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功法之奥秘尽在名称中
===============================
拳术功法之奥秘尽在名称中
诸罗遁叟 心炁门 2017-07-06
以前曾强调过【中国古传武学功法与道家修炼法门的奥秘】都藏在名称当中,但很显然并未获得大家的重视,因此在此篇短文再行分享一次。
古人用字非常严谨,大多具有深刻内涵与用意,切勿轻易更动或为了方便而简单称呼。这除了在潜意识中让自己无法时时得其体用外,更遗害未来从学的拳友。因此对于名称的叫法,必须慎之又慎。
【靠山功】,全名为【虎背靠山功】,你应该从名称中思考为什么用【虎背】,为什么用【靠山】?
虎骨为最强健之骨,因其骨内之髓(又称水银)充足,故虎扑才能如此迅捷有力。此功法训练的终极目标就是藉由补炁跟一切鼓荡来让人体之骨经由八洞修真的效果增添骨髓,而后逐步强健自身。
而靠山呢?巍巍大山不管你如何撞击都无法撼动,你只能顺从它,只能利用它,只能依【靠】它,藉由山形山势与山所具有的一切来补你的先后天元气。这是道家功法借假修真与利用外力补充内部的方式。
【熊经功】为什么叫熊经?经乃经常、经络、经过三种兼具之意。熊经乃熊之经常作动,向左右捩转腰膂不息,以熊终日摇摆腰膂,是为熊经。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很多人不重视功法名称中蕴藏的奥秘,偷懒将虎背靠山功称为撞墙、靠墙~,将练熊经功称为“练熊”~。这除了极度不尊重古人、门派体系外,更对自己未来的修炼与对后人的传承皆是极大的损失与祸害,不可不慎。
当你学习道家功法,特别是太极拳时,请重视其一招一式的名称,务必深刻并时时思考为何古人如此命名。
预备式:是为开始打一套拳而做的预备动作吗?是,但也不是。它让我们预备什么?所需预备者就是我昨天文章中的太极基准八法与三调(你一定要懂的【太极基准八法】与【三调】)。你没有做到这些,就不算预备式完成,就等于毫无准备。
起式:是一套拳的开始与起点吗?是,但也不是。所谓起者,就是在预备已经完成后,身体炁机开始发动。行拳一起,立即【以形带炁】、立即【炁机做动】、立即行【河车倒运】~。无法如此,所谓的起式,只是肢体形态的起点,并非太极功法的起点。为了做到这目的,就必须先勤练筑基功法,在进入拳架之前就具备补炁跟一定炁机敏感度。否则所谓的起式,你是你,他是他。
对于名称的深刻了解,是一个完整训练体系中极度重要的一环。如果你也得其所传,绝对不会草率的随意改名或为了方便而胡乱称呼。
请各位拳友务必重头深思您之所学的任何名称,切莫轻忽。
这篇文章很短,其他招式与功法名称不解释。因为每个人所学不同,这留给您师父跟您自己去探讨。
另外做个简短告知,诸罗遁叟在【郑子太极拳微信群】做了几次分享,教导了靠山功与熊经功两种功法,并且撰写了不少相关教材。估计会有150人左右可以学得此两种功法之三四。如果一个人未来的一生能教给100人,那么就有15000人受惠。而这15000人如果也同样抱着助人为怀之心,不断循环。那长久的未来,将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受惠。
有这150人作为靠山功与熊经功法传播的种子,诸罗遁叟的责任已了。后续本人不继续在郑子太极微信群进行任何语音教导。群里一二三四期拳友已经很多人足以为此二功法之师,大家彼此相互探讨就已经足够。我们在网络上相互为友学习的缘分已尽,希望大家都能各自以彼此为师,并将此二功法广传下去。
未来凡诸罗遁叟所教,必定知其人,见其面,而且已经拜师者不教,除非您师全然知晓此事。不再以如此谁也不认识的情况下进行分享教学。相互不认识,就容易出现传授上的诸多问题。比如上述的靠山功变成靠墙、撞墙;熊经功变成练熊。我无法接受这类情况是由我所出。为避免此类遗憾发生,本人即日起停止微信网络分享,但仍然会在心炁门分享自己所学所悟的点点滴滴。
再者,请所有拳友跟我一律互称拳友,别再称呼“老师”或“师父”,我对这二字的要求极度严谨。在网络上相互探讨,而且谁也不认识谁的情况下,不具备这样的关系,只存在相互探讨分享的拳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