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总编”李克炎曝《生活新报》停刊始末:这个锅我不背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不是最伟大的,却是死得最惨烈的。
还记得去年6月,《生活新报》闹得沸沸扬扬的“总编辑去哪了”、记者与总编辑“口舌大战”、员工集体讨薪的大戏吗?
最终,以该报7月1日起无限期的休刊落幕,留下的是拖欠的400多万元员工辛苦钱没有着落。如今,已经一年了。
网上流传的生活新报最后一期
《生活新报》作为中国残联系统唯一的综合性、都市类日报,也是中国残联系统除《华夏时报》外的第二张公开发行报纸,由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1999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云南颇具影响力的主流报纸之一。
其深度调查报道几乎做成了可轮番轰炸媒体圈的品牌,生活新报也曾被誉为西部“南方周末”。
停刊前的8个月,其总编辑李克炎组织2014年第二次改版,大办教育公益报、实用资讯报、活动策划报,并信誓旦旦地说:“这不是一次改版,而是凤凰涅槃的革命。”然而,生活新报的生命却在革新后的第8个月嘎然而止。
虽然纸媒的停刊,有媒体经营环境恶化和内部管理双重影响,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某一个人,但对于生活新报来说,有业内认为,李克炎的改革加速了新报死亡。
有内部人士曾对外透露,在李克炎的带领下,《生活新报》开始专注于搞社区活动,说社区长短,还把报社办公楼开辟出来卖土特产。伴随变革而来的是外界对《生活新报》的负面评价:《生活新报》已沦为社区报、收费的MD广告、新报公信力急剧下滑、新报必死等等。
加之,在《生活新报》存亡之际,李克炎却被传“跑路”了。彼时,编辑记者半年多没有领到工资,“掌舵者”李克炎不知去向,引发了《生活新报》员工集体讨薪风波。直到有员工网上喊话寻找总编辑时,发问“总编辑李克炎去哪儿了”,他才向媒体表示,其在休病治疗。
在经历了种种风波之后,“目前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员工工资已经由省残联解决,但他们主动与我联系的不多,包括一些我很看重的人,努力去培养的人,也对我敬而远之。” 李克炎说道。
而至于,《生活新报》的最终停刊,李克炎认为,《生活新报》财务亏损由来已久,没有积累资金积累;新媒体冲击,纸媒大形势下滑;广告费用大量拖欠。这三方面原因造成报社没有现金发工资,死亡是并非始料未及。“贫困家庭经不起风浪,成本没有降,收入却降低,整体入不敷出。”他说道。
要想搞清楚生活新报之死,还要从它的组织架构上先说起。
与一般的报社不一样,《生活新报》用的是云南省残联的刊号,实际用工方却是十方控股有限公司。据悉,残联与十方陆续签过两份补充协议,包括新报可以不受残联限制,有独立签约权,独立运营和担责。另外,资方公司代理新报广告和印刷业务。
这种关系下,《生活新报》自己赚钱生存。赚钱了,一部分利润要给十方,不赚钱就要举债。没有积累,或者积累比其他独立管理运营的纸媒少,是必然的。
李克炎对此表示,在他接手这个平台期间,没有分利润一说,还欠了十方公司的债,接手前的事情,他不想介入。但他同时也对蓝媒汇说:“你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据了解,生活新报财务紧张由来已久,欠员工薪水也不止一次。即使是在新报2009年至2011年,据称每年盈利千万以上的时候。
据李克炎透露,2012年,他被十方公司推荐去任生活新报的总编辑(后来文件下来成为常务副总编辑)时,十方详细地将生活新报的底交给他:作为代理公司,十方控股给生活新报垫支了1亿9000万元。这个债务不算的话,生活新报尚欠造纸厂等单位5000万元左右。
即使盈利,也资不抵债,财务亏损的大洞根本无法填平。加之这几年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形势普遍不佳,就连基本的广告费都无法及时回款。
因为《生活新报》不赚钱,在不考虑还债的前提下,李克炎希望首先做到自收自支,养活自己。
据了解,生活新报财务紧张由来已久,欠员工薪水也不止一次。即使是在新报2009年至2011年,据称每年盈利千万以上的时候。
彼时他认为,虽然纸媒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但是实现不还债的前提下的自收自支,应该问题不大。于是就商量了一些方法,不外乎是减员增效转型升级之类的。
2013年初,他到《生活新报》任常务副总编负责内容,4月份,接任片区管委会主任职务,6月份接手昆明十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至此,已经全盘接手这个平台的管理。
他了解到《生活新报》平台的总体情况:在同城四家都市类媒体中,生活新报员工待遇最差,收入最低,广告量最小,有的员工用着十年前的电脑,债台高筑,讨债电话不断。因此,必须赶紧采取措施。
2013年起,李克炎开始对采编、管理、营销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不断深化。李克炎说,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革新了。同年,生活新报在同城竞报中,广告份额有所上升,成功避免了预期的巨额亏损,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
2014年,根据财务数据,生活新报平台,广告同比下降不到百分之二十,整体效益竟然比上一年度减亏100万元左右。同城竞报广告占比,又有一定的提升。
“虽然说失败的单位,没有什么功劳可言,但我问心无愧。” 李克炎表示道。
《生活新报》休刊后,李克炎留在昆明处理遗留问题。目前,400万的员工的工资已经得到云南省残联的解决。
李克炎说,当时,员工工资无处讨要,十方和云南残联,都表示不该自己负责。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基本没有得到保障,不管工作了多少年,都没有得到补偿,这在全国是罕见的,也是不应该的。
“从责任感上说,对于生活新报平台上的每一个员工的权益,我作为一个主要管理者,都有责任维护。”
去年六月底,听说报社这一块的员工持续维护自己的权利,讨要工资,他专门写了一封致内部员工的信,提出了几个想法,一是讲法律,二是讲人情,三是讲公平,四是讲感情,表达了他的观点,就是员工的工资不应该拒付,各方都应该从维护员工的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激化矛盾。
但这封信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饱受员工诟病。
“写这封信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残联后来会拿钱出来发工资,所以害怕把十方的代理关系搞破裂。”李克炎认为。后来,他和十方公司沟通,十方公司与残联达成协议,由残联解决员工工资。“应该是全部解决了,十方这边没有听到没有解决声音。”李克炎说。
虽然有人认为,李克炎的改革加速了《生活新报》的死亡,但李克炎认为,如果他的改革,早实施两年,或者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改革,《生活新报》就可能转型成功了。
但一些员工不会买账,究竟《生活新报》是在他的手里没了的,再加上彼时他的“不见踪影”。
李克炎告诉蓝媒汇,平台坍塌了,《生活新报》社的员工,主动与李克炎联系的不多,包括一些他很看重的人,努力去培养的人,也对他敬而远之。
“我了解到,很多人对我还是有意见的,一则说我是代表十方的,跑路了是老赖。另外有几个人说我不重视舆论监督新闻。说生活新报是靠批评新闻起家的。我来了,就扼杀了批评新闻。这些反映都是真实的,除了新闻环境因素变化以外,我确实不主张一个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媒体,满身是刺四处出击得罪人。”李克炎认为,经常做一些报道,打官司就赔款,从新闻文本来看,就是不妥当的。
他主张做建设性的新闻,与人为善。即使是批评报道,也不应以揭露曝光为目的,而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既然无法冰释,那就只好挨骂了。”他最后说道。
如果你有招聘求职诉求,欢迎注册大咖推荐信,两种方式可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