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文物,专家见到第一眼,就定为国宝级

青铜器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它代表着曾经辉煌一时的工艺,也是管控最严格的文物品类之一。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部分的青铜器都是在北方集中发现,而且多处于墓葬之中。不过,湖南也经常有青铜重器出土,比如四羊方尊、象纹兽面纹大铙、兽面纹铜瓿、皿方罍等等。今天要说的商代牛形铜觥,出土于湖南衡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让当地迅速走红,成为一时的焦点。这件文物的造型像是牛的形象,又是在离地表1米的土层内找到的。因为青铜器的重要性,专家立即在周边展开了发掘工作,结果再没有找到其它文物。

也就是说,这件文物并非是墓葬中的陪葬品,而是被人有意掩埋的。根据地形判断,出土位置正好是一片平整的高台,牛头对准的方向,就是衡山所在。所以,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当年的部落进行祭祀活动之后,将它深埋地下,献给他们说敬仰的偶像。

后来,同在湘潭的九华公社桂花大队船形山,又出土了一件猪尊,也是同样的情况。那也是窖藏品,除了多一些防潮用的细沙,同样没有其它文物。这说明,在古代湘潭地区的部落,很可能就有掩埋礼器的祭祀风俗。

还是说回这件文物,它的外形、纹饰是如此精美和独特,专家只要看第一眼,就完全可以确定为国宝级文物。它被取名为商代牛形铜觥,是古代比较重要的酒器,“觥筹交错”这个成语就与之相关。“觥”一般都是以动物为原型制作的,上有提梁,下有圈足,腹部浑圆,可以储存更多的美酒。

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酒器,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件精美的文物上,想象当年工匠精益求精的态度、宴会尽情欢娱的场景以及祭祀时一丝不苟的虔诚。

商代牛形铜觥长为19.8厘米,高为14厘米,器型虽然不大,但令人惊讶的是壁厚仅仅为0.2厘米。在3000多年前,在并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湖南,人们已经掌握了如此高超的技巧,不能不说青铜器制作在商周时期巅峰影响力确实巨大。

从整体来看,它很像一头水牛,双眼圆睁,炯炯有神,昂首注视远方。它的耳朵竖着,展现机警的一面。牛角完全,微露锋芒,含着自然的杀气。它的四肢孔武有力,足以支撑庞大的身躯。这件文物给我们古朴厚重的感觉,虽然个头不大,却气势磅礴。

即便是细节之处,它也被刻画得尽善尽美。比如器盖之上的提钮,就被做成了骊虎的形象。虎头向前探视,虎身略微弯曲,犹如一支离弦之箭,蓄势待发。哪怕是虎尾巴的微微上翘,也如此生动逼真。

青铜器的纹饰是研究时代背景的重要依据。商代牛形铜觥周身密布着各种各样华美纹饰。它以云雷纹为地纹,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主纹。虽然纹饰种类很多,但经过工匠的精心刻画和巧妙安排,一点都不繁杂,反而更显得无比精美尊贵。

这件文物的题材也非常讨喜,中国是个农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牛对农耕文明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对牛的怀有特殊的感情,是最看重的动物。遗憾的是,虽然以牛造型的文物数不胜数,青铜器中也有不少以牛为题材的文物,但是,目前发现完好无损的牛形酒器仅此一件,再无其他。所以,专家立即将它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这也是实至名归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