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十)病号饭

霍华民老师和他的知情战友们
 病号饭
                            ――知青的故事之十
作者:霍华民
由于,当时大兴安岭这个原始森林的条件恶劣,神仙也没办法把伙食搞得太好。所以,吃饭总是受知青们关注的大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真是最需要吃,也是最能吃的时候。最初,头两年没办法储存鲜菜,在冬天的时间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吃压缩菜,或叫脱水菜。一斤一块的压缩小白菜,像一块扁砖一样。但是,能泡一大盆。这样的小白菜,就是没有菜味,吃着这样的菜就像吃草一样。
那一年的冬天,基本上都是吃压缩菜或是黄豆海菜汤。这样的日子,过得实在是清苦、清淡,甚至可以说是清汤寡水。为此,连队领导也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改善生活。冬天里,连队成立了以姚凤臣排长为头的打猎队,尽量给这帮知青增加肉食。当年,大家吃过狍子肉和犴肉,还有獐子肉。
就是这样努力,仍是改变不了现实的生活困难。
那个时候,也挺讲人情味的。一旦,有人生病了,炊事班按规定,都要给做病号饭。这种病号饭,就是做大米粥。于是,每每班里有战友生病了。总有“馋”人,悄悄地等着喝几口大米粥。这成了当时改善生活的一种乐趣。哪个班里有人病了,总是到炊事班软缠硬磨,尽量多打一些病号饭来。目的很清纯,就是争取让更多的战友,也尝尝大米粥的美味儿!
当时供应的细粮,一个月每人半斤豆油(据说,是借了铁道兵的光)。一般情况下,一个月能吃一顿大米饭。记得,一次吃大米的时候,由于打饭的人都争先恐后,就是怕大米饭少。结果,把维持秩序的事务长陈万发给挤到饭锅里了。这事儿,后来成为了大家的谈资和笑料。可以说现在的青年人,谁也想不到那时候的锅有多大。那是真正的大锅饭,炒菜是铁锨翻。当时的铁锅是多少印的,我记不清了,直径貌似要两米多。
再后来,特别是每年的探亲假过后,总有一些带一些好吃的。结果,竟闹出了一把大笑话。
曾有人编出不能随意摸的地方:大姑娘的腰,单身汉的床。那个时候,每位知青最好的是有一个旅行包,但是统统没有皮箱包,也没木头箱子(直到后来,我们自己用原木破[实际上锯] 出木板儿来,自己做箱子)。每个人的所有细软、秘密,都放在自己的铺盖卷里。
为了探寻刚探亲回来战友的好吃的,只要到他的床铺里翻一翻就可以“破获”了。那时候,生活得都是这么简单。当年我的几套衣服,都是放在枕套里。别的,好像没有什么了。
这一天,趁劳动休息的机会,一位战友会同了几个人,悄悄地返回帐篷。在翻找这位才探家回来的同事的床铺时,果真发现了新大陆:有两个玻璃罐头瓶装满满的好东西……是炒面!高兴得他们几个人,兴奋的不得了。战友刘小平捷足先登、饥不择食,打开了盖就吃了一大口。啊!这一口不要紧,随后,就大口呕吐起来……
原来,罐头瓶里装得是硝酸安――炸药。里面还拌有用柴油炒过的锯沫。试想,这会是一种样的滋味儿?谁吃了都会记一辈子。我没吃着,也会记它一辈子的。
这回,我的这位战友真的病了,他能吃上病号饭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走过的日子里的故事。有些许苦涩,有些许感悟。随着时过境迁,这样的故事,真的成了我们怀旧的笑料,和滋养缅想的线索了。
霍华民老师的知情战友们
1
作者简介
霍华民, 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
在黑龙江省先后当过知青、记者编辑和媒体管理者。曾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活力》杂志社社长、总编。2004年洛阳引进人才,现任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新闻系教授。现已出版专著9部,完稿待出版2部。迄今,发表各类作品和文章600余万字,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余项。
投 稿
A、微信投稿版块:http://www.dajiawenxu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2&page=1
 B、《大家文学网》投稿网址:www.dajiawenxue.com 
..
已有1053位文学爱好者关注大家网
(0)

相关推荐

  • 凤凰山公园,偶遇知青战友

                                                                                pingpu

  • 战友情思二首

    全体知青战友早上好! 为我们下乡五十三岁生日,为曾经同我们在一队一起奋斗的各届知青战友而作. 战友情思二首 作者:雷长兴 其一 大地兴起下乡潮 几届知青伴渠茅 挥锹舞镰添秀色 破除旧符饰妃曹 同舟共度 ...

  • 单承兄评说《兵团岁月》

    开始我不会想到谭泽战友的<兵团岁月>能直奔四十.最初他说能写二三十篇时我曾犯嘀咕,有那么多事写吗,不怕重复吗,还有新意吗,但后来越发觉得多虑了.他们连在僻远的托拉海建点垦荒,条件异常恶劣自 ...

  • 如果不是这部剧,都不知道教科书外还有那么多的“感动中国”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红军长征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一连的炊事班,这个粮食最充足的小集体,9名炊事员全部长眠于雪山草地,姓名.生平均已不详. 而整个一连作战部队,除战斗减员外,指挥.战 ...

  • 《连队的食堂》 杨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十一)甩毛钩

    霍华民老师和他的知青战友们在大兴安岭留念 甩毛钩                              ――知青的故事之十一 作者:霍华民 夏日的大兴安岭,实在美极了.真山真水.山绿水清,这里就是 ...

  • 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九)原生态最美

    原生态最美                            ――知青的故事之九 作者:霍华民 在生活中,见过大自然原生态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在原生态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几年的人恐怕不多.我有幸在大兴 ...

  • 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八)那时候不知肉味

    那时候不知肉味                   ――知青的故事之八 作者:霍华民 2017/10/11 MONDAY 也许是天生的毛病,我从小就不能吃肥猪肉.特别是一看到白花花的肥猪肉膘,我就反胃 ...

  • 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三)一切从军事化开始

    大家优秀作品 一切从军事化开始                          ――知青的故事之三 作者:霍华民 我们这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在进入"阵地"之 ...

  • 霍华民|大家优秀作品:知青的故事之(二)原始森林里没有路

    大  家  优  秀  作  品 原始森林里没有路                                ――知青的故事之二 作者:霍华民 这里是祖国最北的地方,天亮的特早.也许,这是让开发大 ...

  • 霍华民|三次设营的往事 ---知青的故事之(十四)

    知青的故事之(十四) 作者:霍华民 什么叫设营,现在年轻人可能大都不知道.设营,大概是出自军事术语.其实,就是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搭建营房.当年修铁路的时候,我们需要年年搬家.因为修完了一段,就要再往 ...

  • 霍华民|知青的故事之(七)拉粮食

    霍华民老师和他的知青咱友们 拉粮食                               ――知青的故事之七 1 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第一年,我们的吃和用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身背肩扛运来的.这种艰 ...

  • 霍华民|大家精华:知青的故事之(六)炊事班失火

    霍华民老师和他的知青战友们在一起 大家精华 炊事班失火                ――知青的故事之六 记得,那是我们刚到大兴安岭新区两个月左右的一天傍晚.天气还有些冷.炊事班突然着火啦!在这之前, ...

  • 霍华民|大家精华:知青的故事之(五)渴望亲情

    渴望亲情                                        ――知青的故事之五 作者:霍华民 现在一说起"上山下乡"的事儿,好像因为遥远还有点浪漫的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