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美联航求挨打的回来吧,1.4亿美金赔偿是假的!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4月28日,史称世界“挨打”日。这一天,很多人都在社交媒体称,自己非常想挨打。
原因在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美联航暴力拖拽乘客下飞机一事,有了结果。传闻称,美联航赔了1.4亿美元,接近10亿元。
挨了几下,然后成为亿万富翁,这可是一夜暴富的最快捷径。于是,吃瓜群众立马不淡定了,纷纷表态:也想挨打。
段子手开始活跃,“美联航的飞机中,乘客们在争吵:先打我,先打我”、“美联航最新广告词:选择美联航一夜暴富不是梦”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被美联航揍一顿” ……
猎豹傅盛 也凑了下热闹,表示,“我得收回猎豹员工出差不坐美联航的决定,要鼓励大家坐,坚决不下机。”
不过还是别YY了,美联航与乘客和解是真,但传闻1.4亿美金的赔偿额,则很大概率为假。
毕竟在所有的正式新闻报道中,都清楚的提及,乘客陶大卫已与美联航达成和解,但未透露具体和解金额。
再者,可见的1.4亿美金的说法都是中文消息,未看到国外媒体就赔偿金额的报道。
虽然人们也对美联航会遭至天价赔偿,有过预期。
比如此前有律师称,机票超售在美国很普遍,遇到陶大卫这种情况,乘客可申请精神伤害赔偿,通常是医疗费的三到四倍;乘客还可据此申请惩罚性赔偿,可申请精神伤害赔偿10倍以上的数额。算下来,理论上乘客可申请的赔偿在500万美元左右。即便双方最后选择和解,乘客也有望拿到100万美元以上的赔偿。
显然,这个预计与传闻1.4亿美元的赔偿额,不在同一个量级。
蓝媒汇了解到,从今天凌晨开始,比如“北美新浪”等很多媒体官微就在微博上发布了,美联航与遭强拖乘客和解,但金额保密的消息。
微博大V”谷大白话”在早上7点,发布了类似消息。随后,有多名网友在其微博评论称,赔偿金额是1.4亿美金,有的称是听美国同学说的,有网友“i-is-scoop-rice”则称,今早学校传的可靠消息,Oscar Munoz(即美联航CEO)是学校校友。
有板有眼,自此传闻开始引爆。
另一个社交媒体上,微信的一些媒体公号比如,认证为环球网美国记者站的“这里是美国”也迅速注意到上述网友的评论,并及时跟进引述,抢发热点。于是,1.4亿美元的赔偿额,就人尽皆知了。
很明显,传闻的源头是来自于微博网友的评论。
不过,蓝媒汇注意到,网友“i-is-scoop-rice”或已经悄悄改名,并将所有的微博一一删除。
而“这里是美国”引述的另一名网友“夜静风声起”,也应该删掉了相关微博,其页面显示上一条微博,为4月26日。
传闻的源头都删除了相关内容,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意味着这些信息并不真实,在造成大范围传播之后,相关博主或为免责,与此划清界限。
但影响已经造成,消息已经传播出去,这很难收回。
在当下内容同质化竞争中,抢速度,抢热点,已经丧心病狂,有的在事情尚没有定论,甚至不了解事情全貌下,也没心思去进行核实,便进行抢先发布。一切为了流量。
所以,1.4亿美金的传闻就跟真的一样,在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开来。虽然都会在前面标注“传闻称”几个字,这顶多只是一种自保避责的写法而已。彼此都懂。
当然,这也跟事情主要发生在国外有关。核实难度相对较高,况且,和解金额保密,也很难能在短时间把真实数目挖掘出来。
于是,不管是媒体官微,还是自媒体都 “信以为真”。虽然有些人也会有疑问,但为蹭热点,蹭流量,不妨假装一下。
一场“也想挨打”的热潮就这样席卷而来。
事实上,从过往的案例来说,1.4亿美金的说法,也是不攻自破。
比如,很多人都拿陶大卫请的顶级律师托马斯·德梅特里奥来说事,认为该律师经验丰富,后者专业领域是航空管理法,可以帮助陶大卫拿到天价赔偿。
但根据当地媒体称,托马斯·德梅特里奥以代理人身伤害赔偿案著称,曾为受害者赢得上千万美元的赔偿金,而他参与的一起美式橄榄球球员集体索赔案的赔偿金额高达10亿美元。
简单来说,托马斯·德梅特里奥的个人最佳战绩,也只是帮助受害者赢得上千万美元的赔偿金。至于后面那次10亿美金,很明显不适用于陶大卫这种情况。且在国际航空业发生的赔偿案例中,即便是空难,也顶多是几百万至千万美元。
所以,1.4亿美金传闻极大概率就是个假新闻。大家还是别挨打了,洗洗睡吧。
更多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