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诊之辨咳嗽【一点资讯】
大家好,欢迎来到从头学中医。我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孙洁。今天呢,我们继续来学习闻诊中的辨咳嗽。
咳嗽是什么,可能不需要我再解释了。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有些古代的文献可能还有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声痰俱有则为咳嗽的说法,但实际上往往是声痰都有,所以临床上并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区分这个东西。
咳嗽的基本病机就是肺气上逆。这个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脏腑病机里已经讲过了。肺气上逆,除了可以咳嗽,还可能喘,咳喘就是肺气上逆的标志性症状。但是具体分析引起肺气上逆,因而作咳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在内经的《素问》里就有一个专篇是讲咳嗽的,就叫《咳论篇》,把咳嗽分为五脏六腑之咳,并且指出咳嗽的病机复杂,并不只是肺病会引起咳嗽,“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讲述了咳嗽病是由脏传腑的,五脏咳久而不愈,则传之于相应的腑。那么治法呢,以针刺来治疗,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但是这种分析方法并不容易掌握,从诊法上来说,更简单的方法还是根据咳嗽的声音和兼症,来鉴别、判断病症的寒热虚实。
以咳声而言:咳声紧闷者,多半是寒湿,咳声重浊的,则可能是外感风寒,如果同时还兼见痰清稀而白,鼻塞不通,那就更典型了。咳声低,痰多而易出的,其性为阴,或为寒,或为湿,或为痰饮。相比之下,咳声清脆则多属燥热。假如是干咳无痰呢?干咳嘛,肯定是水少了,正常的水,也就是津液肯定是少了,病理的水,例如痰湿水饮之类,也没有,所以往往是燥咳、火热咳嗽,或者是阴虚作咳。燥胜则干嘛,当然是干咳了。而火热、阴虚作咳,其实就是实热咳和虚热咳,热盛则易伤络而动血,引起出血,所以这个干咳无痰的咳嗽往往还会出现痰少而有血丝,或者喉有血腥味。更典型的热咳,是痰热咳,表现为咳声不扬,痰稠而色黄,不太容易咳出来,鼻出热气。因为热盛必伤津,所以还会有咽喉干痛。如果病人咳声不畅的,往往是肺气不能宣发。咳声一阵阵的,一旦发作就得咳上一阵子,这个多半是风邪作咳。咳而无力,咳声低微,这是实咳还是虚咳呢?对,无力,低微,这都是虚的表现,是虚咳,如果再兼有气促,咳出白沫,这是肺气虚而咳。夜间咳甚,白天会好一点的咳嗽,可能是什么情况呢?夜属阴,所以多为阴病,或阴分不足,或阴邪为患。阴分不足的,比如肺燥阴虚,它就是夜间时有单声咳嗽,因为是虚证,所以咳声就是……轻微短促。阴邪为患的,比如虚寒咳,它就是很典型的夜卧咳甚,而且持续不已,一直咳,一直咳,往往还伴有少气,或者气喘。大家再想想,这个虚寒咳,是何脏之虚寒呢?对,肾主水,主纳气,是肾阳不足之虚寒为主。
除了辨咳声,还可以根据咳嗽的诱发因素来加以辨析,总的来说,受阴邪则盛的,多为阴病,受阳邪则盛的,多为阳病。比如劳累、受凉以后加重的,多半是痰湿、虚寒为患。痰湿、虚寒都是阴病,一个是痰湿阴邪为患,一个是阳虚则不胜邪而为虚寒之证。如果是一有情志刺激就加重的呢?情志之变,多在气火,因为怒则气上,木胜则化火,气郁则化火,所以这种情况,就多半是因于气火而作咳。那如果是饮食肥甘、生冷则加重的呢?饮食入胃,脾为胃行其津液,但是饮食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肥则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肥甘入胃,多生痰湿、湿热,所以此类病人,实际上就以痰湿者为多见。
咳嗽多半有痰,所以我们还可以辨痰的色、质、量、味。咳而痰少的,可能是什么病?燥热肯定可以,对吧,燥盛则干嘛。气火也可以,气阻则肺气不利,气火盛则灼津液,所有痰少,咯之不利,不太容易咳出来。阴虚当然也可以。如果是咳而痰多呢?那肯定与痰浊为病有关,无热则为寒痰、湿痰,有热则为热痰。寒水互化,所以寒证往往也是痰多。比如虚寒证。这是辨痰的量。再看痰色,白为寒,痰白而稀薄的属寒,属风,但又有区别,寒痰清稀如水,风痰稀白而有泡沫。黄赤为热,黄痰而稠是为热痰。
再来看质地,痰白而质粘的属阴虚、燥热,质粘,说明还是浓度比较高,水比较少,所以是阴虚、燥热。痰白说明热象不是很厉害,如果痰黄而质粘,那就是热盛伤津了。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说明肺中血络受损,多半是热邪灼伤脉络导致的,实证则为肺热,虚证就是阴虚了。要是脓血相兼呢,这就是痰热瘀结成痈的表现了,具体来说,就是肺痈。等以后学到中医内科学讲肺痈的时候,还会谈到辨痰法和辨脓法。
最后,还可以辨痰的味道,当然不是吃下去那么恶心,是医者闻到,或者病者自已感觉的味道。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是痰热,味甜的则属痰湿,味咸的则属肾虚。大家可以自已分析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
最后,讲两种特殊的咳嗽。一种是阵发性的咳嗽,但是一旦咳起来就连着咳,停不下来,甚至咳到恶心呕吐,咳血,终止时会发出“鹭鸶叫声”,这种咳嗽叫顿咳,也叫“百日咳”。常见于小儿,是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的肺实之证。一种是咳声就象小狗叫,即所谓的“咳声如犬吠样”,这个是白喉作咳,是肺肾阴虚,火毒攻喉引起的。白喉的这个病机,我们在望咽喉里有比较详细地讲过。
咳嗽称得上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辨析还有很精细入微的地方,这个在以后学习中大家还可以慢慢地感受到,尤其是在《中医内科学》学习咳嗽病的时候,还会有更多角度的分析和辨析。所以大家也不用急,以后都会有讲到。今天就到这儿了,谢谢各位的收听,咱们下次再见。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