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月第17期

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姚红娟,赵聪亚,宋瑛,乔京贵,王雯靖

(西安高新医院消化内科,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传统组织胶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排胶率、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及1、2、3、6、9、12、15、18个月,两组的排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总发生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 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者发生异位栓塞,对照组异位栓塞发生率为 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组织胶相比,内镜下注射聚桂醇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再出血、异位栓塞发生率,对排胶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聚桂醇;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异位栓塞

文献编号: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917005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广泛弥漫性坏死,且伴有肝脏纤维组织增生[1]。这类患者合并症较多,包括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2-3]。研究表明,当肝静脉压力梯度超过12mm Hg 时,则会增加静脉曲张风险,若压力梯度超过20mm Hg,极易引起不可控大出血,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约 20%~50%[4]。近年来,内镜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干预中应用广泛,既往临床主要采用组织胶对其进行治疗,具有预防出血作用。然而组织胶也存在缺陷,如它仅能将血管封堵,但无法阻碍新生曲张静脉形成[5]。研究表明,聚桂醇作为一种硬化剂,能促使局部发生血栓,通过炎症、纤维化的作用,使曲张静脉闭塞,弥补了传统组织胶治疗的不足[6]。鉴于此,本研究纳入10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对象,分析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24~75岁,平均(46.31±13.75)岁;肝硬化原因:自身免疫性肝病8例,丙肝/乙肝33例,酒精性肝病13例;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36例;静脉曲张程度:G137例,G217例;门静脉宽度(1.29±0.16)cm。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22~78岁,平均(47.92±12.98)岁;肝硬化原因:自身免疫性肝病9例,丙肝/乙肝31例,酒精性肝病14例;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9例;静脉曲张程度:G140例,G214例;门静脉宽度(1.31±0.1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7],①临床症状为肝脾大、肝掌、乏力、腹水、腹胀、呕血、黑便等;②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③X线摄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呈蚯蚓样、虫蚀样静脉曲张;④彩超检查提示肝被膜厚度增加,回声增强,腹腔可见积液;⑤CT检查可见肝脏各叶密度下降,肝门宽度增加。

纳入标准:①成年患者;②经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等方式确诊,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③在上消化道出血后72h内进行治疗的患者;④入院前无相关药物治疗史;⑤意识清醒、能配合治疗患者。

排除标准:①在治疗前已有胃静脉曲张相关治疗史;②除肝脏外,还伴有其他重要脏器损害,如肾功能、心功能、肺功能等严重损害;③恶性肿瘤;④因重度出血性休克、食管狭窄等无法行内镜治疗;⑤合并肝豆状核变性;⑥肝性脑病;⑦既往有精神病史,无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入院后常规药物止血、输血、抑酸、补液、维持循环稳定等,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后,于内镜下注射药物。

对照组在内镜(品牌:日本宾得;型号:EPK-i7000)下注射组织胶,采用三明治夹心法推注,依次取2mL碘化油注射液(厂家:Laboratorie Guerbet;注册证号:H20050307)、0.5~3.0mL组织胶黏合剂[厂家:北京瞬康医用胶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650198号]、2mL碘化油推入,1~3点/次,按照曲张静脉容积决定组织剂的推入剂量。术后12h禁水、禁食,术后2周可以食用流食,期间避免出现便秘、用力咳嗽等症状。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首先利用内镜明确靶静脉注射位置,找好穿刺点后,经内镜通道孔取2mL 碘化油注入,待穿刺针彻底进入血管,再依次取 5~20mL 聚桂醇(厂家: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0.5~3.0 mL 组织胶黏合剂快速推入,1~3点/次,最后取2mL碘化油注入。术后处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参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7]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在术后3个月评估。显效为经内镜检查提示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有效为内镜检查提示瘤样、迂曲静脉曲张变为直线,或明显瘪塌;无效为静脉曲张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排胶规律:分别在术后1、2周以及术后 1、2、3、6、9、12、15、18个月入院复查,记录排胶发生率。

(3)再出血:通过内镜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明确再出血原因。再出血诊断标准如下,①溃疡出血:胃镜检查提示原注射部位出现糜烂、溃疡,伴少量鲜血、渗血,有血痂形成;②排胶出血:胃镜检查提示原注射部位存在排胶变化,伴少量鲜血、渗血,有血痂形成;③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检查仍可见静脉曲张,原注射部位无糜烂、溃疡及排胶变化,可见红色征[7]。

(4)记录两组术后18个月内的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 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排胶发生率比较

术后1、2周及 1、2、3、6、9、12、15、18个月,两组的排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总发生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发热、溃疡、菌血症、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者发生异位栓塞,对照组异位栓塞发生率为 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门静脉高压在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然而,门静脉高压的发生也增加了胃底静脉曲张的危险性[8]。这类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黑便、呕血等[9]。研究表明,组织胶注射于血管后,能迅速产生聚合反应,形成黏合剂固体,且表面形成一层隔离膜,将血管与固体分开,达到血管闭塞的目的,总体效果尚可,但无法致局部血管纤维化,不能引起局部炎症,再出血率难以得到控制[10-11]。

本研究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内镜下注射传统组织胶,观察组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结果提示聚桂醇的应用能提高总有效率。研究发现,聚桂醇是一种硬化剂,它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导致静脉内膜出现炎症,促进局部血栓形成,从而致静脉机化、消失[12]。传统组织胶注入血管后,药物会被当作异物排出,而聚桂醇则可被吸收,它能促使血管纤维机化,导致曲张静脉消退[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周及1、2、3、6、9、12、15、18 个月,两组的排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排胶规律基本相同,这可能与纳入病例数较少有关。两组排胶主要集中于术后 1~6个月,术后12个月后无排胶,这表明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基本结束排胶。因此,在1~6个月的排胶高峰期,临床医师必须警惕排胶出血的发生,叮嘱患者定期入院复查,及时发现溃疡、糜烂等症状,术后给予胃黏膜保护干预,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总发生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能降低患者再出血风险。研究表明,若单纯给予硬化剂注射于血管内,则会导致静脉内压力迅速增高,撤针时容易造成涌血、喷血,而在此基础上注射组织胶,能充分利用其固体聚合物特质,将针孔、瘤体封堵[14]。本研究中,观察组注入聚桂醇后,随即注入组织剂,因此能将针孔、瘤体封堵,达到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目的。

异位栓塞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因组织黏合剂漂移所致。本研究中,观察组异位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聚桂醇能降低异位栓塞发生的危险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聚桂醇能促使局部形成血栓,因此,它可避免组织黏合剂漂移,进而降低异位栓塞发生率。本研究证实,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具备如下优势:促进血管纤维机化,促进曲张静脉消退,降低出血复发率;与传统组织剂联用,能将注射针孔、瘤体封堵,使止血更加彻底;促使局部形成血栓,降低异位栓塞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与传统组织剂相比,内镜下注射聚桂醇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异位栓塞风险,临床推广价值更高。此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少,仅选取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