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中国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何谓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选取客观事物之精粹,融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采用艺术的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

情景交融是由意境的主客统一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意境产生的必要条件,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无诗不能成画,无画不能为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画意境美的追求。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精辟地道出了诗画创作中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也道出了苏轼“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的美学追求。诗也好,画也好,品察万物,均以抒情达意为主,诗丰富了画的内涵、提高了画的境界。

诗情画意成为中国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纵览中国绘画史,一种是诗与画的巧妙结合,用来表现诗意,如徐渭在《墨葡萄图轴》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郑板桥一生爱竹、画竹,他在《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刚正不阿的意志;另一种是融诗意入画,这样画成了诗意的化身,画依诗而存在,成为“无声诗”,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再如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都是运用无声的诗句来表现画的意境。诗意既是诗又是画,巧妙融合,完美无瑕。“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巧妙地突出了画的意境,妙笔生辉,让人叹为观止。画境与诗境互为表里,相互映衬,从而构成了诗歌意境的永恒魅力。用宗白华的话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会到宇宙的深境,使艺术的智慧和哲学的智慧达到了统一。”

..................................................

意境被称为“中国画之魂”,意境的产生不仅增强了中国画艺术的魅力与神圣,而且也反映出艺术家的聪明智慧和才能。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儒、道、禅三者的相辅相成的历史必然,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表现内涵。

..................................................

中国绘画艺术所体现的审美结构和表现形式也正是这种母体文化的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就是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但意不穷。中国画就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正如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否则谓之无意境。”

版权说明: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0)

相关推荐