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杂谈】 搬石头打天 "妄改"《天净沙》
闲话少说,下面请朋友们欣赏:
《天净沙 ·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露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共计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但是却容量巨大。由于其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笔者把它翻译成现代诗: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它的周围有几户人家。
在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我骑着一匹瘦马。
现在夕阳向西落下,断肠的旅人正漂泊在天涯。
众所周知,马致远之所以写得如此凄凄惨惨戚戚,与他的怀才不遇,诸事不顺和终身未仕有关。
下面再介绍一首:元代 白朴的《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作者白朴在开篇也绘出了一幅秋天的黄昏图景,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他选取秋天的景物“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本曲表达了作者白朴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显而易见,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在情感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马致远,热衷于功名,但是由于元代统治者、实行民族的高压政策,因而他一直未能得志。马致远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 · 秋思》。
然而白朴与他迥然不同,虽然也终身未仕。但其原因是,白朴不愿意在元朝做官。请看白朴填写的《天净沙·秋》,其中的“一点飞鸿”,就是暗喻作者白朴不愿意在元代朝廷中谋职的意愿。白朴希望自己能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乌烟瘴气,浑浊死板、没有生气的元代朝廷,他要寻找一片自己感到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乐土。因此“飞鸿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就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感。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白朴又非常巧妙地把他“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他不留痕迹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憎之情感。元好问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笔者按:元好问(1190—1257),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兴定五年(1221)进士,金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等官职。)
白朴该曲虽然与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之处,但确实有他白朴的特点:窃以为白朴的天净沙虽然开头两句也用孤,也用残,也用老,也用鸦。也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但是他有自由的味道:这“一点飞鸿”就给阴冷的画面带来了活力,使作品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接着请朋友们看,白朴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从远至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象,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欣欣向荣的诗意。
由此可见,白朴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首小令并写了两个方面,成功地将秋天迟暮、秋风萧瑟之景色与秋高气爽、明朗绚丽之景色,融合在一起,而且实际上白朴是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该曲的主旋律的,应该说是一篇写秋天的杰作。
美中不足的是,白朴此曲为了避免“重字”而把青草写成白草,笔者窃以为不妥。(笔者按:笔者孤陋寡闻,有谁见过白草,请您告诉我;特别是“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并列的景色,有谁见过,请您告诉我,我等着修改涂鸦......)
有朋友说:“秋的白草,是否有霜的含义呢?“笔者认为,“霜”也不能自圆其说,秋有霜的含义不假,那么,“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就变成,白山白水,白草白叶白花了,为什么草变白了,其他的颜色不变呢?
又有一位才女说:“但是,我还是喜欢原文,白草,且不说霜,我长期爬山,知道草枯了一片一片,就是白色的。”
笔者钦佩这位才女明锐的观察力,笔者认为,这是聪明女子特有的气质。可是,才女啊,白朴这里写的是勃勃生机的青草,从它与“红叶、黄花(笔者按:这里的黄花是菊花、而不是枯黄的花。)”并列,即可以一目了然。白朴在这里绝对不是写走向死亡的枯草啊,这从它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顺便说一句,这一位才女的网名为“蕴儿”,“蕴儿”是风生水起鼎鼎大名的版主,她后来把我这一篇涂鸦的相关作品标为“高亮”。
由此可见:白朴的“白草”,确实是为了避免“重字”而把青草写成白草的。顺便说一句,古人有时也会出错,也会凑字的呀。我们要修改古人之错,这事在学术研究上,叫做"搬石头打天",非常困难......
其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这就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断句出了问题,它把两个字一个音步的句子,即隶属于"白草、红叶、黄花"形式:两个字一个音步的句子,变成了三个字一个音步的句子:“断肠人、在天涯”,所以笔者也窃以为不妥。
笔者斗胆将它改为“断肠泪洒天涯”,原因是“人、在”两个字,显得多余,改成“断肠泪洒天涯”,完全可以表达“断肠人泪洒在天涯”的意思。其次“断肠泪洒天涯”是两个字一个音步的句子:“断肠、泪洒、天涯”。
至于白朴的: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笔者窃以为可以改成:
青山绿水,
碧草红叶黄花。
或者可以改成:
绿山碧水,
青草红叶黄花。
原因有3:1,是青草、碧草比白草美观;2,是笔者孤陋寡闻,没有见过白草;3,是笔者认为,白草与"皇帝的新衣"相似。为什么没有人提出疑问,其一是由于怕说错了;其二是"搬石头",非常困难;其三是怕弄得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有一点,笔者在这里透露一下,笔者窃以为白朴的经济情况,也就是经济条件,可能比马致远好得多,因为元好问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白朴能与高官厚禄的元好问“通家”,说明白朴一定是一个“富二代"了。换句话说,白朴是富人,马致远是穷人。
显而易见,作品情感不同的原因,是他们的经济条件有天壤之别。白朴不愿意在元朝做官,而马致远热衷于功名,马致远目的是,他要找一个地方“拿工资”,过一个富裕的生活啊。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语言环境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作品当然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悲剧”总是容易感动别人,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而在白朴该曲之上。以笔者管见,两位大家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笔者是初学者,笔者的涂鸦是打酱油的,学习学习、玩玩而已,其中有胡说八道、胆大妄为,不妥之处,请朋友们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