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牛肉进口形势分析
作者丨布瑞克农业数据 徐洪志
采编 | 花生
图片来源 | KARTHAO
牛肉全年进口量或将低于预期,走私牛肉数量则有望恢复增长。
牛肉进口方兴未艾: 2019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已达165万吨,同比增长57.6%。牛肉进口来源国在2年内就增加了一倍,进口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走私贸易暗流涌动:走私活牛和牛肉数量约在100万吨,成为弥补国内市场供应缺口的重要部分。2018年之后走私量明显下降,除了政府强力管控打压之外,也源自非法走私与正关进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转化。我们估计2018-2019年牛肉走私量均不低于70万吨。
牛肉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高,或将打压进口: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牛肉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物流、终端消费等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且不确定性日益增大,黑天鹅事件将成为常态。对于从业者而言,经营风险居高不下,成本将进一步走高,可能导致贸易规模的整体萎缩。但是,牛肉内外市场高价差始终存在,走私牛肉利润空间更胜一筹,而且正规进口渠道受阻,必然会刺激走私渠道重新活跃起来。
综合分析,我们预计第二季度中国牛肉进口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全年进口量或将低于预期,但仍将在150万吨以上;走私牛肉数量则有望恢复增长,接近100万吨的水平;国内牛肉市场供需在外部供给的震荡中重新达到平衡。
点击图片 获取布瑞克最新生猪年报
方兴未艾的牛肉进口
国内牛肉长期供不应求,特别是中高端消费缺口有增无减,国内外牛肉价差居高不下,促进了牛肉进口量在过去10年中的爆发式增长。2009-2012年,中国牛肉进口量长期维持在10万吨以下,在国内市场中的存在感十分薄弱。而2019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已达165万吨,同比增长57.6%。与2012水平相比,增加了20倍以上。
除了进口量连年增长,进口来源国的范围也在迅速扩大。2017年中国从13个国家进口71万吨牛肉,主要来自南美和大洋洲,而2020年前4个月的进口来源国已经增加到26个,正好翻了一番。此外,日本、丹麦、英国牛肉也已获得中国市场的准入证。这就意味着全球主要牛肉生产国都已被纳入中国牛肉的进口来源国家。
另一方面,南美三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大洋洲两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始终在中国牛肉进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上述5国在2017-2019年对华出口量合计分别为69万吨、101万吨和157万吨,所占比重分别达到97.1%、96.7%和95.3%。2020年1-4月,这一比重为94.7%。这表明其他国家对华出口潜力尚未得到发挥,中国牛肉进口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2018年之前,牛肉价格曾经历了长达4年的高位横盘走势,主要原因在于常规渠道以外的供应量在利润刺激下进入市场,有效平抑了牛肉价格,其中走私贸易占据绝大部分。在活牛走私方面,走私牛源主要来自缅甸、印度、澳大利亚,走私途径为经缅甸入境中国云南省;或经越南、老挝入境中国广西省、云南省;此外也有从中亚国家经新疆入境。牛肉走私方面,走私肉源主要来自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主产国,走私途径为经香港和越南中转,或直接在南方沿海地区登陆,进入中国境内。
走私贸易多年来屡禁不止,除了成本利润方面的原因以外,也与多国牛肉产品长期以来未能取得中国市场准入资格有关。2018年后,国家持续加强边境管控力度,打击走私行为,并不断扩大牛肉产品准入清单,走私活牛及牛肉相关产品的风险与成本显著增加,走私数量则呈现下降趋势,也成为推动2018-2019年国内牛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
自2018年9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打击活牛走私入境行为,大批量走私活牛在西南边境滞留事件屡见不鲜,造成多数活牛走私贸易商出现严重亏损,走私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很多走私贸易商因此暂停了活牛贩卖业务。2019年打击力度继续升级,走私业务进一步受挫。由于中国打击走私和境外各国国情错综复杂,高额的多关卡收费通常难以避免,平均每头牛抵达中国边境的综合运输费用折合人民币约为2000-2500元,相比2017年增加50%;而当年东南亚走私入境活牛数量比2017年约减少了30%以上。同样在牛肉走私方面,2019年的走私成本达3000美元/吨左右,与2017年以前相比上涨约1.5倍;与正规进口牛肉的价差收窄至1000美元/吨左右。
另一方面,为平抑国内牛肉消费市场价格,中国对于外来产品入境的合法化也在进一步推进,正关进口持续扩大。近年来针对走私热点地区的主要举措包括:
2019年4月,中国政府与老挝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从老挝输入屠宰用肉牛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
2019年4月,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启动活畜隔离屠宰加工项目,可直接进口哈萨克斯坦活牛用于屠宰;
2020年 1月,中国与缅甸签署了《关于缅甸向中国出口屠宰用肉牛检疫与卫生要求议定书》,进一步规范东南亚边境活牛交易市场,推动东南亚牛源入境合法化进程。
2020年2月,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解除进口美国牛肉及牛肉产品月龄限制的公告》,解除了对美国30月龄及以上牛肉及牛肉产品的禁令,允许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要求的相关产品对华出口。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认为,2013-2017年,中国每年走私活牛和牛肉统一折算为牛肉后,估算超过100万吨,甚至有可能达到200万吨。路透社则有300万吨的估算消息流出。考虑到全球牛肉总贸易量也不足1000万吨,这样的估计过于激进,业内多不认可此说。从近年来曝光的牛肉走私事件来看,万吨以上的案件频发,考虑到被破获的走私团伙只是其中一部分,一般都认为100万吨的年走私量是相对合理的估计。2018年之后走私量明显下降,除了政府强力管控打压之外,也源自非法走私与正关进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转化。我们估计2018-2019年牛肉走私量均不低于70万吨。
牛肉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升高,或将打压进口
就多数出口国而言,2020年原本是全面增产增出口的局面,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迫使产能释放和出口物流严重受限。到目前为止,美国、欧洲和南美国家已经陆续开始复工,肉牛生产和物流秩序逐步恢复。但海外疫情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巴西等主产国的疫情还在继续恶化,不排除有更多肉企和物流企业被迫再次关闭或停工的可能。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国际贸易关系也平添变数,也对牛肉进口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随着中澳关系趋向紧张,从5月12日起,中国禁止4家澳大利亚牛肉加工商向中国出口牛肉,并已通报澳方主管部门,要求澳方全面彻底调查原因并作出整改。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发现新增疫情,一周内确诊病例上百例,已经蔓延一半区县和周边3个省市。为防控疫情,北京调整应急响应级别为二级,关闭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面积停运民航,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封城措施。北京新增疫情的病毒首先是在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被检测出,进口水产品的销售因此被重创,其他肉类包括牛肉销售也受到影响。
对于病毒的来源,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已确定不是来自本地。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鹏日前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6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病毒“肯定不是北京原发地发生的,是从外地引进的”,可能来自欧洲、美洲或俄罗斯。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过往研究表明,冠状病毒不会感染鱼类等水生生物,三文鱼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他倾向于水产品或者牛羊肉、禽肉等在国外被加工过程中被病人污染,后经冷链运输被带入中国。无论病毒溯源结果如何,都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冻品进口渠道输入国内。这意味着后期中国对肉类进口的防疫检测和管制措施大概率会进一步升级,不仅要限制人员入境,也要对输入商品进行更严格的检测和溯源。
由上所述,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牛肉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物流、终端消费等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且不确定性日益增大,黑天鹅事件将成为常态。对于从业者而言,经营风险居高不下,成本将进一步走高,可能导致贸易规模的整体萎缩。
但是,牛肉内外市场高价差始终存在,按2020年初水平,国内牛肉价格维持在80元/公斤左右,而进口牛肉到岸价仅为35元/公斤左右,加上税费、冷链物流、检测等项成本,也不超过45元/公斤,也即进口利润率仍高达80%以上。走私牛肉利润空间更胜一筹,而且正规进口渠道受阻,必然会刺激走私渠道重新活跃起来。虽然政府打击走私的力度会持续强化,但走私贸易的成本优势始终存在,彻底阻断走私的武器,只能是扩大国内产能,使得内外价差趋于缩小,走私商无利可图;而不是严刑峻法,更不用说若干地方政府对牛肉走私活动的暧昧态度了。
综合分析,我们预计第二季度中国牛肉进口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全年进口量或将低于预期,但仍将在150万吨以上;走私牛肉数量则有望恢复增长,接近100万吨的水平;国内牛肉市场供需在外部供给的震荡中重新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