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差点被人害死,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年以来骂人的经典

在北宋,文人的地位非常高,这是源于宋太祖定下的“重文抑武”策略。北宋文人不仅享受着锦衣玉食,过着富足无忧的生活,而且还基本上遇不到历朝历代常见的文字狱。然而,北宋时最著名的文人苏轼却是一个例外,他遭遇了“乌台诗案”。

所谓“乌台诗案”,就是御史台的御史们,从苏轼的文章之中寻章摘句,用以说明他诽谤朝政、诋毁先贤。幸好苏轼名气太大,再加上宋朝有除非谋逆,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这才捡回一命。但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低落的谷底。

苏轼一向是豁达之人,但这一次是死里逃生,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心里还是不平的。不过,在那个君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能够赦免轻判,已经是皇恩浩荡了。他不得不上表谢恩。私下里,这位大宗师仍然技痒,写下了《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予投檄到江西。

其实一同所作的还有一首,共二首。名字很长,但它们还有一个更好记的名字叫做《出狱次前韵二首》。虽然是出狱,苏轼的牢骚可一点都没有减少。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自己经过“乌台诗案”后的心情,作者经此一劫,昔日雄心壮志皆无,再也没有以往的意气风发。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就讲述了自己对这次大难的理解,那就是因为文字惹的祸,声名太盛遭人嫉妒。苏轼这番话,并非是吹牛,作为在北宋时的全民偶像,文坛领袖,多少人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有很多人对他心存妒忌。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在此句之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塞翁失马”,这是我们熟悉的,此时苏轼仍然不改乐观主义精神,后面斗鸡的典故来自唐玄宗时期,李隆基酷爱斗鸡,长安城中斗鸡少年贾昌,甚至还被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的长安,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说法。

这就是苏轼在本诗之中含蓄的骂人了,他将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当作少年鸡,不露声色地表示:我苏轼才华横溢,不与你们这些只靠阿谀奉承的不学之辈斗了,我们后会无期。这种文坛宗师的骂人功底,真让人汗颜,骂人不吐脏字的本事,让多少后世文人钦佩!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中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中是指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之后,家里穷得连酒也买不起了。后一句中维摩是著名的佛教居士,他以法为喜,相伴到老。这两句合在一起,既说明了自己不辞官归隐的苦衷,又表达今后将以佛法终老的态度。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予投檄到江西”最后一句是对自己弟弟的感谢,当时他的弟弟苏辙,担任应天府判官,应天府在唐朝时称为睢阳,所以苏轼称弟弟为睢阳老从事。当“乌台诗案”爆发时,苏轼还有性命之忧,苏辙则以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后被贬为筠州监酒。筠州即现在的江西高安,所以苏轼还在全诗最后,自己添加了一个注释:

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贬筠州监酒。

全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这次无端获罪后的感慨,更是借此痛斥了陷害自己的小人,这一骂,骂得文雅,骂得解气,骂得千古留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