歌,鲜有愤懑之情,而更多的是幽默和无奈,以及寓于这种幽默、无奈中的智慧。

把8个子女留给妻子抚养,自己和女儿同学远走高飞,晚年悔之晚矣 

在《朱子家训》中有这么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这句话可以说是很有道理,特别是对于民国时期的文化界来说,很多现在人们熟知的文坛领袖艺术大师,纵观他们的一生,都印证了这句话的道理。比如著名画家张大千,他把8个子女都留给妻子抚养,自己和女儿同学远走高飞,晚年却悔之晚矣。

张大千是国画大师,他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是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画家之一。虽然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很高,是有名的艺术大师,但是却不能称之为德艺双馨。在张大千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做得很过分,一件是对敦煌壁画的毁灭性破坏,另一件就是抛妻弃子带女儿同学远走高飞。

在1941年至1943年的这几年中,张大千在范振绪、谢稚柳等人的陪同下,先后数次造访敦煌石窟临摹壁画。因为张大千并不懂得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他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很多保存了上千年的壁画被暴力手法脱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些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品,就这样毁在了张大千手中,至今仍被文物专家们引为憾事。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壁画的临摹告一段落后,急急忙忙地去兰州开他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将一堆烂摊子交给了初来乍到的常书鸿。张大千还跟常书鸿说,不要怕吃苦,要努力保护敦煌壁画。并且在临走之前,都不忘跟常书鸿交代说:“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的徒刑啊!你一定要坚持在敦煌留下来。”

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他的第一位爱人是谢舜华,两人之间是表姐弟的关系。1916年,17岁的张大千在父母的安排下与表姐定下了亲事,正当他对未来充满幻想时,未过门的妻子却因为生病去世。这件事对张大千的打击很大,甚至让他萌生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于是他来到上海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

张大千原本是想终身不娶,从此以后常伴青灯古佛,以此来祭奠谢舜华。可是还没过几个月,张大千就受够了寺庙枯燥的生活,逐渐产生了还俗的想法,可是一时间却找不到理由。正好在这个时候,他二哥张善孖专程赶来劝他还俗,于是当了三个月和尚的张大千正式还俗,跟二哥回到了四川老家。

张大千的父母看到儿子如此痴情,为了爱情竟然不惜出家为僧,为了避免儿子再做出类似的傻事,于是急忙托人重新给儿子物色了一门亲事。就这样,刚刚还俗不久的张大千,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曾庆蓉为妻。可是婚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却并不好,因为曾庆蓉是一位含蓄内敛的传统女子,而且也没有接受过教育,更不懂得绘画艺术,两人之间可以说是既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情感交流。

就这样,在结婚后的几年时间里,张大千抛下新婚妻子四处游历,并且在旅途中结识了黄凝素。当时黄凝素才15岁,不但长得年轻漂亮,而且对绘画艺术也十分感兴趣。张大千认为黄凝素才是自己的真爱,于是不顾妻子曾庆蓉的反对和黄凝素成了亲。曾庆蓉嫁给张大千后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八女,而黄凝素却一口气连生了八位子女,这使她成为了张家真正的女主人。

黄凝素也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张大千最爱的人,直到杨宛君的出现才使得她明白,张大千其实就是一个喜新厌旧之人。1934年,张大千客居北平,不知怎么就看中了在天桥卖艺的杨宛君,无论如何都要娶她为妻。但是张大千父母却并不同意这桩婚事,认为儿子都有两房妻子了还不知足。后来在张大千百般劝说下,双方各退一步,杨宛君以妾的名义嫁到了张家,成为了张大千的妾室。

张大千娶了杨宛君后,出门远行就再也没有带过黄凝素了,无论是外出游历还是开画展,都由杨宛君陪伴。黄凝素心里虽有怨言却无可奈何,闲来无聊的她后来还染上了赌瘾,最终两人以离婚收场。既然曾庆蓉、黄凝素都没有得到张大千的真爱,那杨宛君就是张大千一生最爱的人吗?显然不是的,因为最后的赢家并不是杨宛君,而是一个叫徐雯波的女子。

徐雯波是张大千女儿张心瑞的同学,18岁那年奉子成婚嫁给了比她大30岁的张大千,也是她陪伴张大千走过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而且张大千在去世后,还立下遗嘱,将自己绝大部分财产都留给了徐雯波,他的子女和其他几位妻妾总共只分到了6%的遗产。因为张大千长期忽视了对女儿的照顾,所以在他1983年去世时,没有一位子女去参加他的葬礼。如果张大千地下有知,恐怕也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感到后悔吧!

    张大千《仕女图》被拍卖,结果3分钟喊出2亿3000万,震撼全场!         和齐白石大师一样,他也是现代中国画的大师,绝对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而且,张大千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书法家,闻名于世,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大师一生中仍有许多经典书画作品,如《爱痕湖》 《长江万里图》 《四屏大荷花》等。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张大千大师的画和齐白石,的画一样受欢迎,几乎每年都能创造新的高价。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幅画是张大千,创作的,后来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三分钟就被抢购到2.3亿元,可能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但却是事实。拍卖的视频还存在网络上,最后以2.3亿的高价被成功拍走。

这幅画是张大千《仕女图》。其实历史上很多著名画家都画过类似的《仕女图》的画,但是为什么张大千《仕女图》如此受收藏家追捧呢?其实这里有很深的原因,就是除了张大千的画,还有启功大师亲自题写的书法。

那么这个张大千?的《仕女图》呢,其实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专家表示,从这幅画的笔法来看,绝对非常简洁,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尤其是人物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好,让人看起来焕然一新。

可以说《仕女图》绝对体现了张大千,大师高超的绘画技巧,除了张大千,的顶级绘画技巧之外,《仕女图》上还有一个可以提升绘画价值的地方,那就是上面还有启功大师的书法。

先说说启功吧。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启功启功是近代非常著名的书画大师。他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孙子。他创造了著名的“印心”。可以说在书法界响当当了一阵子。很多收藏者都很喜欢《印心》,自然也很想收藏。

但是这个《仕女图》里面不仅有张大千的画,还有启功大师的书法,怎么可能不卖高价呢?

可以说,张大千《仕女图》是两位大师的组合,3分钟喊出2.3亿元的天价确实让人惊讶,但也是物有所值。

当时张大千《仕女图》正在拍卖会上竞价,那一波竞价着实让观众震惊。我真的不敢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张大千《仕女图》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只能说,艺术真的是无价之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