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培训,这2点基础可能造就“百二秦关终属楚”!
专栏作者/任昊旼
企业管理咨询顾问/KOL管理导师/市场管理优化师,一个爱把医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放一起思考管理优化的行业人。
在上一篇文章《培训中,如何使“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秘密武器?》中,我们谈到了专业化培训体系建设的两个要点,接着上期我们的话题,我们继续谈谈还有什么是培训体系需要专业化建设的。
不得不说很多专栏作者都注意到了一些痛点,比如Agnes提到的系统化,又比如季宏伟老师提到的Role Play。我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这两点。
系统化
现在多半销售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体系达不到市场要求,为达成业务目的,那就得“办学”。建立科学的能力与知识体系模型,设置阶梯式科目及教学方式,未到达晋级水准前不跳级。尤其是专业知识。
笔者经常见到时间紧、内容多,且内容零散不成体系的产品知识培训或者医学部培训,并总以“培训时间有限啊,基础的没必要做”为理由,得到的结果就逃不开无效与重复。
笔者曾在体制内提议过“建立内部学院制的体系”,可如不是自上而下推行往往难度很高,毕竟牵扯到医学、培训、销售、市场和人力资源各部们的长期紧密合作。
市场部和医学部合作制定出一年乃至长期的策略,生成了若干项目并搭建专业知识体系树,市场和销售分析人力配给,并与HR分析具体培训人员列表,再根据知识体系树、学员基础、主观学习需求设置课程,各部门融合已有的信息来编排课程列表及相应活动。
因此,成体系的培训系统要走评估、筛选、教学以及实际指导和反馈的流程闭环。
这个流程中,医学部是专业的核心,市场部是制定整体战略的参谋,同时考虑人力资源的发展周期和现状,恰如其分的落实策略执行项目。
销售部是执行的保障,又是培训的主体,尽可能要保证基础素质后,减少培训等级和时长,积极参与并反馈从而影响课程发展。HR在整体能力模型搭建中,需要不停更新模型框架,并把人才发展战略和对应的培训结合起来落实,做好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来帮助公司未来的业务。
培训部在体系中是不可或缺。不局限于使用销售出身的人才来培训,更要吸纳来自市场营销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类出身的培训人才来大幅度提升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定向“Role Play”
既往的销售培训都多半以产品为中心,利用各种技巧提升产品形象,却忽视了和医生在专业领域探究深度问题。而现实中,医生正在不断关注到这些。
“药物研发技术”、“医疗模式,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免疫组化”等原本与医药推广不直接相关的问题,频繁出现在工作中,因此讲师在做角色扮演(Role Play)的时候,课程设计要更前瞻性,并模拟场景,给出参考的应对方案,达到真正有效的互动。
笔者曾和那位β干扰素的销售开了2次6小时的“小灶”。模拟做科室会,在他讲幻灯的时候,直接插入医生可能的提问,必要时还画图让学员理解,形成记忆。笔者还设置给出话术及答案,如有进一步的问题,回答方向和参考边界。
今后的业务模式不是分离的各自为政,是多团队多资源整合的二元推广模式来优化业务。
那位阿卡波糖的销售又要知道些什么呢?
在讲述该药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同时,还要讲“可逆抑制”、“非可逆抑制”,接着“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同时补充“化学平衡基础原理”,“三大代谢基础知识”,再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还要对“糖尿病长程管理、现代健康大数据、基因检测诊断对未来的影响”了然于胸。
笔者认为在从事肿瘤或骨转移相关药物的讲解中,更要追求细致。
培训师需要从细胞结构、细胞器作用、遗传学基础开始,解释肿瘤的发生机理乃至现今瘤种的分类及讨论;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免疫应答”各个方向解释在疾病诊断、控制、管理上的逻辑。
接下来才是列举各治疗方案、药物的作用模式,以及对临床研究结果的解读。否则就是机械性记忆,效果可想而知。
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培训是为了让员工成长,去更好地开展业务。流于形式、不求改变、避重就轻是要不得的!找到痛点,分析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从三到万”、“揠苗助长”的故事有力的说明了盲目追求速度、不遵循科学的行为只会劳民伤财,贻误战机。
另外,培训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部们的事,是公司整体战略的落地,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所有人的事。
“勤”不能补拙,凡事需要“智取”。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思齐俱乐部——医药经理人自己的俱乐部
市场、销售、医学、SFE、培训......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