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皇帝”萧衍统治48年,被“宇宙大将军”侯景活活饿死 |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18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18(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南朝宋齐梁陈4个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都是开国皇帝。但刘裕称帝仅3年,萧道成4年,陈霸先3年,只有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时间最长,整个梁朝几乎就是他一人在位。

梁武帝时代是南朝一个较为安定的时代。这是因为北方北魏后期动乱,发生各族人民起义,又分裂为东西魏,无暇南顾;梁武帝本人在初期也还是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所以梁朝的经济文化比较兴盛。

01、武帝新政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本是齐皇室的同宗。萧氏由勋门逐渐提高到一流大族,与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并称为侨姓四族。

但萧衍本人,仍靠军功起家。他利用齐武帝父子互相残杀,扩大自己势力,终于夺取政权,从襄阳起兵到梁朝的建立,表现出他确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

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一些积极措施。

他“勤于政务,孜孜不怠"。他注意人才的选拔,派使者到各地“访贤举滞”,又下诏在各州郡设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对于庶族寒门,也要让他们参加政权,“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他注意听取民间意见,在公车府肺石旁设置一箱子,叫"肺石函",老百姓有冤枉,或受到豪门欺凌,可投书肺石函。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自己亲耕籍田,允许流移他乡的农民回乡,恢复原有田宅,又屡次下诏减免“三调”。三调又称三课,即是按户征收的调粟、调帛和杂调(劳役)。

他在天监元年(502)对南徐州各侨郡县实行“土断",增加了财政收入。

梁武帝统治时期,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发展,连北方的高欢也颇为佩服,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梁武帝自幼酷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 对经史、文学、书法、音乐、天文都有研究。他曾撰《群经讲疏》200余卷,内有《周易讲疏》、 《尚书大义》 等,在儒学衰落的南北朝,梁时儒家经学又有一点转机。

他制定吉、凶、军、宾、嘉五礼,共1000余卷, 8000余条。他又撰《通史》600卷 (一说480卷),起自三皇,止于梁,该书可能是别人执笔,但赞序是萧衍所作,今天“通史”的名称最早就是从这里来的。

他的诗也作得很好,写过一些七言乐府诗,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洛阳女儿名莫愁”就是他的名句。

02、恶法横行

梁武帝极醉心“仁慈”“宽厚”的美名,所以皇亲国戚士大夫无论有多大的罪恶,都不予追究。但对于普通平民,他却有狰狞的一面,毫不客气地残酷剥削和镇压。

一个数据是:南朝注籍户口才500多万人,可是梁时每年判处二年以上徒刑的达5000多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罪犯一人逃亡,全家要罚做苦工,全家逃亡,邻里要连坐,结果往往是一人犯罪,全村皆空。

官吏贪污成风。鱼弘对人说:“我当郡太守,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猪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

官吏搜刮到的财物,要向皇帝贡献,贡献多的,就算称职;少的,就说懒 惰。有一个正直的大臣贺琛看不过去,上了一个奏章,提出四条意见:

一是搜刮太重,民不堪命,百姓纷纷逃到贵族门下来逃税;

二是官吏贪残,穷奢极欲,浪费严重;

三是皇帝左右权臣作威作福,陷害好人;

四是朝廷大兴土木,没完没了,百姓服役不停。

贺琛讲的都是实话。梁武帝看了大怒,要他一一举出事实,指出姓名,否 则便是诬蔑;又举出自己生活的俭朴来加以反驳。这样,贺琛不敢再说。

这是梁武帝晚年的事,这时他已经昏庸得听不进不同意见了。

03、菩萨皇帝

梁武帝维持统治的另一个杠杆,就是用佛教作为思想统治工具。他对佛、道、儒兼收并蓄,创三教同源说。但佛教是最高的;其次才是儒、道,佛是月亮,儒、道只是周围的星星,"犹月映众星”。

由于他的提倡鼓励,佛教风靡一时。建康内外寺院500余所,有名的如同泰、大爱敬、大智度、法王等寺院一座连着一座,崇楼峻阁,高台宝塔,耸入云天。仅建康城内的僧尼就有10余万人,全国更是不计其数。

苏州枫桥镇的寒山寺,也是建于梁朝,那时名叫妙明普利塔院,后因唐人寒山居此改名寒山寺。

萧衍在政治上的成功,全靠侥幸,是一种被浪潮推涌到浪头上的人物。但他一旦掌握大权,就开始自我肥大,形势上的因素全被抹杀,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道德水准,作过高的估价。事实上他自私而又庸劣,对于境界稍高的见解,便不能领略。他不殚其烦的一再舍身,而不觉得别人在一旁浑身肉麻,就是例证。

公元527年,他在建康建立一座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早晚都去拜佛念经。这一年的某天,萧衍又到同泰寺进香,忽然脱下皇帝的龙袍,穿上僧侣的袈裟,当起和尚来。当了三天,才行回宫。

这是他第一次舍身,还算平静。可是两年后的529年,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时,坚决拒绝回宫。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僵持了73天之久,大臣们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捐钱一亿万,把“皇帝菩萨”从同泰寺“赎”了出来。

萧衍食髓知味之余,接着是546年第三次舍身,547年第四次舍身,每次的价格都是钱一亿万。

在他赎身回来的那一天晚上,同泰寺突然遭雷火击,佛塔烧毁了。梁武帝认为这是魔鬼干的坏事,应该做法事来镇压。他下诏说:道愈高,魔也愈盛,行善事一定会有障碍,应该重建佛塔,把新塔修得更高,来镇住魔鬼。

他动员成千上万人,再造高12层的塔,比原来高出一倍,塔还没有完工,侯景之乱发生了,同泰寺遂毁于兵火。

梁武帝统治的48年中,总的讲是南方一个相对安定时期,他本人能文能武,梁朝经济、文化是有所发展的,但剥削和压迫也是重的。

他晚年迷信佛教,昏庸腐朽,招致了侯景之乱,终于使梁朝灭亡。

侯景归降,正是萧衍第四次舍身的那一年(547年),如果不是侯景,他恐怕明年还要舍身,舍个没有完。

04、接纳侯景

侯景(503-552)是被鲜卑人同化了的羯族人,本是北方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的镇兵,后成为东魏将领,深得高欢信任。高欢让他带兵10万镇守河南。

高欢死,子高澄继立,高澄与侯景不和,要夺他兵权,侯景向西魏投降,西魏不相信他,而东魏又派兵追捕他,侯景只好派人到梁,愿以豫、广等十三州降梁。

梁武帝接见了侯景的使者后,忙召集大臣商议。尚书仆射谢举说:“梁与东魏多年通和,边境安宁,今接纳其叛臣,会引起纠纷,这事不宜做。“

梁武帝说:“机会难得,岂能错过!”

中书舍人朱异说:"侯景以东魏一半土地来降,这是天意。如拒不接纳,将 来谁也不肯来降。请陛下勿多疑。“

梁武帝决定接受侯景投降;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管理黄河南北的军政事务。

侯景的归降,跟战国时期韩国上党(山西长子)守将冯亭在秦军压力下归降赵国一样。凡没有根的福都是危险的,赵国的后果可作前车之鉴。

东魏果然大怒,立即对侯景发动攻击,侯景退到悬瓢(河南汝南)。萧衍不能不派军支援,让侄子萧渊明带兵5万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牵制东魏, 接应侯景。

然而,萧渊明无作战经验,战前还在饮酒,又不接受老将羊侃的正确意见,结果与东魏在寒山堰(江苏徐州市东南)一战大败,主力被消灭,萧渊明也成了俘虏。

寒山堰失败的消息传到建康,梁武帝几乎从床上滚下来。

东魏在寒山大捷后,又进击侯景。侯景退到涡阳(安徽蒙城),抵抗不住东魏的追兵,领着数百名亲军,眼看着十三个州化为云烟,而且连栖身之处都没有,不知道投奔何处才好。

最后,4万人的队伍只剩下步骑800人的侯景进袭寿阳城(寿阳于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南梁乘北魏内顾不暇时夺取,改为南豫州),把监州事韦黯驱逐。

萧衍对侯景驱逐地方政府首长,不但没有责备,没有惩罚,反而即行任命侯景当州牧,侯景大喜过望。不过他对萧衍的昏庸,也留下深刻印象。

05、侯景之乱

萧渊明被俘后,高澄请他写信给萧衍,建议两国和解,萧衍复信应允。司农卿傅岐警告说:“高澄既没有战败,为什么求和?明明是反间之计,希望刺激侯景。侯景如果起疑,定生变化,我们不可跳进这个圈套。”

萧衍当然不会采纳,两国使节,遂开始往来。侯景果然恐惧,他上奏章说:“两国如果和解,恐怕我不能免高澄毒手。”

萧衍保证说:“我是天下之主,岂会对人失信,你要深知我心。”

侯景假冒高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萧衍,提议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这时露出真面目,复信说:“你早上送还萧渊明,我晚上就送还侯景。”

侯景的悲愤是可以想象的,遂集结兵力,向南进军。

萧衍听到侯景叛变,大笑说:“我折根树枝就打死他。”

结果,侯景于548年八月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短短两个月,就先后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 (今安徽和县),直到长江北岸横江(今安徽和县的横江浦),渡过长江就是建康城了。

梁武帝这才急了,一面派六皇子萧纶率兵北讨侯景,一面命皇侄萧正德(梁武帝六弟萧宏第三子)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负责江防和保卫首都。

梁武帝本来以为长江天堑,侯景不能渡江,不料萧正德暗中派了数十艘空船用了三天功夫就把侯景接到秦淮河南岸。

而南梁各路勤王军队,在亲王和亲信统率下,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却不敢作战。

很快,侯景就开始包围进攻皇帝所居的建康城中的台城,台城里的军民在名将羊侃和太子萧纲领导下坚决抵抗。

这时台城中粮食、柴、盐已十分缺乏,人们把尚书省房子拆下来当柴烧,又捕鼠雀,杀马而食。

侯景军在勤王军的围困下也断了粮。侯景在王伟建议下,放出和谈烟幕,说是只要割给他四州之地,以宣城王萧大器为质,他就不再反梁,率兵回江北。

梁武帝开始坚决反对,认为"和不如死!”大臣们也认为侯景在围城的优势下提出和谈,肯定是阴谋。

但太子萧纲认为可以和,结果梁武帝说:“汝自图之,勿令取笑千载。“同意了和谈。

于是梁封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4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派人与侯景杀牲歃血为盟。

但侯景根本无撤兵打算,并借口勤王军妨碍他渡江,要梁武帝下诏退勤王兵;等荆州军一退,侯景就撕毁了和约,上表“陈帝十失"。

梁武帝看表后,既惭愧又愤怒,再次宣布与侯景作战。但这时侯景已从东府城(建康东,宰相公卿所居地)弄到了粮食。而城中却十分困难,人多身肿气急,十多万人死了十分之八九,只剩下三四千人,满路尸体,臭不可闻。

侯景昼夜不息攻城,太清三年(549)三月终于在围城一百多天后,攻下了台城。梁武帝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

侯景逼梁武帝下令让城外勤王军队都听他指挥。勤王军一部分投降了侯景,一部分退回原地。梁武帝被软禁在台城,五月活活饿死,年86。

萧衍的死距他接受侯景归降只有两年,距他说折根树枝只有九个月。

06、宇宙大将军

侯景作乱时,还发生一件事关于士大夫门第的故事。

侯景在寿阳时,曾向南朝最尊贵的王、谢二姓求婚,萧衍说:“王谢门第太高,不能匹配,不妨向朱姓张姓以下试试看。”

侯景回答说:“什么门第?我教他们作我的家奴。”

他果然做到了。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和所受的羞辱最惨,几乎灭绝。二姓的门第和世家,从此消失。

梁武帝死后,侯景立萧纲为帝,即简文帝,自为相国,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后又废杀萧纲,立萧栋。不久又迫萧栋禅位,自己称帝,国号汉。

侯景攻下建康后,又派兵攻下吴郡、吴兴、会稽,大肆烧杀抢掠,富庶的三吴地区遭到极大破坏。

侯景攻下三吴后,又向江陵进军,沿长江西上,众号二十万, 旌旗千里。

当时在江陵的是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508-554)。他在荆州握有重兵,承圣元年(552)二月乃派大将王僧辩与高要(今广东肇庆)太守陈霸先联合,与侯景作战。

侯景兵退到姑孰(今安徽当涂),遭到一次歼灭性打击。后王僧辩军进入建康。

侯景战败东奔,四月,与心腹数十人乘船由扈渎入海。侯景在船上睡熟,船工转舵返航,向京口驶去。船近京口,侯景醒来发觉,欲投水自杀,结果被船上人杀死。尸体送到建康,曝尸于市。江南人民争食其肉,焚骨扬灰,以解心恨。

侯景兵败被杀,大乱总算平息,萧绎称帝。可是国家已残破不堪,侯景之乱给江南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28万多户人口的建康,毁于一旦,扬州地区变成了“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方政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越来越薄弱,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造成了条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