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乐笔记】再听老柴

为什么上帝能够赐予“老柴”那么多丰富的旋律?这难道不令其他同行作曲家们嫉妒终生吗?

今天找出了这套“老柴”,里卡尔多·穆蒂指挥的。“老柴”的交响乐我听过很多版本,今天特意感受一下穆蒂指挥的版本。

对于“老柴”,所有的听众,特别是中国的听众,都对他倍加了解且深爱有加。就我本人来说,也是从内心里与他最为接近,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看来,“老柴”音乐中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情真挚、风格朴素、特点亲切。他对美的追求,几乎达到了穷尽的程度,他的音乐中那些感人至深且催人泪下的旋律,对于我和所有聆听的人们来说,都是一种无可抗拒的绝美享受。

为此我曾经想过,为什么上帝能够赐予“老柴”那么多丰富的旋律?这难道不令其他同行的作曲家们嫉妒终生吗?

人们都知道,“老柴”的音乐中(特别是他的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有着很多丰富的情感,其中有憧憬的、有赞美的、有惆怅的、有悲愤的。

而他本人则是一位极其敏感的,内心中具有爱憎分明个性的作曲家。他热爱俄罗斯民族,热爱祖国,更热爱伟大的人性,他的思想中充满着对自由及“大公世界”的幻想。

有人将“老柴”称为艺术上的悲观主义者,但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老柴”身上的悲观主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思想特征。而是一种反映当时俄罗斯现状的社会悲剧性的体现。

因为,在当时已经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欧国家面前,俄罗斯只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而“老柴”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面对这种巨大的社会反差时,内心中是必然要产生出这种反应社会悲剧性的思想追求的。

“老柴”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包括《曼弗雷德》交响曲),在编号的六部交响曲中,前三部是自然的、民族性的,它们更像音画和音诗,表现的是作曲家内心歌颂性及赞美性的情感。而后三部交响曲则是社会性的、思想性的、哲理性的交响曲。

如同贝多芬的交响曲一样,这三部交响曲中也充满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罪恶及反人性现象的斗争。

可以说,“老柴”的六部交响曲(《曼弗雷德》除外,它是叙事性的),是内容完全不同的两本书,前三部属于“自然、艺术”类,而后三部则属于“社科、哲学”类。

坦率地讲,对于“老柴”的交响曲,我除更加看中后三部之外,对前三部亦始终怀有着浓厚的兴趣。它们是我所听到过的最自然、最干净、最质朴的音乐,就像冰川皑雪一般,处处呈现着洁白与秀美。

这样的音乐听了以后,内心中所受的洗涤与净化效果,是其它任何作品所无法达到的。

“老柴”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即专业上的德奥化。在19世纪的俄国,他是一位典型的学院派作曲家,故其创作技法秉承的是德奥化的传统(和声、曲式、配器、复调)。

从“老柴”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很多作品尽管旋律是俄罗斯的(民族性),但其交响化的处理手法大多都是德奥化的,例如他的《第三交响曲》(波兰)就十分典型,而在《第六交响曲》(悲怆)中,那种经典的曲式结构与和声效果,也都是出自于伟大的德奥传统的。

当然,“老柴”自身具有着伟大的再创造力,这一点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光辉火花。

今天重听“老柴”,我不由得又对他深爱起来。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永远都是我心中顶礼膜拜的一尊真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