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在中秋
人间有味在中秋
作者:凌龙华
八月半,月亮圆,诱惑满人间。
月饼是少不了的,品的是思乡情。但我更念想白露为霜的田野,念想时令中清纯如凝露的风物。
中秋月饼
青毛豆,青春版黄豆,剥开毛茸茸的豆荚,扁圆的豆子,翠青,镶一条白裙般的边膜,这圈边膜堪称天然味素,引得你的味蕾跟着起舞。小时候,饭镬上一碗青毛豆子汤就是一份佳肴,设若再放入一匙酱油,孩子们吃起饭来准保咂咂有声。
青毛豆&毛豆子汤
中秋时节的毛豆,农人称之为“晚毛豆”,笃悠悠成熟,青碧中染一分墨,格外糯、格外鲜。当年生产队集体劳动,收工晚,顾不得做菜(其实也没有什么菜好做的),顺手从地头拔回三两株毛豆秆,急急用手撕下,放一点盐,就成。这是蒸毛豆荚,“饭菜一镬熟”,可谓急就章。毛豆荚投入臭卤甏,一个晚上即成“卤毛豆荚”,别有风味。就着“臭香”的卤毛豆荚喝粥,开胃;男人们喝口小酒,更开心。
蒸毛豆&卤毛豆荚
毛豆子烧野杂鱼,鲜得眉毛都飞起来。而毛豆子烧鸡块,简直如天仙配,绝对!当年鸡是农家宝,轻易不宰杀。于是,就以田鸡替代。田鸡也即青蛙,吃害虫,为益虫。农田里多田鸡,尤其是农历八月的毛豆地里,田鸡呱呱叫,真叫肥壮。那时,没啥环保意识(客观来讲那时候认为挺环保),捉几只田鸡,不觉得是个事。田鸡肉诚如鸡肉,尤其是蛙腿,紧致,鼓胀,让人怀疑肌肉里贮满了“弹性”与氨基酸。而今,青蛙被列为保护动物,蛙声远离了。倒是进口养殖的牛蛙大行“食道”,但那臃肿态与那饲料气味,令人皱眉头。
毛豆子烧野杂鱼&毛豆子烧田鸡
不由想到青蛙的近亲,也是近邻,蟾蜍,俗称癞蛤蟆。文化意义上,蟾蜍享有尊位;落到地面,现原形,相形见绌了。如果说青蛙是王子,那么癞蛤蟆就是丑八怪。溽暑,顽皮的乡间孩子,往往头上要长疖子,一挠破,流脓水。民间偏方,癞蛤蟆煮汤喝,以毒攻毒,颇灵验。桑地里的蛤蟆最理想,相对干净且硕大。我与弟曾抓过几回,剥去皮,想不到肉也如青蛙一般细腻洁白。煮汤,汤色清澄,香如乳,鲜似鸡,丝毫不逊“田鸡”。药而膳,一举两得,妙。
癞蛤蟆煮汤
朱家角一带有小吃,名“熏拉丝”,原料就是癞蛤蟆,去头剥皮,酱料腌渍,烟熏火燎,色焦黄。以前食摊上常见,现在有点“稀贵”。吃过一次,感觉乌糟糟,不以为然。
熏拉丝
八月半的芋艿,中看更中吃。芋艿叶如蜡染,碧翠,露珠或雨珠集聚叶面上,晶晶亮,该不是在为节令中的“露”作代言?芋艿要挖,一挖一窝,小芋头吃奶一般长在母芋头四周,去皮,头粉红身子粉白,胖嘟嘟,恰似一个个穿小肚兜的红孩儿。母芋头切片炒食,或与肥肉片“扣”在一起蒸,味腴美。小芋头煮、蒸、炒,味皆可口,一口一个,粉嫩与清香填满口腔。又,毛豆子烧芋艿,绵柔,清爽,鲜洁,没话说!
毛豆子烧芋艿
芋头吃不完,储藏起,冬闲,做“毛烧芋艿”,暖意浓浓。毛烧芋艿,实为“烧毛芋艿”,芋头不去皮,洗净,放入腌菜卤,没顶,焖煮,菜卤特有的咸鲜,焕发起毛芋头沉睡的香糯。芋头忌铁锅,而毛烧芋艿仿佛用大铁锅才“入味”。煮熟,香满屋,就着土灶头,捏一个剥一个,烫着吃,过瘾。
烧毛芋艿
菱,水灵灵。八月半刚出水的红菱,红艳艳,脆生生,咬开,纯真的鲜甜荡漾舌面。菱,就是湖荡中荡漾的草本小精灵。记忆中,采菱者多为村姑,腰肢灵动地划着“菱桶”(一种圆型或腰圆型的大木桶),荡漾在菱叶间。
红菱
采菱
如果说莲藕是大家闺秀,菱,便是小家碧玉。水红菱种植有地域性,我曾在古镇甪直的桥头买过,桥对面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万盛米行的河埠头”。孩子们吃的最多的是青苹果色的嫩菱,这种菱个不大,又没恼人的刺角,亲昵称谓“和尚菱”或“馄饨菱”。汁水多,口感好,堪比生脆梨。湖荡边偶有野生菱,叶片细碎,捞起,小小的菱角如迷你粽串在一起,这种野生菱,长着尖尖角,小巧玲珑,肉极少,味“鲜灵”。
馄饨菱
嫩菱浮水,宜生吃,也宜清炒作时令菜肴;老菱沉水,宜煮熟吃,也宜作食材与荤腥搭配。记得有一种个特别大的菱,长着一对水牛一般的弯角,漂亮极了。老熟沉湖底,用网捞起,浑身乌黑,人称“乌菱”。乌菱只能煮了吃,煮熟的乌菱,糯香,滋味特别饱满,食之易饱,回甘浓郁。当年贫寒,母亲在“年饭”上摆放几个,聊充果品供。
乌菱
菱、藕皆列“水八仙”,可观可食可入画。尤其是莲藕,无处不是宝。采菱时节,也是莲叶何田田、莲蓬招展时。八月半,最易为人忘却而又最为食客惦记者,当为芡实,俗称鸡头米。鸡头米好吃,但不好栽,更不易摘,布满刺,尖硬如刺猬。收获的芡实还得一粒粒剥,剥鸡头米可是耐心活,古镇老屋门口,老婆婆一坐就是半天,剥呀剥,剥得光阴都斑驳了。这样的景象,在同里老街,你还能遇见。
“水八仙”中的藕、菱、鸡头米
剥鸡头米
八月半,秋分时,节气通常前有“白露”,后有“寒露”。万物结实,不时不食。“水八仙”中,茭白是万不能缺失的角色。这个由“意外”造就的食材,恰如翡翠皮包裹白玉脂,皎皎月凝结珍珠露,美食而特富美感。茭白整条或滚刀切后拌酱蒸,风味本真;升级为油焖茭白,出色。茭白烧肉系农家家常菜,茭白炒肉丝则称得起大众经典菜。八月半,茭白炒毛豆子,一青二白,素面朝天。今天,练塘茭白,成片,成产业,声名远播。
茭白
茭白烧肉
胃有记忆,“形而下”的乡愁也许就是“吊胃口”。晋人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手一挥,率性归来。张翰是“吴中人”,墓葬“二十九都南役圩”(今吴江莘塔元荡边),名副其实为吾水乡人、家乡人。其中的“菰菜”就是茭白。茭白蜕变前曾结“菰米”,古典诗词中常见。
油焖茭白
穿越千年,水长流;桂花飘香,蟾宫回望,还是人间烟火好。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