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舜 秦守一 秦休烈
明州首任刺史秦昌舜 身世背景考
许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七月,在今天的宁波地区设立明州,秦昌舜为首任刺史。用今天的话说,秦昌舜当上了明州军事行政长官。
自南宋以来的宁波历代地方志中,“秦昌舜”多误写成“秦舜昌”。对此,徐建成先生在《明州第一任刺史秦昌舜》一文中已有考证。2009年和2014年,在西安南郊先后发现了秦昌舜父秦守一、母沈和、祖父秦休烈的墓葬(见《西安南郊唐吴兴郡夫人沈和墓发掘简报》,《文物》2019年第7期),并出土有墓志,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秦昌舜的身世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中古社会崇尚门第,唐元和年间形成了一部谱牒姓氏的专著《元和姓纂》,其中就记载了秦氏一族的信息。据《元和姓纂》,秦昌舜先祖为西晋太常博士秦秀,《晋书》有传。秦秀字玄良,新兴云中人(今山西原平西南),他的父亲秦郎为曹魏骁骑将军。秦秀为太常博士前后近二十年,最后卒于任上。隋唐之际,秦氏有秦行其、秦行师兄弟。秦行师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参与了太原起兵,为李唐开国元从,武德九年(626年)太宗李世民定功臣名录,其中就有秦行师。秦行其,武德、贞观年间为渭州刺史,《元和姓纂》中记载:秦行其曾孙秦守一,曾任库部郎中、同州刺史,秦守一生秦昌舜。历史学家岑仲勉考证,秦守一由楚州刺史授万年县令,又授京兆少尹,睿宗时为河南令。秦守一生前担任的万年县令、河南县令,分别位于东西两京,京兆少尹则是京兆府次官。这几任官职都处于天子脚下,通常由仕宦条件最优越的士人出任。秦守一墓志资料尚未公布,但从相关的研究中可知秦守一生前勋爵为上柱国南安县开国公,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墓葬中使用了线刻人物的庑殿顶石椁。一般认为,在墓葬中使用石椁是古代帝王对皇族贵戚的特殊礼遇,目前发现的唐代石椁墓墓主也多为正二品以上的高官或皇族。秦守一生前最高职官为大司农,仅为从三品,似有逾制之嫌。然而秦守一下葬于开元年间,正值盛唐,丧葬制度管理严格,墓葬又位于都城近郊,葬具中使用石椁应有特殊的原因。总之,秦昌舜父系一族在当时应当有着显赫的背景。
秦昌舜母亲沈和出自吴兴(今浙江湖州)沈氏。据沈和墓志,其曾祖为云阳(今陕西淳化)县丞沈元方,祖父为厔盩(今陕西周至)县令沈怀古,父亲为吏部常选沈希旦。吴兴沈氏为六朝时期江南地区成长起来的著姓,南朝萧梁时期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就是吴兴沈氏的代表人物。隋平陈后在江南推行了离散豪强宗族的措施,沈氏一族也随之流散播迁。沈和祖父、曾祖皆为中下层文官。沈和父亲沈希旦虽然通过了吏部的考核,但未及授官而早逝,沈氏由外祖抚育成人。
据秦守一、沈和墓志,秦守一逝于开元十年(722年)五月,是时秦昌舜为河南府仓曹参军。沈和逝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秦昌舜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刺史。开元二十六年五月,沈氏安葬于京兆府万年县神禾原。两个月后,秦昌舜就被任命为明州刺史。文献中秦昌舜的其他任职还见有守常山太守、会稽太守、江华郡太守。守常山太守见于《全唐文》孙逖《授秦昌舜等诸州刺史制》,孙逖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天宝三年(744年)为中书舍人,负责草拟政府诏令。常山郡治今河北正定周边。《嘉泰会稽志》中记载,天宝元年(742年)秦昌舜“自通川郡太守授,天宝六年(747年)移江华郡太守”。通川郡,即通州,治今四川达州。江华郡,治今湖南道县。总之,开元晚期至天宝初,秦昌舜的仕宦经历相当复杂,文献中的记载或有疏漏之处。而秦昌舜在明州、会稽一带的任职,也许有其母亲出自吴兴著姓考虑吧。遗憾的是,秦昌舜在明州、会稽一带的行迹,文献中并无记载,只能期待于日后有相关的考古发现来填补这一空白了。
8
秦行其
秦秀裔孙,并州(山西太原)人,因官迁甘肃陇西,唐初(太宗)任渭州(甘肃陇西)刺使,弟秦行师, 孙秦休烈,曾孙秦守一。
9
秦行师
并州(山西太原)人,唐初(太宗)任右监门将军,封清水郡公。子秦无害任桂州(广西桂林)都督,封安南公。
10
秦守一
657年―722年,字膺万,祖籍唐并州(太原),祖上因官迁甘肃陇西,再因官移河南,去世于河南洛阳。睿宗时,为河南令。玄宗开元初,自楚州刺史,授万年令,封南安县公,改京兆少尹。玄宗五年,为河南少尹,官至库部郎中、同州(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刺史。父秦休烈,子秦昌舜。
11
秦昌舜
祖籍唐并州(太原),祖上因官迁甘肃陇西,再因官移河南。秦守一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设明州,昌舜为刺史。天宝元年,自通川郡太守,授会稽郡太守。六载,改江华郡太守,又为常山郡太守。
授秦昌舜等诸州刺史制
敕中散大夫守常山郡太守秦昌舜等器能足用政术
多方顷在列藩皆闻致理或居官已久或去职当迁长
史缺官中朝慎择宜膺并命更委亲人可依前件
授刘体微等诸州刺史制
门下太中大夫前使持节郑州诸军事守郑州刺史上
柱国博阳县开国男刘体微等器能具举言行兼资尝
践郎官频更吏职令名无替成绩有闻宜受任于藩邸
** 授秦昌舜等诸州刺史制
敕。中散大夫守常山郡太守秦昌舜等。器能足用。政术多方。顷在列藩。皆闻致理。或居官已久。或去职当迁。长史缺
官。中朝慎择。宜膺并命。更委亲人。可依前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