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说影】 我们俩——日子久了生真情
文/杜辉
我们俩 制片:大陆 2006年上映 某瓣评分8.7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老太太房东和一个女学生租客的日常琐事。场景很简单,就是一个北京破旧但并不标准的四合院。人物也很简单,主要就是房东老太太和租客女学生,中间穿插的人也不多,印老太太、房东外孙、租客弟弟,等等,有数的几位。
老太太独居(金雅琴饰演,拍摄时候近80高龄,所以把房东老太太演的人戏如一),儿孙偶尔过来,平常只有街坊印老太太有时过来做做伴,帮帮忙(这个印老太太应是业余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让人喜爱、印象深刻)。破旧的院子和垂暮的老太太,让生活缺少生气,日子很无聊也压抑,一天一天,就是在等待最后的死亡。结果这个租房的女学生打破和改变了这沉闷的生活,让老太太的生活多了乐趣,让小院多了生气。
老太太和女学生的开始并不那么友好,从租房的讨价还价开始,姜还是老的辣,老太太把小丫头拿捏得准准的,把一间破杂物间以理想的价格租给了小姑娘。一个垂暮的老人,一个朝气蓬勃的女学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的各种冲突接踵而来。生活就是磕磕绊绊,作息时间、用电、用电话、用冰箱等等生活琐事的交锋,老太太坐地起价,女学生也讨价还价。日子就在这种吵吵闹闹中开始、度过,最终日子久了就生了真情。彼此成为对方生活中的习惯,很难缺少的存在。这种习惯、存在一旦改变、失去,人很难适应,空虚、落寞的感觉对老年人的冲击可能是致命的。
故事从冬天开始,经历了春天、夏天,最后在秋天结束。四季更替,人生流转,人的一生就在这种更替中消逝。记得看过一部韩国文艺片,也是以春夏秋冬四季流转隐喻人的一生,只是不知和本部片子是心有灵犀还是相互借鉴。
死气沉沉的生活,很难从内向外打破,人固有的观念是很坚固的,固执了一辈子,很少会一下就开窍改变。但死气沉沉的生活肯定不是人所期盼的生活状态,所以不管面上怎么顽固,但内心实则都希望有外力开打破这种无聊、冲开这种死寂。当外力刚来的时候,人出于本能,总会采取防御与抵触状态。当了解并适应后,则会很享受这种外来的、新鲜的活力。人往往会从一个抗拒的极端到完全接纳的极端。想想我们的好朋友,最开始认识时候说第一句最难,打开陌生的局面最难,但一旦开始熟悉后,一起变得那么自然、和谐。
老太太也是如此,虽然表面各种固执、各种抗拒,其实内心相当享受女学生所带来生活的变化与活力。老太太时不时地还泛起童心,恶作剧一下。虽然只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但实质那种祖孙的亲情与情感已经默默地发芽,生长。女学生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把房东当成了奶奶,不是撒撒娇,淘淘气。中间各种冲突,但最终都是以其中一方的妥协,结束了冷战。
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女学生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走向自己的未来。交了男朋友,搬走同居了。老太太一下失去了熟悉的生活,失去了很多快乐的活力,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而女学生也生出来真情,悲痛不已。
故事简单,人物简单,情节简单,但反映的感情则是质朴和深厚的,在喧闹繁杂的人间,仿佛一曲清音天籁响彻在我们的灵魂之中,荡涤心智,孕育真情。影片是以北京老城区中的破旧平房为背景,让北京观众也多了一丝乡愁与怀念。30年前,那时北京住平房的还占多数,所以故事中的那种生活环境,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都十分熟悉,大都有过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时过境迁,平房被楼房代替,封闭的空间形成封闭的生活方式与心态,当然情感世界随之也会封闭。感情多在内心徘徊,很难脱壳而出,与其他灵魂交融,但人是社会动物,其实内心还是喜欢融入社会的,这种复杂的情感,也可以看为片中情感的一种映像。 日子总要过,人也会生老病死。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能让你萌动情感的人和事,但时光匆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只要曾经动过真情,保留这份真挚的感情就是,不必固守,但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