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虚劳证阳亢阴亏

虚劳证阳亢阴亏
【病者】

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

【病名】

上焦烦热病。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病候】

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有时,觉心为热迫怔忡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诊断】

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此时阳虽偏盛,当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地黄(八钱)、天冬(八钱)、甘草(二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杭芍(五钱)、野台参(三钱)、赭石(六钱、轧细)、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共煎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用鸡内金者,欲其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效果】

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方中只有四味药,治疗火郁实在妙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后世医家对火郁发挥论述不可胜数.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认为脾胃虚弱,或过食生冷致阳气郁遏脾土之中,导致四肢肌肉发热: 刘完素云: ...

  •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一)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一)

  • 治疗中风,张锡纯先生的名方不可不知

    小编导读 中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语言.活动功能,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或是遗留下长期的功能障碍.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先生针对中风创立了一首经典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虚劳证阳亢阴亏

    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 ...

  • 『古方新解』虚劳兼劳碌过度

    [病者] 天津宁氏妇,年近四旬.素病虚劳,偶因劳碌过甚益增剧. [病因] 处境不顺,家务劳心,饮食减少,浸成虚劳,已病倒卧懒起床矣.又因讼事,强令公堂对质,劳苦半日,归家病大加剧. [病候] 卧床闭目 ...

  • 『古方新解』小金丹临证新用

    小金丹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麝香.白胶香.木鳖子.草乌.地龙.乳香.没药.当归.五灵脂.墨炭等组成.笔者取该药辛香走窜之性,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

  • 『古方新解』生脉散临证运用举隅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为临证常用之名方.其运用日益广泛,并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试举两例,介绍如下. 多食案 患者,女,34岁,1990年1月20日就诊.患多食症3年.家居农村,自幼订婚,长 ...

  • 『古方新解』论喉证治法

    愚弱冠时已为人疏方治病,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值里中有病喉者,延医治疗,烦愚作陪,病者喉肿甚,呼吸颇难,医者犹重用发表之剂,而所用发表之药又非辛凉解肌,愚甚不以为然,出言驳之.医者谓系缠喉风证,非发透 ...

  • 『古方新解』论痢证治法

    唐容川曰︰"<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下迫与吐酸同言,则知其属于肝热也.仲景于下利后重便脓血者,亦详于厥阴篇中,皆以痢属肝经也.盖痢多发于秋,乃肺金不清,肝木 ...

  • 『古方新解』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

    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亦即后世之误称中风证,前论已详辩之矣.而论此证者谓其猝发于一旦,似难为之预防.不知凡病之来皆预有朕兆,至脑充血证,其朕兆之发现实较他证为尤显著.且有在数月之前 ...

  • 『古方新解』总论喘证治法

    俗语云喘无善证,诚以喘证无论内伤外感,皆为紧要之证也.然欲究喘之病因,当先明呼吸之枢机何脏司之.喉为气管,内通于肺,人之所共知也,而吸气之入,实不仅入肺,并能入心,入肝,入冲任,以及于肾.何以言之?气 ...

  • 『古方新解』厥阴病乌梅丸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