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步入“轻学习”时代?



企业步入“轻学习”时代?

处在一个极具变化和动荡的时代,必须重新想象一切。企业的商业模式如此,对人才的培养亦如此。企业大学——为企业制造、传承成功基因和商业思想的基地,现如今不仅要紧随企业战略,还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

自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企业大学以来,世界500强中70%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很久以来,企业大学的重要作用是实施企业内部培训、传播企业文化、汇聚成功模式和思想。但今天,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早已截然不同,当互联网冲击企业、“新生代”进入职场,企业对人才能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变化都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企业“黄埔军校”的企业大学,也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企业需求重新想象一切?在第八届人力资源管理论坛上,国内最著名的企业大学负责人分享了他们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共享思维等,来重构企业大学的。

海尔大学:自我创新,方成企业创新加速器

海尔近年来在组织战略变革上的探索有目共睹:改变传统科层制,实现企业平台化;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实现用户个性化;“人人都是CEO”,实现员工创客化。

围绕组织战略探索,海尔大学的定位也做出相应转变。海尔大学执行校长孙中元称,海尔大学要“打造一个创客加速的平台。”

海尔大学从1999年成立至今,从聚焦于内部培训,到引进以惠普和IBM为主的国际管理理念;再到创客加速、小微生态建设。我们看到海尔大学已经颠覆了传统的“企业培训中心”的概念。运用互联网思维,首先是打造了一个基于“用户痛点”的企业大学,成为一个资源对接的平台,产生聚集效应。其主旨是不仅提供给创业者所需要的免费空间、资金,更重要的是培育创业者具备创业的能力。其次是如同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要求——开放,无论是内部的老师还是外部资源,要完全开放、共享。第三是快速迭代。将培训课程看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不断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更新培训课程,实现快速迭代,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基于不同的群体,在理论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无论案例还是互联网营销知识都有更新。

孙中元介绍,海尔大学推出创客学院,围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来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课程和教育部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课程。并邀请国际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著名教授,以及硅谷创业导师授课。笔者曾参与创客学院邀请的“大爆炸式创新”提出者拉里·唐斯在海尔的创客咖啡馆做现场分享,除了主题分享、PPT演示,小微主们还可以进行现场交流。据了解,能够邀请到许多国际“大咖”来到海尔大学,来到海尔创客学院,一是由于张瑞敏首席对国际上最前端管理学的学习、交流和智慧碰撞,二是海尔的组织转型变革正在走一条国际范围内也无人走过的路,管理大师们也乐于来到海尔大学分享和交流。

除了著名管理大师,海尔大学也实行内部分享,把内部创业者的做法迅速分享给企业内部人员,并形成课件。这类分享时效性、针对性都很强,受到大家青睐。另外还提供以导师的辅导来加速项目孵化的训练营、高效创客联盟等。

海尔大学重新定义了企业大学的意义。孙中元说:“企业大学在企业当中最主要的定位,是要成为一个学习的平台,要保证员工在这学习很多东西;第二是在整个组织在变革过程中,企业大学要起推动和倡导的作用。”

阿里巴巴:企业大学三使命

阿里商学院是中国互联网第一家企业学院,为阿里巴巴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阿里巴巴集团人才发展总监朱晓楠认为,任何企业都要意识到三件事:企业需要小团队化运作;企业是一个敏捷组织;建立企业文化DNA。围绕这三点,商学院也有了相应的内涵。

“在阿里巴巴内部有一个词叫体感,这个人的体感强不强,就是指他对业务,对相关的市场变化,上下游链条的变化是否掌握到位,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很强的体感,非常可惜,就意味着你无法把控业务,也无法管理团队。”

对于敏捷组织,阿里巴巴的“混战”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点。朱晓楠介绍,比如“双十一”完全是跨团队合作。需要特种兵文化。在某个领域尽量具备综合性的能力,能够多种方式去应对挑战,不仅具备生存能力,还要具备全战能力。

企业大学也是塑造文化DNA的地方。“文化就决定着你做业务时跟别人最大的不同。文化变不变取决于自己,在业务过程中,你是否意识到你文化环境不同时,是否要变化。”正如阿里巴巴今年提出“非凡人,平凡心,非凡事”,文化让你与别人不同。尽管文化会有变化,而且,文化在中层、高层和一线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文化整体的DNA一定不会有变化。比如,一线员工专注于解决问题,中层需要更有忧患意识、更有变革意识,高层的危机意识要放在第一位等,中高低层的文化呈现形态一定不同。

朱晓楠说,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将内部的管理文化清晰传递出去,就在于他不断用各种仪式,把创业之初最有价值的、人的共性的东西一层一层传递下去。形成企业文化DNA,无论组织形式如何,企业的根基就不可变。

万达:轻学习时代的企业大学

万达集团一向以超强执行力著称,万达学院在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发展、知识管理、绩效改善、企业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万达学院教学部总经理戚午军说:“企业组织对企业大学的要求就是高、低、快。高是高要求,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尤其是90后、00后员工大量涌入企业后,我们人才结构变得非常不稳定,人员更迭非常快,知识管理在中国已经提了十几年,企业对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低是低成本,一方面是更经济,既然我们有了更好的互联网技术,低成本变成我们一个需要;另一方面是低衰减,长有效,这是以往做培训经常回避的一个问题。 快,快速实施课程解决方案,快行动,见绩效。为了应对这些变化,轻学习时代就到来了。”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好支持了“轻学习”:高速发达的网络、社群的兴起、UGC模式挖民间培训精英等方式,都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

戚午军介绍,万达学院有一个操作模式,叫订单式培训。即业务部门要根据需求对万达学院下订单。通过在职培训(OJT)促动绩效。搭建智能化知识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实时跟进的学习模型。

万达学院为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符合90后、00后对话频段,实现即刻搜索,“他们对知识是没有等待的,我要马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结果。”并且充分满足90后、00后员工的分享欲望,通过分享,实现认可的激励。

互联网时代带来迅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却也带来碎片化的知识形态。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尤为重要。戚午军说:“万达有一个著名的项目管理体系,叫模块化,每个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模块化讲得明明白白,整个体系都在围绕着模块化转动。我们对模块化的知识分解就可以按照数千个节点进行细分。”模块化的知识分解让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更实用,正如戚午军所说,构建知识网格,不要像有些微课“为微而微”,走向了形式主义。

万达学院也同样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实现课件迭代,甚至是智能化运营。戚午军介绍,万达学院开发的课件内容有趣、有料、有结构。“结构是3+1的开发模式,3就是what、know-how、Case,我们希望业务部门一定要把know-how提炼出来,这个课才有价值。case是迭代的部分,可以实时迭代。在运营方面,实现智能、交互、跨平台。所谓只能,就是作为传统企业的企业大学,一定不能单独指望员工自主自发学习,我们靠系统帮助他完成他的学习动作,降低他的业务风险。所谓跨平台,APP大家用的很多了,我们只是用类似的方法在做尝试。”

从以上三家企业大学的案例来看,企业大学在课程的选择上采取问题导向,更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课件也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变化的需求,实现实时迭代;鼓励“新生代”员工分享交流,并运用智能化手段来实现学习……总之,企业大学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职能,实现自我创新,成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稳固载体。


欢迎持续关注——

这里是原生态的语音、原创的观点和形式。

我们只想用真诚的态度、媒体人的视角、管理学的知识为您建一个朴素、安静的管理类语音后花园,和同道之人一起思考,一起前行。

语音传送,思想相随,

助您做最好的自己和最有生命力的企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